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穿越到清朝逃避高考 你一定会后悔的

2017-08-12黑逗

幸福家庭 2017年8期
关键词:童生学政会试

黑逗

身份证、笔、教材、准考证……起床收拾好东西,准备奔赴高考考场的这一天,—道灵光乍现,你突然坐上时光机,穿越到了清朝乾隆后期一位名叫“清小川”的小朋友身上。

你正为“居然不用高考了”而开心着时,一了解才发现,清小川同学家庭条件尚可,正在私塾念书,虽不是书香门第,但祖上好歹也出过几个读书人,所以家里对他一贯的教育理念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你乖乖地待在私塾里,撑着脑袋想:要在清代金榜题名,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前期准备

首先,你从识字课本“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合称)”学起。经过一两年,常用字认识得差不多了,先生便开始讲解科举考试专用教材一四书五经。

清代私塾的规矩是:学多少句,背诵多少句。像你这样的聪明脑子,20句《论语》,不到两个小时就背得滚瓜烂熟。先生看着你闪亮的眼睛,點点头:“嗯,孺子可教,再教你20句!”这样一来,你的背诵任务大概是每天40~50句。

当然,总是背书也很无聊。私塾中除了每天安排背书以外,还有写字课和对对子课,什么“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之类的,与田园生活非常贴近,你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一些乐趣。

三四年后,先生决定开始教你写八股文和试帖诗。你听先生一讲解,这不就是命题议论文和命题诗歌么!

交了作业后,先生大为诧异,认为你是个奇才,一点就通。第2年又恰逢县官布告:已经念书了的适龄青少年,想走科举之路的,要上县里报名了。于是,你就此开始了漫长的考试生涯。

初级考试

县试

你走了若干里路赶到县衙,报名县试,登记了姓名、籍贯、年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履历,还签署了一份证明书,证明你没有假冒本地籍贯,没有冒名顶替他人,且家庭背景清白。与你一同报名考试的还有同村的4个同学,你们5个互相连保,方才得到了准考证。

你家离县城有一定距离,好在你家有亲戚住在县城,从报名成功到考试的这段时间,你就住在了亲戚家中,一边复习备考,一边熟悉考场情况。

考试前夜,你默默背诵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范文和试帖诗,看着床边那只沉甸甸的篮子,里面装着笔墨和干粮——在考场上,笔墨和食物都要求自带,后勤工作就指望它了。

第2天天不亮,你就等在了考场外面。考场外人头攒动,都是待考的考生。黑暗中,模模糊糊地看到几个官差点着灯,借着昏暗的灯光,扯着嗓子大喊着点了名,之后带领考生进入了考场。

考场是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小隔间,十分狭窄。数百号人要么是赶了很长的路,要么是紧张得汗流浃背,近距离坐在一起,那股味道可想而知。你吐槽了一遍考场,强忍着污浊的空气看向试卷:红色格线,每页14行,每行大概18字,一共给了十几张这样的纸,写文写诗都足够了。还有统一嘴的草稿纸,交卷时草稿纸一并回收。

侧耳细听,你周围的考生们有的在自言自语,有的已经落笔了。你看了看题目,很陕构思出了文章。经过打稿、修改、誊抄等几个环节之后,终于交卷了,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府试

县考之后半个多月,成绩公布了,你以优异成绩获得府试的资格,这下要去府署参加流程差不多的考试了。一些作弊被抓的,前途还不知如何呢。

家人为你准备了盘缠和干粮,勉励你好好发挥,全家的光辉前程就指望你这个聪明孩子了。

府试也是一样的顺利。放榜之后,你发现你已经通过了县、府两级考试,获得了童生资格。府衙有关部门在统计今年新考上的童生,登记造册后,将花名册呈送给了本省的学政。凭着学政的确认,你成为了童生,可以再上一级,去考秀才了。

学政是一个官名,在你的科举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正式名称是“提督学政”,一般由中央直接任命,3年一任,主管考秀才、考举人等考试事宜。

