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生意弯道超车中

2017-08-11张冉雨

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售卖机便利店盒子

张冉雨

给无人便利店算笔账

你去过无人便利店吗?

没有人工收银台,取而代之的是红外线扫描识别商品,用手机完成支付;没有服务员提供精细服务,一切都被顾客的自主操作替代。

2017年,无人生意中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无人便利店”集中爆发。Take Go、罗森、小e便利店、缤果盒子、EAT BOX、F5未来商店、淘咖啡等陆续面世,掀起一场又一场热议。

高鑫零售旗下的缤果盒子在上海一亮相,就成了被媒体和消费者追捧的“网红”,演绎了“无人便利店”的现实玩法:两面玻璃墙、集装箱式可移动店面,顾客扫描二维码自动开门、红外线自动识别商品价格、结账后自动开门等。

据报道,缤果盒子的成本只有类似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占地15平方米盒子的SKU(库存量单位)和占地40平方米的传统便利店几乎持平。在运营上,缤果盒子的运营成本不到普通便利店的15%。

以北京地区为例来算一笔账:假设1个人可维护10家无人便利店,主要从事货物的补给及日常维护工作,以北京人均工资每月6 000元为标准,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月人均成本则只需要600元。而无人便利店通常需要18~30平方米的物业,以每平方米日均10~15元的租金计算,无人便利店每月的租金在5 400~13 500元之间。

这样算来,无人便利店一天只需要销售额在1 500元左右,便可以大致覆盖人力和租金成本。除了销售,无人便利店还有其他收益。以缤果盒子为例,除了一般的上架费以外,还能跟大品牌合作推出主题产品,甚至可以将盒子门店按品牌需求灵活置放,在市场营销方面产生营收。此外,一家缤果盒子的加盟费约在10万~15万元左右。按照缤果盒子计划一年内在全国铺开5 000家店来算,仅此一项,缤果盒子或能获得5亿~6亿元的收益。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无人便利店提供了技术保障,线下零售业面临人力成本日趋高涨难题,新生代消费者愿意“花钱买便利”,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无人便利店火了起来。甚至在一周内诞生了2起巨额融资(F5未来商店获投3 000万元、缤果盒子获投超1亿元) 。

不过,7月10日,缤果盒子在上海的第一家门店却宣布“由于技术调试,暂时停运”,据消费者反映,缤果盒子门店组建在杨浦区某露天停车场上,由于连日高温,导致店内甜甜圈和巧克力出现软化的现象。之前也有消息爆出,亚马逊的无人超市Amazon Go之所以推迟向公众开业,就是因为无人超市内的整套设备很难追踪多个用户及其手头上选购的商品,导致无法准确结账。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试水无人便利店的选手们前方还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待探索、克服。

需求无止境,时间价更高

无人便利店是黑科技走进现实商界的一大试验田。但无人生意的业态明显不只这一种。不同的消费场景和需求叠加出不同的商机,催生出无人生意的更多姿态。

售卖型无人项目是最早,也是最为消费者熟悉的。和无人便利店相比,这些自动售卖机的技术门槛更低,但坪效更高。据报道,在自动售卖机最为发达的日本,全国总共大约有500万台自动售卖机,年销售可达3 000多亿元人民币。

在国内,自动售货机的密度尚未形成,其智能化水平、便利程度等也呈良莠之距。不过,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友宝早不局限于售卖饮料,而不断推出各种细分产品抢占消费场景。如天使之橙(自动橙汁售卖机) 、零点咖啡吧 (自动咖啡售卖机) 、百酒宝(自动红酒售卖机) 。

写字楼市场也被开发出了新的想象空间。比如,三全食品针对上班族午餐市场推出了“鲜食无人售饭机”。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手机预订,就能提前锁定餐品并获得提取码,到售饭机前输入后即可取餐。

这类无人生意已经从单纯的售卖渐渐转到创造更多增量场景上,并逐步向第二类服务型无人项目靠拢。

其中迷你KTV、自动按摩椅等服务型无人项目,主要针对碎片时间消费场景。

迷你KTV砍掉了场地和人工,只保留了完整KTV最核心的服务:点歌和唱歌。掐准了顾客在排队、等候的碎片时间并将其转化为商机。其按时间收费的市场价格大约为38元/30分钟、58元/时。高峰时价格还会像打车一样实时动态浮动,当显示“忙时1.5倍”时,这两个时间段将分别涨价到57元和87元,普遍高于传统KTV的价格。

