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笔之宝

2017-08-18刘晓晨

读者欣赏 2017年8期
关键词:匾额光绪慈禧

刘晓晨

在旅游熱的今天,每每走进清代皇家宫殿,都仿佛走进了书画的海洋。从门牌、殿牌、匾额,再到宫殿内的贴落及书画作品,都能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文物上面都钤有“某某御笔之宝”印章,且印章多钤于作品的正上方。钤印的位置并不是随意钤盖的,也有一定的章法。譬如,姓名印一般钤盖于签名的下面,藏书印钤于图书的边角处等。而在清宫,这种讲究就更为明显,无论是玺印的内容及位置,都充分说明了钤盖此印的等级地位。“某某御宝之印”之所以钤于作品正上方,则凸显了皇帝高高在上、不可逾越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地位。

下面笔者就以院藏的一件“清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为线索,根据沈阳故宫院内及其他博物馆收藏的门额、匾额、对联、贴落、书画作品等实物,来分析清代“某某御笔之宝”的具体情况及其表现形式。

院藏清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为国家一级品文物,全高10.5厘米,印高4.8厘米,印宽13厘米。宝玺由整块青玉圆雕而成,印面呈正方形,上为交龙钮,钮左右两端可见龙首,龙尾部相交,中心贯孔,用以穿系。玺印四壁光素,印面阳刻“光绪御笔之宝”六字篆书(钤印的印文为朱文)。雕琢精美,玉质温润,篆法规矩,气势磅礴。应为光绪皇帝生前书房御用之印。

“某某御笔之宝”为年号玺

此件宝玺的印文由“光绪”、“御笔”、“之宝”3个关键词组成,即光绪皇帝亲笔所书或所画时钤用的玺印。清代帝皇宝玺种类繁多,这类印玺为闲章中的年号玺,属于年号相对应的皇帝所独有的,年号以外的皇帝不能继承钤用此类玺印。清代,皇子即位后,都要刻制一套相应的年号玺,主要有“某某之宝”、“某某御览之宝”、“某某御笔之宝”、“某某鉴赏”、“某某宸翰”等。

每位皇帝的“某某御笔之宝”玺印均为多方

每位皇帝的年号玺都有多方,且用不同质地,刻于不同时期。光绪的宝玺没有集成《宝薮》,现阶段只能通过博物馆的藏品来了解其状况。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一组光绪玺样,共计28方,檀香木质,这组玺样纽式、形制各不相同,有蹲龙钮、交龙钮;印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大小有序,从14厘米见方到3.5厘米见方不等。每方玺样均挂有黄条,上墨书:“照此样刻光绪御览之宝一方,阴文,或白玉或青玉”或“照此样刻御押一方,阳文,或白玉或青玉”。如此形式的还有“光绪宸翰”、“光绪尊亲之宝”、“光绪御览之宝”、“光绪”、“敬书”、“天元”、“爱民如子”等,几乎囊括了光绪在位期间常用的名号玺。 另外,从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等许多博物馆,乃至拍卖行都出现了纽式、形制一致的“光绪御笔之宝”玺印的身影。

“某某御笔之宝”的制作需要严格把关

从《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的相关记载可知,一件“某某御笔之宝”年号玺需要经过玉作、刻字作、匣作等加工制作程序。玉作负责对年号玺进行打磨,刻字作,先要呈样,再奉旨进行修改后,选吉时后方能进行镌刻。

通过实物及档案文献记载,尽管清帝年号玺并无严格的礼制规定,但它的制作依然遵循一定的制作流程与规矩。北京故宫这组光绪玺样说明玺的钮式、形制、大小已经获皇帝批准,只要按黄纸条上的要求制作即可。造办处有关匠作根据发来的印样,领取所需物料,依样镌刻印体,包括钮制、整形、磨光、兑验。印体镌刻完成后,连同玺文一起发交御书处,御书处写字人依据即定玺文,先在纸上篆写玺文正字,再反写到印面上,择吉期由如意馆玉工和镌字匠共同镌字,核对准确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清代“某某御笔之宝”的表现形式

