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简所见河西戍边军费相关问题考

2017-08-16范香立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简戍边军费

范香立

(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汉简所见河西戍边军费相关问题考

范香立

(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汉代河西地区驻扎了大量的戍边军队,担负着抗击匈奴、维护国家稳定与统一的重要职责。根据西北地区出土的汉简与传世文献,文章从军官俸禄、粮食供给及运输费、衣服供给费用、武器装备及军马费、赏赐及抚恤费等,蠡测汉代河西地区的军队费用开支总和达10亿钱,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左右。并对汉代河西戍边军费的完备而细密的帐簿制度和严格的审核制度做了探讨,尤其是按日月年分别编册成籍,这对国家及时准确地了解军费开支使用情况及军费、粮食等物资的调拨,同时也为防止不法官吏盗取国防财物事情的发生,都起到了积极的监控作用。

汉简; 汉代; 河西地区; 军费

汉武帝时河西归汉,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敦煌、武威、张掖、酒泉四郡,河西地区是中原王朝西部之门户和经营西域的重要前方根据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为了巩固汉王朝在河西地区的统治,解除匈奴的威胁,统治者将其发展为中原王朝的西北边防重地,在这里驻扎了相当数量的戍边军队,戍边军队在抗击匈奴、维护国家稳定与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研究河西地区戍边军队问题,对了解汉代兵制、边防制度等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西北地区出土的汉简,拟对汉代河西地区戍边军队数量、军费数目、军费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蠡测与探讨,以此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汉代河西戍边军队的数量

汉代河西地区作为边防重地,统治者在这里布以重兵戍守,戍边军队主要由边郡兵、屯田兵、将屯兵、属国兵构成[1],因此,笔者拟从这四个方面对河西地区戍边军队数量进行蠡测。

边郡兵,指由边郡太守、部都尉统辖的士卒,包括候望系统的戍卒及从事作战任务的骑士。候望系统的建制由高到低依次是:都尉—候官—部—燧。根据大量居延汉简,汉代候望系统的吏员编制,一般为每候部辖燧6~8所,候部设候长﹑候史各1人,每燧有燧长1人,卒员3人,根据甲渠候官辖11部[2],以每部辖8燧,卒员则为:3×8×11=264人;吏员:燧长88人,候长候史22人,候官属吏十数人,总计120多人。另据甲渠候官所见简文:

最凡吏九十七人…… E.P.T40∶6B

最候以下吏百八人…… E.P.T59∶177A

最候以下吏百桼人 E.P.T59∶226A

从上述简文可见,甲渠候官的人数在一般的情况下,吏员108人左右,卒员260人左右,吏卒共计 360人左右,与前面的推算接近。以甲渠候官的人数360为准,对河西四郡候望系统蠡测的人数分别为:张掖郡有2个都尉,共10个候官,因此吏卒约为3600人,再与都尉府的属吏相加,因此张掖候望系统的人数约为4000人左右。敦煌郡有4个都尉,12个候官,《敦》806载“玉门部,士吏五人,候长七人,候史八人,燧长二十九人,候令史三人。”(部为候,玉门部即为玉门候官)另外算上候长1人,则玉门候官的吏员人数为52+1=53人。卒员以每燧3人算,共29燧,卒员人数为81人。因此玉门候官吏卒人数为134人,敦煌郡吏卒人数约1600左右,加都尉府的吏员,则该郡候望系统的人数至少在2000人以上。而武威郡的地位与张掖郡相当,因此其候望系统的人数应在3500人左右。酒泉郡有三个都尉,其候望系统的人数也应在2000人以上。所以,河西四郡候望系统的总人数约为10000人左右。

而一个农都尉所辖田卒人数亦可根据史籍与汉简所记进行推算。据《汉书·西域传》载:“地节二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憙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6]之后,车师又遣骑来击田者,“吉乃与校尉尽将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简303·15、513·17载“报与病巳,谨案属丞,始元二年,戍田卒千五百人,为骍马田官,写泾渠,乃正月己酉淮阳郡。”根据史书及出土资料的记载,若我们以1500人为一个屯田区的人数,即居延农都尉的人数,若以每个农都尉的人数大致相当来计算,则整个河西四郡6个农都尉的屯田人数约为:6×1500=9000人。

