APP下载

浅谈意识流写作中的记忆与印象

2017-08-22韩培琦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意识流记忆

韩培琦

【摘 要】记忆是人类的宝贵精神家园,西方的意识流风格十分重视把记忆及其相应的心理活动作为重要的写作手段来运用,从普鲁斯特到史铁生的创作体验表明,作为一种手段的记忆与印象在意识流风格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意识流;记忆;印象;玛德莱甜饼

史铁生在《记忆迷宫》中写道:“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可以认为是记忆的产物,作家凭借生活的记忆创造了作品,记忆和记忆产生的冥想成为了一种写作的方式。

作为欧洲意识流风格的先驱人物,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把回忆当做全部素材描写刻画达到极致,记忆成为他写作的全部来源和精神寄托。毫不奇怪,史铁生在《记忆迷宫》重点提到了普鲁斯特:“一个众所周知的例证是:普鲁斯特在吃玛德莱小点心时,一瞬间看遍了自己的一生。如普鲁斯特一样的感受,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普鲁斯特的写作方式和精神内省,影响了后世一大批作家和读者,但基于同样孱弱多病的生命感受,无疑对于史铁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从普鲁斯特到史铁生,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由记忆和印象交织而成的精神家园。

一、西方哲学关于记忆(回忆)的认知

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常常成为西方哲学反思和思辨的对象。柏拉图在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时,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他的“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而亚利里士多德则认为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

20世纪上半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记忆”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柏格森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柏格森说:“被储存在当前里的这种对过去全部努力的意识,确实也是一种记忆,……它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意识中,”他的记忆理论和绵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纯记忆就是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的形式和保证。只要生命在继续就会有过去,而过去就意味着记忆、储存和积淀。记忆并非储存在大脑里,而是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和生活范围中。

二、意识流写作与回忆

受到詹姆斯、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哲学思潮和普鲁斯特等的创作实验的影响,西方产生了“意识流”的文学流派。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只有它才是宇宙运转的唯一动力,客观万物无非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在他看来,潜意识应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按照“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小说中的意识流,反映在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普鲁斯特在作品中通过回忆来表现强烈的意识活动,展现的尤为典型。

三、普鲁斯特的玛德莱甜饼

普鲁斯特的一生颇具悲剧色彩,从三十五岁起到五十一岁去世,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日生活在一间密不透风的房屋中。他整日生活在回忆中,回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最后将这些经历写成了《追忆逝水年华》。人们通过记忆不断对抗流逝的时间,普鲁斯特的贡献在于他展示给人们某种回忆过去的方式。

普鲁斯特在他的小说中展现了一种通过生活的某个具体事务引起突然回忆的能力,而这种回忆瞬间将遥远过去的事件突然拉近到读者面前,展现出来。他写道:“不要忘记,我生命中有个反复出现的动机……即重温旧事,这也是献身艺术的上好材料……一杯茶、散步场上的树木、钟楼等等”,而马德莱娜甜饼便是出色的例子——他一旦辨认出这种甜饼的味道,整个贡布雷的回忆,便从花茶中浮现出来,在这一瞬间,时间被找回来了。“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在回忆的大厦里,细节往往是最重要的,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一时刻,在熟悉的时刻、场景和熟悉的物件面前,我们会瞬间回到从前所经历的这个场景里,时光倒流,往昔现场的点点滴滴细节大量涌现眼前,常使我们感到似曾相识,惊诧不已。

普鲁斯特还在小说展现了由回忆产生的遐想。如:“在作这类漫步的时候,我能整整一天陷入非非,想到能成为盖尔芒特夫人的朋友该有多快活,钓钓鳟鱼,乘一叶扁舟荡漾在维福纳河上……”;又如,“就这样,我往往遐思达旦,想到在贡布雷度过的时光,想到当年凄凉的不眠之夜,想到昔日的种种情景——是后来的一杯茶的味道(贡布雷称之为‘香味),勾起了多少往事的生动形象”。在小说中,“我”的许多活动和事件都由这些记忆和印象展开,他写道:“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四、史铁生记忆中的生命体验

对于记忆,史铁生的认识也是深刻的,在《记忆与印象》中他直接写道:“关于往日,我能写的,只是我的记忆和印象。我无意追踪史实。我不知道追踪到哪儿才能终于追踪到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和印象。”

在史铁生的记忆里,充满了对母亲的回忆。为了给作者找个工作,“母亲陪我一起去劳动局申请……母亲一直不停,直到她去世之前还在一趟一趟地往那儿跑,去之前什么都不说,疲惫地回来时再向她愤怒的儿子赔不是。”作者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我便在醒来时、在白日的梦里为它作一个续:母亲,她的灵魂并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视我并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与她汇合,她才放了心……”

在他的文字中更多得是关于死亡的冥想,惊愕之余让人为之感叹。从史铁生坐上轮椅那一刻起,死亡这个字眼就伴随他的左右了,当然,在作家活着的时候,由于不能亲身体验,死亡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他写道:“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處,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文字中透露出作者面对死亡的坦然和乐观——“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五、小结

建立在生活大厦的记忆和印象,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对于意识流作家更为强烈,将回忆和印象作为创作的无尽源泉和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三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柏格森.材料与记忆[M].华夏出版社,1999.

[3]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M].译林出版社,1989.

[4]史铁生.记忆与印象[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意识流记忆
夏天的记忆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与莫言《欢乐》意识流技巧比较研究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论意识流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