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海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7-08-22林玉明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食品工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加工业福建省加工

林玉明(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建海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林玉明(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产食品加工业是福建省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推动福建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本文综述了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的总体概况、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调整海洋捕捞资源、大力发展海产食品精深加工技术、加大海产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强化扶持政策、这几个角度提出了加快发展福建省海洋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对策及措施,为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洋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海产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地位都得到了渔业发达国家的认可,伴随着国家对海产品加工的逐步肯定、科技力量的支撑,海产食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已经不单单为了满足人民的口福,地大物博的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面积,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福建省现代海产食品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目前,福建省现代海产食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基本构架起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标准化生产为基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地域海产食品加工为特色的海产食品加工业格局[1]。

1.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1.1 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的总体概况

福建是我国的渔业大省,为扶持推动水产品(海产食品)加工业。全省水产品(海产食品)加工规模继续扩大,2016年完成产量352万吨,实现产值8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10.6%。全省海产食品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出口创汇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9%,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居全省大宗农产品首位,约占65%左右。其中冷冻海产食品产量为128.09万吨,同比增长16.98%,增幅比全国高17.31个百分点。目前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的现状总体概括起来如下:

(1) 海产食品加工业企业的分布情况。

海产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各市县,目前正逐渐构建以闽东到闽南沿海的海产食品深加工产业带,逐步完善福建省福清龙田、漳州东山经济开发区、宁德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漳州诏安水产品加工园区等现代渔业海产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以福州为核心的闽东和闽南两大产业集群。

(2) 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品种状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品种的探索研发以及新设备的引入,新型加工工艺促使海产食品更加多样化以及营养化,福建省海产食品已由初期的腌制以及干制产品发展到目前包括特色海蜇,烤鳗,冷冻调理食品,鱼糜制品,海参鲍鱼罐头(软包装)等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化的新局面;另外,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包括卡拉胶琼胶以及甲壳素等衍生物出口创汇在千万元以上,已成为福建省特色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

(3) 海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状况

福建省以资金为纽带,积极培育一批水产加工产业集团,鼓励海产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促进要素流通和资源整合,与渔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建一批海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截至2015年底,我省部门级以上水产龙头企业超过10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0多家,龙头企业年加工产值近百亿元,展全省加工产值的50%以上。

1.2 福建省海产食品的发展条件及优势分析

1.2.1 自然条件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东隔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对于海产食品加工业的经验交流、贸易等等有重要影响。在气候方面,福建省靠近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以及环流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次,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全省路域面积为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这赋予了福建省全年雨量与光照充足,给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2]。

1.2.2 市场条件

目前,福建省海产食品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且远未饱和。从市场需求分析,全球海产食品需求呈上升趋势。FAO预测2020年世界海产食品贸易将年增长3%。全球海产食品价格走势上涨,为我省海产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随着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消费者对于优质海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海产食品加工面临消费产品和消费市场的升级。福建省各龙头海产食品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市场价格变化与导向,开拓国内安全、健康、绿色、高附加值的海产食品消费市场,重点满足消费者群众休闲、旅游、即食、小包装水产加工食品的需求,加快我省传统优势海产食品藻类、鱼糜制品的升级。

1.2.3 新产品研发能力优势

一直以来福建省将科技的发展当作重中之重,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应用,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开发,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长乐聚泉食品有限公司将新鲜鳗鱼内脏经清洗、整理、打串、烤制、速冻包装等工序,最大限度保留鳗鱼肝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开发经清洗、去脏、整理、打串、烤制、速冻包装等工序,最大限度保留鳗鱼肝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该公司多年来一直和国内海产食品科研院校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公司设有 “福建省鳗鱼加工技术工程中心”,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汇龙海产公司国内第一批规模进行皱纹盘鲍的育种、养殖、深加工一条龙作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公司。企业本着以科技创新开发海洋产品为目标,以高新技术含量为重点,实施以核心产品为依托的资本扩张战略,建成以海洋产品为主要核心业务,以其他海产食品精细化加工为辅助产业。多年来致力于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寻求科研院校合作,来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支持。

1.2.4 经营模式管理优势

福建省积极号召省内各水产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吸收大批专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并与各科研院校合作,为发展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和添加强劲的动力。例如福建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积极响应政府的“开发海洋 保护海洋”、“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打造海洋产业集群”等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始终以高起点,严要求为生产管理目标,以“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发展创新、绿色健康”为企业经营宗旨,先后通过了水产育苗、养殖、QS食品生产许可等证件审查,以及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1.2.5 品牌优势

品牌产品已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新引擎,品牌战略是增收的“软黄金”,品牌战略是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3]。随着海产食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海产食品的产销直挂、连锁经营、超市、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的扩大,品牌海产食品已成为市场消费的亮点。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闽贵”、“连得利”商标获2010年福州市著名商标,其中“连得利”商标在2014年又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产品连续几年获得海峡(福州)渔业博览会金奖,“闽贵”牌即食海蜇荣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长乐聚泉食品有限公司连续在2008-2009年度、2010-2011和2012-2013年度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分别于2006 年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2010年获得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2007年获福建省著名商标,2015年6月“聚泉”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聚泉牌冻烤鳗品及系列海产食品已经被千家万户的消费者所认可,产品信誉度高,具有广阔的国内外销售前景。

