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2017-08-09黄灵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

黄灵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到今后的干预对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12月接收的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均为75例。对照组产妇配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早期干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两组产妇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为其配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能有效的预防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能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最近这些年我国二胎政策正在逐年开放,这也使得人们的分娩观念出现改变,很多剖宫产和一些高危的临床孕妇开始增多,我国的剖宫产率也正在不断的逐年升高,剖宫产术后存在有很多的并发症情况,而这些并发症正在不断的增加[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剖宫产来说是剖宫产术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患者会因为血栓脱落导致出现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堵塞,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风险[2]。所以为有效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主要分析为产妇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来预防并且干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取得满意成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4月的2016年12月接接收的150例剖宫产的产妇,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有75例。对照组产妇当中有初产妇46例,经产妇29例,产妇的最大年龄为43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3.6±6.1)岁;观察组产妇当中有初产妇45例,经产妇30例,产妇的最大年龄为42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32.1±3.4)岁。本研究所有产妇均采用剖宫产进行分娩,统计学软件对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配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产妇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其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预:做好和产妇的沟通工作,疏导产妇的不良心理,以便于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这样才能提高产妇的配合度。要提高产妇对于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正确认识,介绍一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和预防措施,以便于提高产妇的认知;

②妊娠晚期预防:妊娠晚期需要提醒产妇注意静脉回流情况,产妇不能久坐和久站,在睡眠的时候需要尽量的抬高下肢,内衣内裤应该尽量宽松,避免勒到产妇的腹部。尽量避免久蹲厕所,除此之外应告知产妇绝对禁烟,以防止因尼古丁对刺激而导致的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③定期孕检:护理人员需要提醒产妇进行定期的孕期检查,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孕妇知识教育中,以便于能够及早的发现孕期的并发症,有效做到预防,并且要减少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孕期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等都会导致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所以产妇需要避免过度的操劳,每日应该保证具有充足的睡眠[3]。使产妇能够调整自我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保证产妇饮食均衡,控制产妇体量不能增加,过分的肥胖会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可能会增加产后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

④术前健康教育:手术以前需要讲解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原因,能够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症状,强化产妇的认识。同时需要提升产妇术前的准备工作,以便于能够积极的配合术前检查培训,产妇主动的进行肢体锻炼。除此之外,还需要鼓励产妇配合临床预防,鼓励产妇积极的参与到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干预工作当中,以便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⑤体位护理:剖宫产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体位护理,术后两小时应指导产妇床上进行伸屈踝关节。要防止产后骨下肢回流异常或者身体下肢承重过重,通常在手术以后六个小时,直到产妇在床上进行翻身,并做好膝关节的伸屈练习,术后一天拔管,产妇可自行进行床下活动,但是注意不能够有较大的负重。

1.3 观察指标

对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下肢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对两组产妇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这也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正在不断的增加,在临床当中应该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并且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并且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增加产妇的痛苦。因此,在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时候需要进行相关的重视。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水肿和满意度明显与对照组存在差异,证明了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全方位的对产妇进行护理,有效预防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护理,正确引导产妇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积极的配合临床护理,及时的发现了临床症状并且给予处理,能在最大程度减小和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为其配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能有效的预防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能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曾秀芳.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吉林医学,2015,05(14):64-65.

[2]王桂珍.剖宫产术106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04(14):27-28.

[3]张改凤.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07(03):64-65.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