将屯兵,由中央委派驻扎边郡要害处的士兵。秦汉时期由于边患不断,因此中央委派大将屯驻边境。《汉书·赵充国传》载“屯兵在武威、张掖、酒泉万骑以上。”[6]赵充国屯金城“万百八十一人”,《汉书·李陵传》载“李陵为骑都尉,将勇敢士五千人教射以备胡。”可见屯驻的规模不一,但从西汉将屯的总体情况及河西地区的重要性来考虑,汉代河西四郡的将屯兵至少在1万人以上,武帝及王莽时期,由于边防形势所需,可能更多一些。

属国兵,指臣服于汉王朝的少数民族士兵。其设置始于武帝时期,《汉书·百官公卿表》“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置”。西汉从武帝至昭帝时期大致有7个属国,其中河西地区有张掖属国,《汉书·武帝纪》“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分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平均八千人一个属国,如以一户四人计,则一属国约合二千家……据此武帝元狩二年所置五属国,则每属国有兵平均约合二千人左右。”[7]因此西汉河西地区有属国兵约2000人。

通过以上对边郡兵、屯田兵、将屯兵与属国兵人数的推算,可知河西地区军队数量为四者的总和,因此,汉代河西四郡军队的数量至少在7万人以上。那么,如此庞大的戍边规模,其军费开支情况如何呢?

二、汉代河西戍边军队的费用开支

汉代河西戍边军队的费用开支,主要指用于保障戍边军队日常物质需求所需之费用,军费供给充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也是军队建设的财务保障,因此,“欲战必先算其费”[8]。汉代河西戍边费用开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官俸禄

汉代军官俸禄的发放方式是变化的,但西汉以发钱为主,并按官职等级支付月俸。如简127·28载“候一人,未得七月尽九月积三月俸用钱九千。”候每月的俸钱为3千。又简282·15“右塞尉一人秩二百石,已得七月尽九月积三月俸用钱六千。”塞尉的月俸为2千。根据黄今言先生研究,西汉每个官吏一年的平均俸禄为“1.66万钱”[7],又“边防中军官与士卒的比例约为1∶10”,由此我们可推算出河西军官的年俸禄:7万×1/10×1.66万钱=1.162亿钱。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推测,如果边防紧张,军队数量会增加,军官人数也是会随之增加,俸禄开支会更高一些。

(二)粮食供给及运输费

汉代戍边士卒每月的粮食供给标准,一般为2石左右,粮食价格,汉简中记载颇多,如:

据此可见,汉代粮价并不稳定,可能因时局、质量和供求关系等原因波动较大,但河西地区的粮价,根据学者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每石100钱左右,如陈直先生所说“边郡谷价,通常为每石一百钱左右。”[10]若以100钱计算,则河西地区7万边兵一年所需粮食为12×7万×2石=168万石,开支费用为168万×100钱=1.68亿钱。

另外,汉代河西地区还有部分随军人员,其粮食配给情况也有记载,如:

根据施伟青先生对居延汉简中58条戍卒家庭人口情况的分析,认为戍卒家庭户“以4人户和3人户为多,占总户数的67.24%,即占有4类不同规模家庭户的2/3以上。其次为2人户,而以5人户为最少”[11]。如以4口之家计,即每卒带家属3人,以 1万名戍卒带家属算,则河西屯戍家属的人数为3万人,家属一年所需的粮食为3万×12×2石=72万石,所需费用为:72万石×100钱=0.72亿钱。

然据汉简505·36“右凡十二两输城官凡出入折耗五十九石三斗”,以每车运25石为标准(汉简中所见车一般运输重量均为25石,如16·2入粟大石二十五石车一两,122·6、156·22、59·2、266·32、E.P.T7∶10、E.P.T43∶177等均有记载),十二辆车运粮为300石,耗损约60石,约达到运输总量的20%,每辆车损耗约为5石。戍`卒及其家属一年所需粮食为168万石+72万石=240万石,每车运粮25石,运240万石粮食则约需10万辆车次,损耗约为50万石。因此,河西地区的粮食供给应至少在300万石以上。