皇权的象征—宫殿中的帝王印迹

殿牌和门牌是是建筑物的标识性物件,它们既相当于建筑的身份证,承载着此座建筑的使用信息,同时也起到了装饰作用。在皇家宫殿里的殿牌及门牌,内容多为皇帝亲笔书写的,特别以乾隆和咸丰时期为最多。沈阳故宫院内的古建筑分别建造于3个时期,即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时期,所以古建筑中的门额多为正上方钤有“乾隆御笔”或“乾隆御笔之宝”印文,有的则无钤印。而在北京故宫和颐和园则能找到少量的钤有“光绪御笔之宝”的殿牌及门牌。如颐和园藏门额“宜芸门”门牌、“仁寿殿”殿牌,正上方钤朱文“光绪御笔之宝”印。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是集书法、文学、印章、雕刻、装饰等艺术特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自顺治始,匾上出现清代帝后墨迹,并钤有极具政治色彩的印迹。印文多为“某某御笔之宝”或“某某御笔”。通常在殿外悬挂的匾额为木制,而殿内的则为木制或内里木架外加纸裱。匾额上印迹因质地不同而做法各异。纸匾上的印迹均为原印直接钤盖,而木匾和铜匾上的印迹或在匾面上直接凹刻,或制成印面大小的块形凸镶于匾面相应位置上。沈阳故宫所藏匾额多在正上方钤有“乾隆御笔之宝”或“道光御笔之宝”印。北京故宫和颐和园藏有大量的钤有“光绪御之宝”的匾额。如北京故宫藏匾额“义路礼门”匾额、“味道清心”匾额、“寿寓春晖”匾额、“化日舒长”匾额、“随安室”匾额、“积学储宝”匾额、“含谟吐忠”匾额、“自强不息”匾额、“毋不敬”匾额、“昕宵勿怠”匾额、“福喜盈积”匾额、“延福”匾额、“尧饮舜舞”匾额、“与福相迎”匾额、“璚琯添筹”匾额等。颐和园藏匾额“芳风詠时”匾额、“丹楼映日”匾额、“宜芸馆”匾额、“舒华布实”匾额、“润璧怀山”匾额、“仁以山悦”匾额、“景福来并”匾额;孔庙大成殿“斯文在兹”匾额等,均于匾中正上方钤朱文“光绪御笔之宝”印。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颐和园东门檐下的“颐和园”匾额,因为钤盖位置的与众不同,显得尤为特别,其额章为“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左、右两方印玺也为慈禧之印玺,分别为“平和仁厚与天地同意”和“数点梅花天地心”(清代皇帝用印有一套制度,御玺要盖在匾的正上方,一般只用一枚,惟有乾隆皇帝偶尔并列三枚,慈禧时三方并用成为惯例,此套组合被称为“三方佛爷宝”)。而光绪的玺印则在匾额的左侧,分别为“光绪御笔之宝”、“爱日春长”。匾额旁的“光绪御笔之宝”,说明匾额内容为光绪亲笔御写。不过,到了慈禧时期已经乱了规矩,许多臣工撰写的作品,也被钤上“某某御笔之宝”。据《颐和园志》载:“东宫门匾额‘颐和园是光绪帝御笔。”但从印章位置来看,慈禧印章却占据了帝王的位置,足以体现慈禧太后野心之大,光绪皇帝明为皇帝,实为傀儡。另外,从院藏的慈禧书画作品正上方所钤的“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也足以说明当时慈禧太后的地位及野心。

贴落,顾名思义,为贴上去又揭下来的意思,一般在新年时贴上,年终再揭下来贴至别处或存贮起来,它是清宫建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装饰物。皇帝的贴落多粘贴于帝后的寝宫或经常活动的宫殿内。其上一般钤有帝后本人的印玺,钤盖方式与书幅相同。如院藏“道光御笔动静纸地贴落”正上方钤“道光御笔之宝”,“乾隆御笔净尘心室纸地贴落”正上方钤“乾隆御笔”、“嘉庆御笔壬申新正贴落”,款下钤“嘉庆御笔之宝”。笔者并未找到钤有“光绪御笔之宝”的贴落,但据论文《毓庆宫的三次改建与清代建储》中所提“继德堂西次间……穿堂西面……室内贴有光绪御笔及当朝大臣书写诗句贴落”,证明北京故宫的毓庆宫内应该贴过光绪御笔的贴落。