院试

童生接受学政的考试,叫做院试。院试的监考,可比县考和府考严得多了。学政亲自点名,旁边的担保人负责认清相貌。之后搜身和搜查携带的文具用品,领答题纸,进入考场。题目写在一块大牌子上或牌子形的灯上,由人扛着,在考场中到处走动。考生抄下题目,作文作诗。两文一诗,当天交卷。

放榜了,你榜上有名,光荣地成为了—名秀才。那—年,你还不到20岁。

看看周围的秀才,虽然也有十四五岁的小神童,但更多的是二三十岁、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秀才。还有几个看起来白发苍苍的,估计得五六十岁呢。你想到了范进,不厚道地偷偷笑了。

好不容易获得秀才称号,没想到前面还有更多的考试在等你,比如岁试、科试。而这些考试还都是基础性的,你要想做官,还得参加更多的正式考试。

正式考试

乡试

秀才考举人,称为乡试。乡试3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在中秋节前后举行,各省日期和内容—致。如果遇到特殊庆典比如皇帝大寿什么的,加试—次,称为“恩科”。

被告知需要在考场内过两夜时,你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但又能怎么样呢?总不能因为嫌弃考场条件差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吧?于是你牙一咬,心一横:“考!”

从全国来看,乡试的通过率大概在1%左右。由于阅卷官的个人素养和爱好不同,阅卷的结果也会不一样。也许有很好的文章,但若不符合阅卷官的口味,就连送到主考面前的机会都没有;或者一批座位相邻的考生,水平都很高,阅卷官难以抉择,最后谁也没有拔得头筹的机会。所以考不考中,有时真的要看运气。

所幸你运气好,虽然没有成为乡试第一名——解元,但是成功通过了乡试,成为了一名举人。

会试

乡试的下一步是会试,需要到北京参加考试,就是我们俗称的“进京赶考”。在送你赶考时,全家人的心情就不一样了,因为会试的往返旅费都是由政府报销的。老爹老娘和新娶的媳妇儿收拾着街坊邻居送来的各色礼物,笑呵呵地说着“小川啊,一定能考上!考不上也没关系,做个小官也够了”一类的话,把你送到了村外。

你也踌躇满志,准备一飞冲天,顺便看看能不能遇到后来的历史名人,也好攀个交情。

到了京城,碰巧一位名叫林则徐的福建青年和你住得很近。你默默算了一下他的岁数,并对了一下1840年这个年份,没错,就是他,后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你真是大喜过望,复习累了,有事没事就去找他聊天套近乎。

从林则徐的自述中你了解到,他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只是在会试这一关遭受了一点小小的波折。4年前的会试,他没有考上,便回到福建老家开了一间私塾,一边授课,—边继续备考。

“今年又来考,希望这次考上吧。”林则徐笑了笑。你想着他未来虎门销烟的丰功伟绩,真心实意地鼓励道:“一定会考上的!”

然而造化弄人。会试放榜之后,你发现你又幸运地考中了!和乡试一样,虽没有考中会试第一名,但还是考上了。欣喜之余,你在榜上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却没有发现林则徐的名字。难道他又落榜了?你回到住地,果然看到小林在垂头丧气地收拾行装。

和他聊了几句,你发现林则徐同学是个意志比较坚定的人,他还打算下次再考。你知道他未来一定会成就大业,便也大包大揽起来,让他有什么困难去找你,能帮的肯定要帮,将来当了官也要互相提携。

林则徐依然微笑着说:“会试榜上有名,贤弟的前途已经一片光明了。接下来就是面圣的殿试,只考对策和试帖诗,想必贤弟也不会有问题的吧?以后,还是要贤弟多多提携呀!”

你听了这话,心里便犯了委屈:考了这么多年还要考啊,还不如回21世纪参加高考呢。气!

(摘自《浙江法制报》2017年6月8日)

猜你喜欢

童生学政会试
一句台词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戚学政:用心用情做好医疗对口支援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会说话的窗户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functional alginate lyase named Al163 from the Antarctic bacterium Pseudoalteromonas sp. NJ-21*
韩童生 陶慧敏(下)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把握行业特色,构建“产学政研”四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