1.3 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加工原料来源衰减

作为海产食品加工业的汲取原料,渔业资源情况直接影响着海产食品加工品的数量和质量。海洋渔业资源结构脆弱以及受海洋环境因子变动或酷渔滥捕的影响[4],近年来捕获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波动;以福建特色海产食品鲍鱼为例,鲍鱼作为一种名贵海产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位列“海产八珍”之首,福建省每年鲍鱼在养量为30亿粒以上,产量居全国第一。目前,鲍鱼种苗繁殖和培育成本较高,影响了鲍鱼收购价格。同时,鲍苗的短缺,种苗成本高,是造成鲍鱼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鲍鱼收购价格的大幅波动,给鲍鱼养殖和鲍鱼加工企业造成了严重困扰。另外,福建省的烤鳗产业发展迅速,每年的烤鳗产品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8%,然而由于鳗鱼苗种人工不能繁育,主要靠天然捕捞鳗苗来养殖,这是鳗业发展的瓶颈。加上欧洲将欧洲鳗鲡列为濒危水生动物,苗种就更加稀缺。鳗种的成本不断提高,养殖风险加大。

1.3.2 海产食品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海产资源需要合理以及科学的开发利用,在尽量利用海产资源的同时,对过去浪费掉的所谓海洋“垃圾”进行再利用,可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 。福建省水产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深加工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部分县市的海产食品产量与产值不成比例,将成为制约海产食品产业加工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科技总体投入有限,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技术人才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人才,特别是产品的精深加工研发人才十分短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加之与大多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松散,缺乏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致使一些制约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得不到攻克,难以满足现代水产加工流通业的发展需求。以海带为例,中国海带年产量占世界海带年产量的81%-88%,福建、山东、辽宁三个省的海带养殖产量共占了全国海带年产量的99%,其中仅福建省就占了53%,山东省占了29%,辽宁省占了17%,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目前福建省海带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带多糖物质、碘、膳食纤维、褐藻酸和甘露醇等方面,尽管近年来研发出了一些新品种,例如酶解调味后的海带营养液、海带鱿鱼复合海鲜酱、白鲢海带营养鱼糕、海带酱等,但一直很难吸引消费者,而且存在的海带产品包装内容物的品质参差不齐及风味较差等问题亟待解决。加工产品仍以传统的盐渍海带、海带结、海带卷和海带丝等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少,海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开展海带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可促进福建省海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3 海产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与渔业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从养殖、加工、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发生的一些海产食品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养殖环境的污染;渔药与饲料添加剂的滥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造成海产食品的微生物、理化污染及物理危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海产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渔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滞后极大程度地减缓了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福建省海蜇加工产品为例,虽然,福建省的海蜇加工业整体加工技术,生产管理控制水平处同行业先进水平,但海蜇卫生控制和质量产品标准还有待改进。

1.3.4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目前,福建省拥有较好的生产加工技术、设施、检测设备、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但由于部分产品原料不足,直接影响了加工产量和市场需求量。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之路[6]。海产食品加工由于存在冷链长、用水量大、废弃物多、附加值高的特点,这对产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构成不利影响。同时,传统水产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有待提高;水产物流冷链建设有待加强;水产精品商场、超市营销、电子商务等现代销售方式有待开拓;现代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2.加快福建省海产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调整海洋捕捞资源,开展种苗繁殖和培育新技术研究

针对福建省部分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种,福建省有必要提高经济鱼种的养殖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加工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大海产养殖业的规模,保持海洋资源的稳定,重新构建海产食品加工业的组织框架,可促进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省,东隔台湾海峡,拥有居全国第二的海岸线长度,发展滩涂养殖、海水围塘、人工鱼礁等近海养殖方式是解决特色经济鱼种原料短缺的重要手段;当然,在海水养殖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调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的海洋资源没有野生的味道鲜美,但只要注重养殖技术的改进,就会生产出品质更好的资源。

2.2 加快海产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科研成果转化是科研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7]。当前,我省关于高值海产食品深加工的科研成果不少,但科研成果的工程化水平较低。要大力加强企业和高校等科研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使其形成产业化规模。根据我国海产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参考我国现阶段海产食品深加工的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福建省海产食品深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调理食品的开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过程当中。人民对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为营养便捷的食品的需求也越发强烈。以海带为例,目前福建省海带都是采用粗加工模式,精深加工极少。为此,通过引进国外的精深加工技术工艺,将海带加工成具有良好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的海带调理食品,既能够提高海产食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具备相对良好的产品销售渠道。