钤于书画作品中

清入关后,自顺治朝开始,各代皇帝自幼便在宫中学习儒家经典、传统的诗词文章。每日皇子们都要进行书法必修课,闲暇之时笔墨丹青亦为常事。正因如此,现如今的博物馆及拍卖行收藏有大量的清代帝王书画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清代帝王做为君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江西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光绪御笔山水轴”,画面山峦重叠,林木扶疏,画正上方钤有“光绪御笔之宝”朱文方印。在拍卖行拍卖的“光绪设色刘海戏金蟾”(北京传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7年春拍)、“光绪帝设色花卉镜心”(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8春拍)、“光绪设色花卉立轴”(云南典藏拍卖集团有限公司2005秋拍)、“光绪设色双寿镜心”(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拍)、“光绪设色玉堂富贵图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3)、“光绪设色花卉立轴”(云南典藏拍卖集团有限公司2005秋拍)、“光绪设色双寿镜心”(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拍)中,均在画的正上方钤有“光绪御笔之宝”朱文方印。从院藏绘画作品来看,在帝王绘画作品中并未见钤有“某某御笔之宝”印,但据《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中记载:“江山万代图,古人之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御书,均卓绝今古,纯庙御笔题詠江南尤多,然御画则迄未之见,即御制诗文全集,及当时诸臣记载,亦均未之及,清季有蜀客某持乾隆御画一幅求售……题以江山万代四字,中钤乾隆御笔之宝……”由此可见,帝王绘画作品上有钤有“某某御笔之宝”的行为。而院藏大量的慈禧绘画作品,均在正上方钤有“慈禧皇太后之宝”,从而也说明同一时期的光绪皇帝的绘画作品是应该钤有“光绪御笔之宝”。不过回过头再看看“颐和园”匾额中慈禧印钤于正上方,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在拍卖行拍卖的“光绪楷书福寿字立轴”(杭州翰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08夏拍)、“光绪行书至道真源镜心”(北京东方晟宬拍卖有限公司2009秋拍)、“光绪草书字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光绪草书龙字”(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4春拍)、“光绪御笔草书寿字轴”(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6春拍)等书法作品的正上方均钤有“光绪御笔之宝”朱文方印。另外,院藏大量的慈禧书法作品中均为大幅,以行书、草书的书体写有一个或两个字,并在正上方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方印,因慈禧与光绪为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故笔者认为慈禧的作品也能反应出当时的时代特征。院藏的光绪书法作品很少,仅存的“清载湉楷书七言联”,于下联的左侧钤有“光”、“绪”二方印。院藏有几件清代其他皇帝的作品上钤有“某某御笔之宝”方印,如“清颙琰楷书碧峰寺诗轴”,款下钤有“嘉庆御笔之宝”白文方印、“载淳楷书八言联”,下联钤“同治御笔之宝”白文方印。虽然这些作品并非光绪帝作品,但同为清朝帝王的书法作品上钤有“某某御笔之宝”印,也说明这种行为是一种继承性的。以上说明当时皇帝所书写的各种字体的大字或诗轴等,无论是装裱成立轴,或是用镜心等装饰形式,均应在作品正上方钤有“某某御笔之宝”。

另外,文澜阁东面有碑亭,亭内立有汉满文合璧的“文澜阁”三字石碑,碑额篆书“宸翰”,碑身上端钤刻“光绪御笔之宝”。

总之,小小的一方“光绪御笔之宝”玺印,之所以被定为为数不多的国家一级品,除了选材精湛之外,最主要是钤盖此印则代表着作品为皇帝亲笔御书、画,其意义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匾额光绪慈禧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太后过年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看见了什么?
慈禧照相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Scholar and East Lake
光绪与珍妃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