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2017-08-16

十几岁 2017年6期
关键词:白米头儿面馆

创意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因为写作,不再孤独。在金黄色的树林里,你选择了

这一条路,那里散发着诗意的泥土的芬芳。让每一个创意得到尊重,让每一篇佳作闪现光芒。耕耘已经开始,播种必将进行,无需布谷鸟在你的田埂啼鸣,活泼之流水,溢满干涸凝滞的河床,繁花已开满这人间热闹的枝头,所有的汗水留在欢颜的脸颊。不要回头,请你远行,少年!

第二届创意作文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在这期间我们发掘出大量“最会写”的潇湘少年,是时候拿出来让大家观摩观摩了,他们,到底厉害在哪?

老王头儿

文/于宝宝(南雅中学初二C1514 班)

这是中国北部一个极为普遍的小铺,像镇子里的每一家店。晨起生火,日落收摊。老猫钻进冬青找寻着店家扔下的边角料,枝和叶发出耳语般的响动,小孩贪嘴儿求着父母捎上一起赶早市,拎着一大堆东西一声不吭,只为了一根三毛钱的糖葫芦。

铺子的主人是老王头儿。

天刚亮,豆浆就已咕咕地冒着白气,油条在油锅里炸成金黄焦脆,煎饼果子是不需吆喝的,闻着香味就能找过来——老王头儿在这一大堆美味中只卖白米糕和小鸡仔儿。

白米糕是老王头儿自己磨米捶粑粑做出来的,听大人说他凌晨就起床也只能做出十来块。白米糕除了有时掺着红豆,其他啥也不放,吃起来软,容易嚼,米的香甜会一点点渗进味蕾里,有阳光和大地的味道,恰如家乡小曲的残响。白米糕卖得极为便宜,两毛钱就能买一块,吃上半天——所以我总爱到那儿去。

小鸡仔儿的头上总是被老王头儿染成红的、蓝的、绿的,黄黄的小绒球上顶着一朵小花,黑珠儿似的眼睛总是转来转去,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来往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停下来央求父母买一只的。我也喜欢得紧,只是每天的零花钱都变成了白米糕吃下了肚子。

老王头儿那时六七十岁了,爱人走了二十多年,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哈尔滨工作,极少回来看他——这些都是我离开后知道的。五岁的孩子是不了解苦难的,我只觉得他奇怪,头发花白但口齿清晰,几乎不笑却精神矍铄。我见过他家的大房子,足足三层高,他一人住。“明明有钱摆什么摊儿啊”,幼小的我是难以理解的。

我几乎天天去,与他也渐渐熟识了。我从未喊过他一声“爷爷”,整天学着大人“老王头儿,老王头儿”叫个不停。他也不生气,板着脸应着,叫我递这拿那,一天下来赏我几块英文糖纸包的水果糖。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小野孩儿,一个儿女在外的老人,像是凑成了一个家。挺好,挺好。

日子晃晃悠悠地流淌着,转眼间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父母要把我接回南方的城市了。我羡慕那些小朋友好看的公主裙,动辄上千的玩具,每周可以去游乐场,可以吃到各种好吃的。但我最爱的还是绿油油的草地,金黄的麦田,可以爬上爬下的砖瓦房,还有老王头的白米糕和小鸡仔儿。

“我跟着老王头儿也读书!”我躺在地上打着滚喊——这话是没错的。他已经教我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和不少诗经楚辞,珠心算我也学得极好。镇上好多三、四年级学生都比不过我。“我才不跟你走!我都不认识你!”我挣脱开母亲的手,一个劲地向门外跑。

也不记得跑了多远,在路上碰见了骑着板车的老王头儿,突然满腹的委屈一下子都涌出来了,抱着他哭得快喘不上气来。他不解,轻手轻脚地把我抱上车,听我哭了一路。等我断断续续地说完了来由,他却笑了——这是我第一次见他笑,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跟爸妈回去呗”,他说,“别舍不得,有啥可哭的呀。”

我坐在车后座上,看不清他的表情。

“可谁……谁陪你呀。”

“我一把老骨头了,要人陪啥。”

“你会孤单吗?会想我吗?”

“我才不想你呢!”

“你咋这样呢!”我生气地捶了一下他的后背,才发现他的身子如此单薄。

“行,不哭了就行”,他叹了口气。“舍不得你啊,但我不能把你锁在这个小村子里啊,你聪明,是要干大事的……”他的声音越来越轻,几乎快要听不见了。他以为我没注意到他也在颤抖。“爷爷的成分不好,以后不准跟人家说认识爷爷啊……”

“你——哭了吗?”我把他抱得更紧了。

“没有……咋能呢”,咳嗽了几声,他又说,“快回去吧,爸妈着急了。”

我不愿意。他强将我送回了家。

第二天,老王头儿喝了农药——走了。他是我父亲的父亲,却不能是我的爷爷。

我被父母送上了火车,来了南方生活。老王头儿走了,家乡也不再见了。

(此作品荣获第二届创文大赛初中组特等奖)