对于有多少粮食是需要僦人运输的,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记载,暂且假设有1/5的粮食需要僦人运输,则有60万石需要僦人运送,每车运粮25石,则要雇2.4万辆车次。根据刘光华先生的研究,“从表是至金关,雇车一辆,运粮25石,其僦费约为1360钱左右;表是至金关的距离,与长安至表是的距离约为1与10之比,据此则从长安雇一辆车往表是运粮,其僦费为1.35万钱,按100钱一石之粮价计,则折合粮食为135石。若从关东起运以及转输至西域、居延,则僦费更高。”[12]若以每辆车的运费1.35万钱算,则河西地区的运输费为1.35万钱×2.4万=3.24亿钱,由此也可见粮食转输耗费之大。河西地区粮食的供给及运输费总共为1.68亿钱+0.72亿钱+3.24亿钱=5.64亿钱。

(三)衣服供给费用

汉代士兵衣服的种类主要有:袍、绔、袭、单衣、袜等种类,并分冬夏两季发放,由于每件衣服的制作材料的不同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其价钱不太一致。这里仅以每个士兵一年发放单衣一件、袭一件、袍一件、绔一件、袜一双为标准,计算河西地区士卒一年的衣服费用。根据陈直先生的统计,价钱分别为:

绔一两,直七百。犬袜二两,钱五百。贳卖皂复袍一领,直千八百。纁长袍一领,直二千。皂绔一两,直八百。贳卖皂练复袍一领,直钱二千五百。卖官绔柘贾八十,裘一领,直千百五十。皂布章单衣一领,直三百五十二[13]。汉简中又有:

另外,王国维《流沙缀简》中的《屯戍丛残考释·器物类》简36有“袭一领直四百五十”。

综上所述,我们取其平均的最低值,则绔为500钱左右,袍为1000钱左右,单衣300钱左右,袭500钱左右,袜250钱左右,因此一个士兵一年的衣物费约为2500钱,7万河西士兵一年的衣物费至少在1.751亿钱以上。

(四)武器装备及军马费

汉代河西地区武器的生产及维修费,由于史料及简牍资料缺少记载,因而无法计算。但从零星的史料记载中可窥其一二。如《汉书·贡禹传》“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厩马食粟将万匹。”[6]颜师古注曰:“三工官,谓少府之属官,考工室也,右工室也,东园匠也。”考工室主生产兵器,三工官每年的花费为5千万,那么,考工室的花费则至少为三者平均值即1600多万。又“河南、南阳、济南、泰山、颍川、河内、蜀、广汉等郡,皆有工官”,则8个地方的兵器制作费为1.3亿多,虽然全国工官及武库的数量无法统计,但全国生产维修兵器的费用肯定在1.3亿以上。汉简中又记有兵器由河南或南阳等工官制造,而河西地区位置又十分重要,尤其在武帝及王莽时战争不断,其兵器装备生产及维修费用数目应不小。

汉代养马费也是相当高的。战争中马匹伤亡较大,如《汉书·食货志》有“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军马死者十余万匹。”[6]因此,需要购买大量的战马,造成马匹的价格差异较大,汉简中载有:

马匹的平均价格在5千左右。然《史纪·平准书》载“马一匹则百金”,《汉书·武帝纪》“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6],可见战争使马价上涨,因此买马之费也耗钱较多。另外,战争中还要以粮食作为饲料,马匹的食物消耗量比较大,《汉书·赵充国传》载“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6]。汉简中载有:

可见马匹的食物消耗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虽无法统计具体的武器装备费及养马费,但其花费数目当为数不小。

(五)赏赐及抚恤费

汉代对将士杀敌的奖赏比较丰厚,因此奖赏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军费开支,汉简有:

史书中对军功人员赏赐也有大量记载,《汉书·食货志》载“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6]“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6]《汉书·冯奉世传》有“(元帝永光三年),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侯,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万斤。”[6]对少数民族归降也赏赐大量的金钱,如《汉书·食货志》载“浑邪王率数万众来降,于是汉发车三万两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钜万。……而胡降者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臧以澹之。”[6]对阵亡将士实行抚恤,《汉书·高帝纪》“军士不幸死者, 吏为衣裘棺敛,转送其家。”[6]“(高祖八年十一月)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裘棺葬具,祠以少牢,长吏视葬。”[6]《后汉书·西羌传》:“(马)贤及二子皆战殁,顺帝愍之,赐布三千匹,谷千斛。”汉简267·4载“甲渠候官五凤四年戍卒病不幸死,用櫘椟帛枲致”,简261·13B、261·27B载“死卒钱二百卅”根据当时的物价,有研究表明安葬一个阵亡将士的费用需“三千四百钱,”[15]因此,汉代抚恤费也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

