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初步评估

2017-08-15

哈尔滨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胃镜我院腹腔镜

陆 欢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常熟215500)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初步评估

陆 欢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常熟215500)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探究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随访半年,患者间质瘤无复发,无并发症。手术时长(51.2±11.3)min,术中出血量(38.5±8.8)mL,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2.1±0.5)d,术后下床时间(22.4±4.1),半流质饮食时间(47.9±8.1)h,术后住院时长(7.6±2.2)d。结论 对于胃间质瘤患者,使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联合治疗;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为消化道少见肿瘤类型,好发于胃部,腹腔镜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1]。但单纯使用腹腔镜并不能彻底祛除诸如临近贲门位置、小体积以及存在于胃底部的特殊肿瘤。而单一局部胃部分切除术则会引起胃腔狭窄现象发生。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了腹腔镜联合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和临床检查,患者符合卫生计生委最新制定的关于胃间质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知晓实验过程,自愿参加实验调查。男33例,女17例,年龄35.8~71.8岁,平均(45.7±5.5)岁。患者临床症状为恶心,上腹部疼痛、反酸、黑便等。就发生位置来看,胃前壁者7例,胃底位置35例,胃后壁8例。合并高血压者12例,冠心病者5例,2型糖尿病者11例。病患术前血压与血糖控制良好,符合手术指证。

1.2 方法:本组患者拟使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展开治疗。病患全麻,去枕平卧。完成后,在肚下缘10 mm位置实施Trocar穿刺,创建CO2气腹,压力维持为13~14 mm Hg。视为观察孔。于患者左肋缘锁骨中线位置外偏侧以及右肋缘交叉点和右锁骨中线以及剑突处分别做Trocar。经口放入电子胃镜,对胃内损害情况进行观察,最终形成里外配合的形式[2]。结合术前检查结果,确认间质瘤位置。医生在瘤体四周浆膜作缝合或者使用钦夹对该位置加以标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①胃前壁利用腔内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对肿瘤作缝合处理,距离病变部位边缘2 cm位置对肿瘤实施楔形切除[3];②胃底部或者胃后壁寻找横结肠上缘无血管区域,利用超声刀将该位置的结肠韧带做切开处理。对横结肠系膜之前叶进行分离,朝向左方向移动,直至胃网膜左动脉。朝向右方游离直至胃窦,使用钛夹夹闭处理,之后离断。后将胃部撩起,将胃后韧带游离刀膈肌脚,暴露胃底部或者胃后壁肿瘤。和病灶边缘>2 cm区域一并离断,对胃部和受损区域加以闭合,切除间质瘤。确认无明确出血现象后,利用胃镜二次确认被切除间质瘤,确认无显著出血或者狭窄后,将样本送至病理实验室检查。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情况、下床活动情况、移除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随访时间为半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复发以及转移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中转开腹病例。患者手术时长为(51.2±11.3)min,术中出血量为(38.5±8.8)mL,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为(2.1±0.5)d,术后下床时间为(22.4±4.1)h,半流质饮食时间为(47.9±8.1)h,术后住院时长为(7.6±2.2)d。

3 讨论

胃底部和胃体为间质瘤的好发部位,男性发生率比女性高。在疾病早期,间质瘤一般无显著症状。部分病患出现反酸、上腹部疼痛以及黑便等非特异症状,当肿物较大时,可触及腹部包块,若间质瘤破损,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内镜在明确间质瘤规格,累及部位以及层次上比其他诊断方式优势更加显著。其能够发现2 cm以下的肿瘤,经内镜排查后,能够排除胃癌的可能。最终的诊断需要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对于胃间质瘤,使用放化疗并不能取得相对显著的效果,而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

在胃镜辅助下,对患者实施胃部分切除术,可以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对于胃底前壁体积较大的间质瘤,经腹腔镜放大以及器械辅助后,精准定位,使用闭合切割器,直接切除肿瘤,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但对于胃底前壁内体积小的间质瘤,因单纯腹腔镜术无手感,实施手术过程中难以精准定位。一般使用胃镜穿过胃壁亮点可提示肿瘤发生位置。迅速标记,节约手术市场,防止中转开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中患者均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且经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标本时,要将标本放在专门标本袋内,若肿瘤较大,应在袋内剪碎后拿出。

综上所述,对于胃间质瘤患者,使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强,效果满意,预后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图雅,芦涛.电子胃镜综合治疗胃石症16例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25(4):931-933.

[2] 吕柯,宋展,王新伟.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附49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9):1281-1284.

[3] 陈勃聿,秦鸣放.胃镜、超声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在胃间质瘤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20(1):50-52.

[4] 石骏,朱平,朱秋伟.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 37 例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163-164.

R735.2

B 学科分类代码: 32067

1001-8131(2017)04-0358-02

2017-03-13

猜你喜欢

胃镜我院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