名师点评

黄晓莲(湖南省国培专家、长沙市岳麓区中学语文教研员)

“老王头”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作者用“含泪的微笑”讲述了这个只卖“白米糕和小鸡仔儿”的“老头儿”的故事。平凡人的故事大抵是平凡的,“老王头儿”也不例外,但是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感知老王的勤劳、和蔼、慈爱和深情,语言看似淡淡,也倾注了心思。本文构思的巧妙处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把高潮推出,原来平凡的“老王头”会如此情感丰富,他会“笑”,会痛苦得“颤抖”,甚至最终不忍离别而“走了”。这既给读者留下长长的叹息,也给读者留下许多关于对“老王头儿”的心酸和痛楚的咂摸。

本文也有商榷之处,比如叙事平平,人物的主要特征突显还不够;比如前文铺垫不足,以致于结局的交代就不能达到叩击人心的效果。

故乡是回不去的远方

文/吴宛谖(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C1518)

【一】

远处的灯红酒绿如同一只匍匐在黑暗处的野兽,正蓄势待发,要将整个城市吞没……顾眠点燃了手中的烟,烟雾缭绕。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得不太真实。

“滴——”的一声,手机响了。他点开短信界面,许薇薇的短信弹出:“抱歉,明天去不了普陀山了。”

“那就一个人去罢了。”顾眠心想。

【二】

下了大巴,新鲜的空气带着些许普陀山久违的水汽,扑面而来。顾眠背着笨重的登山包,久久地驻足在山脚下的白水河边,就这样看着脚边的白水河迅猛地流过,带着他对故乡的记忆流向了远方。

普陀山的雾很大,大到顾眠在山中找不到方向,手机的导航也失了灵,山里的信号不好,他连打个电话都做不到。

这时,远远的一抹红跳进了他的视野。顾眠先是一滞,随后狂喜起来,发了疯似的向那点红色奔去,浑身的血脉都贲张起来。

原来它一直在那儿。

【三】

走到面馆门口,顾眠又犹豫了。到底该不该进呢?倒是面馆里的掌柜看见了门口一脸落魄的年轻人,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

一进面馆,儿时熟悉的味道窜入鼻腔。“桂花干5 克,野葱二两,筒子骨汤……”顾眠自言自语,倒是店里掌柜吓了一大跳,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问:“你……你怎么知道这……”话未说完,一声干净、清脆的男声打断了他:“二叔,是顾眠吧!”

掌柜——二叔一听,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顾眠。嘿!还真是!昔日那个在白水河里疯玩打闹的小孩儿不知何时早已长成成熟稳重的少年。

二叔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阿哲,还不快出来!”

门“吱呀”一声开了,顾眠的目光正对上眼前少年清澈的眸子,似山脚的白水河一般。那双眼睛透亮,仿佛溢满了月光。

“好久不见,顾眠。”阿哲的眼睛弯成了月牙,眼底却闪过一丝忧郁。

“好久不见。”顾眠道。

【四】

记忆中,顾眠最好的朋友便是阿哲。俩人一块儿长大,每到傍晚,阿哲便撑一只小船,载着顾眠在白水河里转。说来也可笑,顾眠这种在白水河边土生土长的普陀山人,竟不会游泳。阿哲则是同龄人中水性最好的一个。

于是,在白水河边最常见的一幕便是:一群身强力壮的孩子站在岸边,朝船上的顾眠扔石子儿,大叫:“旱鸭子,旱鸭子!”

每当这个时候,阿哲就挺起胸脯,举起长篙向岸上的孩子们戳去。那时的顾眠觉得沐浴着霞光的阿哲就像个英雄。

可惜这一切,在顾眠十二岁那年如梦境一般支离破碎,将他俩划得遍体鳞伤。

【五】

暖暖的夕阳透过窗棂,斜斜地洒入面馆,顾眠和阿哲相对无言。

“这面馆……还真是一点也没变啊……”顾眠打破了沉默。

“当年二叔就说把面馆刷成红色,那些迷途的人就回来了……你看,你这不来了么?”阿哲笑了笑。

“当年的事……真的很对不住你……”顾眠埋下头,记忆如潮水一般向他涌来,沉入河底的窒息感,以及绝望中抓住的一只长篙,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村里人都觉得是你……是你把我推下了船。可只有我知道……是我自己……”顾眠陷入痛苦的记忆。阿哲面不改色,望向窗外,一大群倦鸟归巢,普陀山在夕阳的光辉下美得不像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阿哲不知怎的就想到了这句话。

【结】

第二天一大早,顾眠就准备返程了。二叔和阿哲送他上了大巴。

坐在大巴上,顾眠望着不远处的白水河,似有一名少年,撑着长篙,顺着河水而下,朝他远远地挥手……

故乡,是顾眠回不去的远方。儿时的所有记忆,在十二岁那年就已经被白水河吞没了吧。

名师点评

张明之(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文章构思巧妙。以独特的小小说的形式行文,由六个小块组成,像六组电影镜头,画面感很强,各组镜头之间,形断意连,结构流畅清晰。