这类为碎片时间提供服务的无人项目,多布局在商场、火车站、银行、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以上两种都属于To C端的项目,引流型无人项目更侧重于To B端,帮助商家获取流量,靠后期流量分发、互动广告和定制活动等商业行为盈利。

比如在餐馆、电影院门口常见的无人照片打印机和自助点餐机。

在社交产品IN的无人照片打印机上,只要用户关注公号并下载App,就可以免费享受照片打印服务,还能用机器自带的摄像头拍摄“大头贴”。

麦当劳门店曾试行推出过自助点餐机。顾客只需要在机器行自助点餐,通過手机支付后就获得订单号,快速取餐。

这类无人设备不仅是为了让消费者在门店前停留,和为商家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商家能通过机器获得消费者的微信关注或电话号码,后期便能够更精准推送品牌信息和打折活动,进行下一轮的引流。

不论是售卖型、服务型还是引流型,这门关于“无人”的生意仍在加速裂变出更多模式,但真的能让零售行业加速创新,从而形成颠覆吗?

谁家的战场

无人生意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式背后,不乏商业大佬的身影。

一类是那些拥有成熟市场和健全供应链的玩家。比如,娃哈哈、欧尚、三全和罗森等。他们的入场是为自己的产品寻找新的流量入口和销售方式。

今年,娃哈哈和人工智能企业深兰科技签订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协议,预计投入金额为20亿元。缤果盒子目前铺设数量虽然不到10个,却背靠欧尚和大润发这样的供应商,每日供应配送由两家的任一就近门店负责供货,并且还会根据库存反馈,定时派人巡店补货、清理货架和清扫卫生。

同样,虽然三全食品的“鲜食无人售饭机”尚在铺设阶段,其依旧可以依托三全在上海、北京两大成熟的中央厨房,轻松打造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其成熟的冷链运输配送也能够让餐品保持在0~8摄氏度的环境中。

无人店关键的配送环节,其实比的是供应链。

另一类是拥有多项尖端技术和专利发明的玩家。

7月8日,在阿里巴巴的淘宝造物节上,以“无人咖啡馆”为概念的“淘咖啡”成功面世。这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线下实体店样板,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内部大约可容纳50人左右。在这样一个消费流程里,阿里置入了多项前沿技术,如自动感应识别顾客闸机、触屏桌面虚拟货架和顾客店内动线追踪分析系统等。

仅在技术层面,“淘咖啡”项目就涉及到阿里巴巴的两个核心团队,一是新零售技术事业群的天猫技术团队,二是蚂蚁金服的IOT技术团队。几乎囊括了时下最热门的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众多技术。不止只如此,在EAT BOX无人便利店(由居然之家打造)中,就将“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应用。神奇屋智能便利店(位于广州乐天创意园loteam众创空间)则创造性地用“微型自动化仓库+磁悬微型机器手+生物图像识别组合”取代了传统货架。

供应链和技术都是不低的门槛,再加上要占领终端形成一定密度的布局,背后少不了资本的支持。“F5未来商店”获得创新工场的3 000万元融资,将用于产品、供应链的进一步打磨和快速布店。缤果盒子获得的1亿元融资将用来在全国铺设5 000个店面,主要面对高端社区,并加快研发图像识别技术。而“快猫QuiXmart”拿到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后,会基于线下的刚性数据建设,着手搭建新的社会信用体系。

供應链、技术与资本让这场关于未来的生意看上去,可能更多还是由大玩家坐庄。

技术的推进、消费升级的推动,仍然为商业打开了新的维度。无人生意想要真正走向未来,一定会是供应链、消费场景以及零售模式的整体变革,而非用“无人”代替“有人”这么简单。

猜你喜欢

售卖机便利店盒子
便利店
冷冻食品自动售卖机在日本火了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售卖机
一只胖胖的企鹅
纸尿裤自动售卖机(大家拍世界)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寻找神秘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