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2017-08-11张淡宜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教义穆斯林

张淡宜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粉碎给人看。喜剧是无价值的东西。

《穆斯林的葬礼》无疑呈现了一场悲剧。它用一段纯粹的爱情,通过回回们的生活习性,梁家祖辈对玉器的雕琢作为背景,反映了这段爱情在前辈们的情爱纠葛,历史的洪流中被碾压得面目全非,经历天人两隔。

文中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楚雁潮的深情款款。在下葬时,按穆斯林的规矩,是不准汉人参与观看的。但楚雁潮偷偷溜入了下葬的队伍,并主动试了下坟墓的大小是否合适,是否能让他的新月躺的安然舒适。梁冰玉多年后回家,在新月坟墓旁边也看到了楚雁潮一脸凄楚着伫立。文章最后让我扼腕叹息的是一切的一切给这段爱情的压力,因为前辈们爱恨纠葛,梁君璧以楚雁潮不是回回为由,狠心将这段爱情生生掐断,造化弄人新月患上心脏病。甚至连见楚雁潮最后一面也难如愿。

这本书最具批判性之处,是它的消极宗教信仰吧。穆斯林不与汉人通婚的规定是本书悲剧的最大根源。造成新月雁潮无法在有生之年共度时光。同样,梁君璧利用穆斯林的规定,加之她个性的霸道专横,拆散了儿子天星的真挚爱情。致使天星也沦为穆斯林教义的牺牲品。因为韩子奇有过逾规之举,她利用这一点,以及韩子奇心心念念牵挂的玉石,使韩子奇自英国回来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梁君璧是将宗教教义极端化的牺牲品。而正因为梁君璧的痴狂和偏执,酿成许多人爱情的惨剧、命运的悲剧。这就是梁君璧把自己作为穆斯林宗教的代言人,却成为穆斯林葬礼的巨大人间悲剧推手。

其次,本书批判了“文革”。虽只有少量情节与“文革”有关,却也是文中情节的至关点。韩子奇案,导致新月住院,进而之后一系列情节的产生,这都与“文革”密不可分。文革的情景更使悲剧色彩益为浓厚!

当然,若不是本书的自始至终的悲剧色彩,这本书的批判性不致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读罢,不得不让人深深喟叹。

这是反映穆斯林历史的书,这是反映一个时代的书。穆斯林教义也是有着包容和大爱的内涵的,可惜由梁君璧这样一位为情摧残得遍体鳞伤的女子加以解读,在不知不觉中梁君璧成了摧残真爱的凶手。

由此看来,对于一切流传于人世间的教义也罢,真理也罢,主义也罢。其内涵本身总有彰显正义和良知的美好东西才能流传于世,关键是解读的人们须有一种敬畏、真誠和明辨是非的思维品质。就好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刀,真诚有度的人可以用它来服务于美好的生活,心态扭曲的人则可能用它去作恶伤人反而振振有词。“刀”何错之有?

猜你喜欢

穆斯林的葬礼教义穆斯林
刑事追缴的教义学构造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印尼·雅加达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悲与美:《穆斯林的葬礼》的文化自信力
《穆斯林的葬礼》之“绿色意象”解读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