上述五项军费开支的总和已达10亿钱以上,10亿仅是可推算出具体数值之部分,且为保守之估算,而这一推算数值的准确性可参照东汉边防用兵的花费,永初时,东汉政府抗羌十四年,用费“二百四十亿”,汉安帝永和时抗羌七年,“用八十余亿”[16],可见东汉政府每年用在边防上的年均费用至少在11亿以上。而我们所推算的10亿数值,还仅是可估算部分,无法计算出确切数额的军费开支亦十分庞大,如战马的饲料费、战后的奖赏与抚恤费等等,因此,汉代军费开支的估算基本合理。军费开支数额之巨大与名目之繁多,为保障军费开销落到实处,有效保证戍边军队的战斗力,军费管理实施严格的管理程序。

三、汉代河西戍边军费的管理

军费的管理相当重要,管子说:“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西北地区出土的汉简对河西戍边军费的管理有着详细的记载,而且军费管理制度相当完备。

(一)完备而细密的帐簿制度

为了保障军费有效地用于国防,河西地区实行严格的账簿制度,根据西北地区出土的简牍记载,汉代戍边军费按开支的种类分别记帐,选取相关帐簿简述之。如下所示

1.钱出入簿:

阳朔元年十一月甲辰戊午第廿三候长赦之敢言之谨移钱出入簿一编

敢言之 28·4

2.财物簿:

元寿六月受库钱财物出入簿 286·28

甲渠候官绥和元年八月财物簿 E.P.T50∶28

3.谷出入簿:

甲渠候官甘露五年二月谷出入簿 82·6

吞远□□□三年十月谷出入簿 136·16

吞远仓建昭三年二月当食案□谷出入簿 136·48

4.吏受奉名籍:

第四部居摄元年十二月尽二年正月吏受奉名籍 154·34

5.茭出入簿:

吞远部建平元年正月官茭出入簿 4·10

不侵部建昭五年正月余茭出入簿 142·8

由上可见,汉代河西戍边军费的各项开支需按日、月、年等汇编成簿籍,以便国家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军费开支的情况,并及时地调拨钱粮等物资。对开支种类形成严格的计簿制的同时,每项开支的具体出入帐记载也非常详细,以钱的收入、支出、结余为例。

入钱帐:

入钱二千七百 □尽三月积四月食马

入大钱三 237·24

入钱六 三月丁巳佐博卖茭一束河东卒史武贺所 269·2

入钱六百 燧长□□□月乙酉佐博卖茭二束魏郡侯国令史马谷所直 269·6

出钱帐:

出钱四千五百八月乙丑给令史张卿为市 258·4

出钱廿 买肾二具给御史 258·13

出钱六十七 八月丁巳付尉史寿寿以买胶三斤 267·12

出钱三百四建平元年五月戊午 孤山里王则付西乡左忠 267·18

余钱帐:

今余钱五千九百九十二 209·2A

余钱千八十□ 173·15B

今余钱四百八十 E.P.T51∶5

可见钱账簿记录之详细,不但钱的收入要登记,钱的支与去向之明细也要如实记录,结余亦需登记清楚,而且登记之帐簿要汇编成册,戍边官吏要向上级汇报,方便上级核查。各项开支记录之完备,充分反映了帐簿制度程序的严密性。

(二)严格的审核制度

汉代河西地区对军费帐目详细登记的同时,亦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和审核制度,上计可分为年簿、季簿、月簿、日簿。

1.年簿:建昭元年十月尽二年九月

及诸簿,十月旦见 82·18B

2.季簿:

广地南部言永元七年正月尽三月见官兵釜磑四时簿,承六年十二月余官弩二张箭八十八枚釜一口磑二合,赤弩一张力四石木关,陷坚羊头负鍭卅八枚,故釜一口鍉有固口呼长五寸,磑一合上着盖缺二所各大如踈。 128·1

3.月簿:

广地南部永元五年六月官兵釜磑月言簿,承五月余官弩二张箭八十枚釡一口磑二合,今余官弩二张箭八十八枚釜一口磑二合,赤弩一张力四石木关,陷坚羊头铜鍭箭卅八枚,故釜一口鍉有固口呼长五寸,磑一合上着盖缺二所各大如踈。 128·1

4.日簿:

阳朔三年九月癸亥朔壬午,甲渠鄣守候塞尉顺敢言之,府书移赋钱出入簿与计偕,谨移应书一编,敢言之 35·8A

由上可见,河西边塞对帐目实行严格的上计审核制度。上级可以随时要求下级汇报帐簿,在年终时,大司农的属官等人员还要对军费等各项收支进行核查。在审核时,如果发现收支不相符或有差错的,要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此种案例在汉简之中有大量记载,如:

将召宣诣官□以□财物故不实臧二百五十以上 229·1、229·2

四时簿出付入受不相应或出输非法各如牒书到 394·4

并且对贪污者实施严厉的惩罚,如《汉书·公孙贺传》载,公孙贺之子敬声“以皇后姐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武帝元封六年(前106年),黎顷候延“坐不出持马,要斩”。师古注曰“时发马给军,匿而不出也。”董仲舒《春秋决狱》引汉律“此边鄙兵所赃值在钱者,当坐弃市。”无论是一般官吏,亦或是王公贵族,凡营私舞弊者,均处以极刑。

由以上相关内容,可得知汉代河西地区军费实行严格的计簿制度,而这种制度是军费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收入、支出、结余、相关人员等情况的记录,充分反映了军费管理程序的严格性与细密性,尤其是按年月日分别编册成籍,这对国家及时准确地了解军费的开支使用情况及军费、粮食等方面物资的调拨,同时也为防止不法官吏盗取国防财物事情的发生,都起到了积极的监控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河西地区作为边防要地,其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为了防范匈奴等边疆游牧民族的入寇,汉王朝在此驻扎了大量的戍边军队,军队人数至少在7万以上,每年的戍边费用至少10亿钱,如若参照学者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全国的人口数推算出当时全国的赋税为“65亿”[15](算赋、口赋、更赋三项),河西地区军费开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左右,足见河西戍边军队费用之巨。但为了保障军费开支落到实处,汉朝统治者对河西地区的军费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以为戍边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保证戍边军队的战斗力,维护国家稳定。

[1]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178.

[2]宋会群,李振宏.汉代居延甲渠候官部燧考[J].史学月刊,1994(3):14-20.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居延新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4]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5]陈梦家.汉简缀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0:41,40.

[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13,3922,2977,3070,1165,179,2987,1159,1165,3300,1161,46,65.

[7]黄今言.汉代边防规模及军费问题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1):86-102.

[8]孙武撰,曹操,等注.十一家注孙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1.

[9]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0]陈直.文史考古论丛[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274.

[11]施伟青.汉代居延随军戍卒家庭人口的若干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2):1-8.

[12]刘光华.汉代西北屯田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160.

[13]陈直.居延汉简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96.

[14]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9-20.

[15]胡宏起.两汉军费问题研究[J].中国史研究,1996(1):91-103.

[1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184.

【责任编辑 朱世广】

A Study on the Military Expenditure of Han Dynasty in the Frontier Counties along Hexi Corridor from Han Bamboo Slips

FAN Xiang- l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nxi)

A large number of troops were stationed in Hexi Region in Han Dynasty that played the role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Huns and safeguarding the stability and unity of the country.Based on Han Bamboo Slips unearthe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literatures handed down from the Wes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army officers’ salary,food supply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clothing supply costs,weapons and military expenses,reward and pensions.The total cost of military spending reached 10 billion,about 14% of national revenue.It also discusses the complete and detailed accountant and the strict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Hexi Corps which bring a timely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expenditure and allocation of military expenditure,prevents illegal officials from stealing the defense property.

inscriptions on bamboo slips;Han Dynasty;the frontier of Hexi Corridor;military expenditure

K234

A

1674- 1730(2017)04- 0036- 06

2016- 12- 06

范香立(1982—),女,吉林公主岭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史研究。

猜你喜欢

汉简戍边军费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全球军费支出创30年新高
特朗普又改口未来军费要大涨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戍边壮士歌
戍边追梦
奥巴马拟追加330亿军费
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