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2017-08-15李婧张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

李婧+张微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是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和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CIPP模型阐述了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内涵,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过程,即有效构建四位一体的全过程动态评价框架,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方向。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能力;CIPP;评价模型

一、引言

党的方针政策将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视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工程,高校已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是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基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特征和高校决策属性的考虑,本文将CIPP模型引入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过程,通过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评价框架,探索集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评价于一体指标体系,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提供方向。

二、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内涵

在“双创”的社会背景下,创业教育由精英群体转向大众,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作用更多的增强意识、拓展知识、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基于此,以CIPP为基础的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应当考虑与模型相匹配的诸多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要素。即:第一,高校应致力于提升与背景(Context)评价相匹配的创业环境基础能力,体现高校适应整体创业环境的能力。第二,高校应致力于提升与输入(Input)评价相匹配的创业资源配置能力,体现了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人力、财力和组织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的能力。第三,高校应致力于提升与过程(Process)评价相匹配的创业过程行动能力,高校通过创业教育使在校生对创业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形成成功创业的行为能力,体现了创业教育能力的核心。第四,高校应致力于提升成果(Product)评价相匹配的创业成果绩效能力,体现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助推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三、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能力评价

(一)高校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的体系及指标分布如下:四个一级指标:背景评价指标、投入评价指标、行动能力评价指标以及成果评价指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创业教学评价理论基础上,本文为每个一级指标选取了4到5个二级指标。

1.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背景评价的二级指标,可以参照“办学指导思想”指标的各个观测点,即定位与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结合高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可以分解为五个二级指标:区域环境、社会需求、教育法规、创业教育观念、创业教育计划。通过以上指标描述并分许创业教育的问题导向、环境需求、机会鉴别,对背景和必要性评价。

2.投入评价的二级指标可以参考经济学中生产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理论。加之考虑到同一般生产活动的差异,高校创业教育投入评价的五个二级指标为:师资力量、实践基地、经费投入、实验室、教学材料。通过该二级指标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3.行动能力评价的二级指标选取教学系统要素理论。介于学界对教育系统构成要素存在争议,本文在综合考虑基础上列出五个二级指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体系、过程监管、考试考核。此评价是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观测其是否具有高效性、动态性、反馈性,对于创业教育实施者及决策者了解行课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4.根据模型创造者斯塔佛比姆的观点,成果评价的二级指标应包括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可应用性评价。因此,列出其四个二级指标为:外部社会评价、学生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成果推广。成果评价旨在对高校创业教育实际结果评价,也是对其流程的总结性评价,从而实现改进和提供政策依据。

(二)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算方法

指标体系构建后,在权重运算时,可以CIPP为基础,结合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即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法在评价指标和权重计算中应用广泛。其在主观与客观综合发挥作用的模型上,围绕问题,逐一分解,两相对比,判别指征,归一运算,得出因素权重。

在此基础上,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获得数据。根据上文所确立的指标体系构建评分表,选取河北省高校作为评价样本,调查对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运用主观评分方法,针对每个二级指标,设定1—10的评分范围,分值与评价成正比。通过该方法可得到高校对创业教育背景、教学投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评价。为判断以上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应对四类评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指标的关联性分析、维度验证和回归分析,从而验证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高校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建议

(一)与背景(Context)评价相匹配的创业环境基础能力方面

通过背景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与创业教育传统观念、创业教育目标、区域创业环境等密切相关。转变创业教育传统观念迫在眉睫。高校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但在当今环境下,其教育对象已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其课程性质更趋于通时性、素质化,需要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新定位于诠释。因此创业教育应融入高校整体培养方案,遵循其目标与内容设置课程。最后,营造良好的社会与校园环境是提升高校创业环境的保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是高校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高校应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成果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起到模范带头和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广大传播媒介宣传大学生创业案例,践行奋斗拼搏的人生价值观。

(二)与输入(Input)评价相匹配的创业资源配置能力方面

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实践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借鉴国外成熟高校的经验,其师资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业经历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再理论与实践互补。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由管理学科背景、经济学科背景、职业指导学科背景等组成,理论体系较为完善,但实操能力有所欠缺。另外,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和组织管理水平是提升保障。发达国家高校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创业资源配置能力发挥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欠缺。

(三)与过程(Process)评价相匹配的创业过程行动能力方面

行动能力提升可以从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模拟与夯实实践平台以及提高大学生参与普遍性着手。在课程内容方面,参照国外高校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可围绕初创企业的全过程,系统讲授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等。在教学方法方面,案例讨论所在比重应较大,通过成功或失败的创业案例,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此外,企业家讲堂、参观考察、创业计划大赛也是积极的辅助手段。另外,强化模拟与夯实实践平台需要充分利用可谓科技学术竞赛,在寻求机会、可行性研究、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与提升成果(Product)评价相匹配的创业成果績效能力方面

绩效能力提升应从树立校友榜样、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绩效,以及参与科技成果孵化与技术转移等方面努力。高校应定期邀请创业者、杰出校友分享创业故事以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通过创业竞赛、创业项目等方式,激励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人格特征但有相同创业意愿和目标的大学生组建团队,在创业导师的帮扶下入驻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实践。此外,高校应走向社会,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大学生创业科研活动提供方向与资助,从而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五、结论

目前,我国对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创业率,虽然具有一定实用性,但仅用目标达成和效果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不尽完备,也不能为我国高校提升创业教育能力提供方向,因此需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由于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是动态过程,本文将CIPP模型引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研究,针对性剖析高校创业教育能力及提升策略。

本文以CIPP模型思维,描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构建了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对应的提升策略。此后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可选取某高校作为评价样本,通过分析即可得出其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方向,即如何着力于与背景评价相匹配的创业环境基础进行能力提升,与输入评价相匹配的创业资源投入能力提升,与过程评价相匹配的创业过程行动能力提升,与成果评价相匹配的创业成果绩效能力提升,为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途径。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评价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