(2)生物工程技术在海产食品深加工当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对于海产食品深加工当中能够运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为生物酶的运用上。随着海洋水产资源的长期过度捕捞,海产食品资源正面临着可用资源逐步衰退并减少的问题。为此,随着生物技术和海产食品深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水产资源当中的低值资源,通过生物酶的处理技术提高低值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工技术,降低海产食品资源的可用性门槛,对于海产食品深加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例如,应用高效TG酶生产鱼肉重组制品,是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海产食品深加工项目。将低值鱼类或远洋深海鱼碎肉进行重组,形成无骨刺、色香味俱佳的鱼肉制品,迎合欧美国家饮食习惯,填补外销市场空白,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根据海产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建议以海水捕捞低值鱼类、水产养殖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为重点,研究开发海产食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福建省“三贝二藻”高质化利用,加快水产功能食品商业化开发,推进海产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保健作用、富含的功能性物质的研究;(2) 提升海产食品加工副产物的全值利用和加工废弃物梯次利用研究,提升加工原产品综合利用水平,集中力量攻关产业化的海洋生物新食品和海洋医药物研发;(3) 突破加工海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提升水产加工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

2.3 加大海产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目前,福建省已建成福清龙田、东山经济开发区、宁德霞浦台湾海产食品集散中心等现代渔业海产食品加工园区,并逐渐凸显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积极推进海产食品企业退城入园,完善加工园区基础设施,注重发挥聚集区整体效益,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引导海产食品加工企业分工协作,完善研发机构、监测机构和污水处理及排水系统配套设施,让企业共享资源与服务,引导园区朝着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同时,选择渔业资源潜力大、规模素质高、发展前景好的单位建立无公害出口海产食品原料基地,对养殖、加工、保鲜、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跟踪及标准化管理,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海产食品加工的现代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4 强化扶持政策, 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目前,福建省大多数海产食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产品质量较差,保鲜期短,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程度大,市场竞争力小。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做大做强企业,树立优秀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内外销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才能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政府应当鼓励海产食品公司不断整合,与渔业大户或养殖大户结合利益共同体,积极创建一批龙头企业;同时,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设立海外海产食品加工基地,利用对台合作的优势和福建自贸区的机遇,加强闽台海产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项目、市场深度融合。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利双赢,将福建海产食品加工业推上新的高度。

2.5 建立比较健全的海产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和渔业加工标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面对严格的监管态势,企业对所开办市场的管理压力必然增大。因此,我们认为海产食品的安全涉及整个从种养殖到餐桌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需要全链条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例如,《食品安全法》宣传应深入一线,让全链条从业人员特别是养殖散户都懂法、敬畏法律,才谈得上守法,按规从业,才能减轻市场管理压力,共同保证食品安全。只要链条上有一个环节对食安法无知无畏,一环薄弱一链易断。其次,为了应对国际化大市场的需要,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检测责任机构有必要开展海产食品中重金属、鱼药、以及贝类毒素的安全检测工作,并在各地市一级建立海产食品质量监测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标准质量监测体系,使福建省渔业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3 .结论与展望

福建省的海洋水产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发展时期,海洋水产加工业作为海洋水产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应准备好对策,实现深层次的发展与提高。目前,福建省海产食品的现状的主要问题可总结为:企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基层人员流动率较大,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有待提升;企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基层人员流动率较大,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有待提升;内销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不足,食品检测技术和装备投入有待加大;产品原料质量难以控制,追溯体系未全面建立并推广实施;国家、行业标准的规范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落实;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存在较大差异,关键技术与科研院校的联合攻关有待加强。未来,福建省海产加工业应当平衡大力发展海产养殖,实现加工业可持续化发展;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海产品深加工;推进品牌发展,建立海产品流通体系,完善管理标准体系,所以福建省海产食品加工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1] 陈发河,光瑞章,钟幼平,黄文树,苏文金.福建省海洋水产加工业现状及对策发展 [J].集美大学学报,2004,9(3):231-236.

[2] 苏春辉.福建省水产品加工发展研究 [D].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2008.

[3] 王征.论企业品牌效应与企业发展 [J].中国外资,2013,281(2): 4-7.

[4] 郑虹倩,杨满根.福建省海水养殖业产量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 [J].渔业研究,2016,38(2):137-146.

[5] 王刚.青岛市海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2013.

[6] 张建华,丁建乐.我国渔业节能减排发展状况综述 [J].渔业现代化,2010, 38(4): 66-70.

[7] 李铭硕.浅谈我国海产品加工业现状 [J].商场现代化,2011,12: 93.

[8] 高秀君,闫培生.海产品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研究进展 [J].生物技术进展,2014,4(5): 346-354.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Fujian Sea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Yuming Lin

(Fujian 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 Fujian, Fuzhou, 350001)

Sea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Fujian province.This paper review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main problems of fujian sea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exploring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ujian marine economy.These strategies included adjustment of marine fishing resources, deep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ing park construction, support policy and famous brands building.

Fujian province; Seafood process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加工业福建省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