语言简洁,有张力。像文章开头,作者把“城市的灯红酒绿”比作“野兽”,寥寥数字就表达出作者对城市的厌倦,为下文写回乡作好了铺垫。

第二节写迷了路的顾眠“发了疯似的向那点红色奔去”。但“红色”是什么?作者却惜墨如金,不作交待,正埋怨作者行文不严谨时,第三节“走到面馆门口……”,让读者又恍然明白了。这样的前后映照,不仅避免了重复,又节省了笔墨,使得语言简洁,张力十足。

从不少细节看得出,文章虚构的成分很多,或许正是作者缺少真实地体验,因此虽然写出了某种愁情,但读者读到的却是一种虚幻的愁情。

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文/唐诺金(长沙市一中高一9班

深蓝色的天幕沉沉移动,明晃晃的月亮摇摇欲坠,宛如一颗巨大的泪珠。

我打开MP3,一曲高山流水婉婉而来,涓涓细流缓慢地移动在我心上,安抚我无言的躁气,桌上的《文理选修调查表》无声地肆虐席卷我的心,纠结,郁闷,无助忽然就爬上眉间。

选文还是选理?困扰着所有人的,也困扰着我。理科固然选择面广、专业多,可我从小钟情于文,心系文科,是找个理由随波逐流,还是走一条自己的道路?

我不知道。目光随意一瞥,“张爱玲”三字在我眼前,书架上的《张爱玲文集》引我陷入了沉思……

“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作为才女,她生性高贵,为人淡漠,走过民国四季的烟雨,留下惊才绝艳的文字。可她却独爱已有家室的胡兰成,众人道她不值,皆叹惋。她自是不管不顾的了,忠于自己所爱。遭遇背叛,她没有大声哭喊,反而理智写下:“我爱的人,我自然觉得他是好的。”如此风度,如此选择,世间唯有张爱玲。胡兰成东窗事发,她竟仍念念不忘,寄予30万给他,免他无计可依。她一次次选择都令人瞠目结舌,可她从不后悔,愿随己心。

一抬头,只见一抹洁白的月光,轻如蝉翼,细如白纱,周围氤氲出琉璃般的华彩。

日晕天将雨,月晕午时风。

高山流水娓娓而来,我的内心却渐渐平静。电视里正热闹地进行颁奖典礼,我想起几天前,教室里和同学一起看的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放弃百万年薪,回乡改造的故事。

当时同学中有人极不理解,人们都说人往高处走,有人有这条件却自愿行至低处。他选择人迹罕至的一条路,注定更多坎坷和风浪。

高材生秦玥飞却在镜头前坚定地说:“我觉得我的选择挺有意义的。”耀耀星光在他眼里砰然而生,坚毅的脸上写满了刚强。这是勇气,也是运气。

也好,他专注于垂钓漫天的星光,却成就了一番别致的辉煌。

我的心里却是铺天盖地的动容,高山流水已到高潮,激昂如浪拍沙石,高亢如攀登绝顶,一个个旋律击打着我的心,掷地有声,余音回响。

我又想起多年前的午后,我看过的桐华的小说。当时觉得这个作家妙笔生花,以其手写之心,摈弃了浮华和空洞,裁剪冗余,呈现出来的全是真情和诚切。后来我才知道,她放弃大洋彼岸高额年薪的诱惑,辞职回家专心写小说,最终被称为“言情天后”。我一次次想,当年会不会有很多人劝她享受无忧,享受安逸?她是怎样一次次解释“因为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因为理解,所以宽容。

任何的选择都应该被真诚以待,后果都是选择之后的事情,而不是选择的目的。总有一些选择,是跟随本心,甘愿乐意。

如若不能从心所向,任何的成功都毫无意义。

“我愿意”这三个字是多么动人,无论是什么场合,这三个字都包含着幸福或悲壮的勇气。

高山流水戛然而止,我抬笔,毅然决然地写下“文科”两个字。心中无悔而舒畅。

我抬头,月已悄然匿迹,天空已渐渐泛白。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每一轮月亮都不知所终。

名师点评

蒋雁鸣(长沙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明德中学特级教师)

选择是人生的难题,向左走?向右走?哈姆雷特王子都曾经无法抉择。作者选用了张爱玲对感情的一往情深、秦玥飞对乡土的深沉挚爱、桐华对自身价值的清醒认知三个例子,来帮助自己审视内心,从迷茫中找到所爱,明确所向。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顺畅,如风行水上,写出了细腻真实的心路历程。虽然有些语言稍嫌虚泛,但仍不失为一篇文质兼美、情理兼胜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白米头儿面馆
致大海(组诗)
白米青蒿社饭香
爱情没什么逻辑,就看谁追得合你心意
管毅宏:从小面馆到上市公司
“越吃越有劲”面馆
午夜面馆
头儿都要练嗓子
上班的感觉
基于机器视觉的大米垩白米的检测方法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