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与兴盛

2017-08-09齐芸

现代交际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兴盛朱熹发展

齐芸

摘要: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书院文化,为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国文化教育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第一书院”之称。其创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实,此后白鹿洞书院的建设发展达到高潮。本文主要结合史实记载,简要梳理了白鹿洞书院从唐代直至南宋初期的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脉络和建设过程。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 发展 兴盛 朱熹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058-02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书院文化,在我国文化教育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第一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五老峰贯道溪北岸。北靠后屏山,西向左翼山,南朝卓尔山,有清泉自凌云峰而来汇入鄱阳湖,三山环台,一水中流。满山松竹,苍翠碧郁,风光秀丽,景致天然,环境幽静。白鹿洞书院的创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但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实,此后白鹿洞书院的建设发展达到高潮。

一、唐代的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诗人李渤。此李渤即苏轼名篇《石钟山记》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中的那个。白鹿洞本无洞,因贯道溪溪水由西向东迂回流至白鹿洞前注入鄱阳湖,天然山石环合形成了洞形,故名之洞。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李渤与其仲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李渤饲养了一头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李渤后来出任江州刺史,念念不忘当年山居苦读的旧情,对白鹿洞进行了修葺,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亭台楼榭、增盖宅舍院落。白鹿洞“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四周风景优美,于是成为名胜之地。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白鹿洞书院

五代时期,中原动乱、政权更替,南方成为华夏经济的重心所在。南唐朝廷借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藉此与中原相抗衡。南昌又曾是南唐的南都,庐山是李瀑、李惺两位君主发迹之地,他们又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因此,南唐政权将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在白鹿洞办学,叫“白鹿国庠”,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南唐后主李煜向白鹿洞书院划拨了良田几十顷,建立相当于国子监的官学,任命国子监精通经术的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生徒最多时达到几百人,平时保持百余人不等,“四方之士受业而归,出为用世,名绩彰显者甚众”,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也是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三、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

开宝八年(975),宋朝攻灭南唐,开宝九年(976),宋军攻占江州,因书院未列入地方学校系统的教育机构,“白鹿国庠”故而改称“白鹿洞书院”,成为私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赵光义重视书院教育,听取了江州知州周述对白鹿洞书院办学情况的汇报之后,宋太宗核准钦赐国子监印本,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九经》赐给书院,“释送至洞”,以便生徒阅读。白鹿洞书院从此便扬名四方,其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

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宋朝廷任命白鹿洞书院洞主,江西乡贤明起为蔡州褒信县主簿,他主动提出把书院交给政府。六月,朝廷加以接管,于是白鹿洞书院又恢复了官办性质。太平兴国七年(982),白鹿洞所在的星子县又划归新建置的南康军管辖。

虽然咸平四年(1001)宋真宗赵恒下令给全国各地学校、书院发送国子监印本经书和修缮孔子庙堂、咸平五年(1002)又修整,塑了孔子及其弟子像,但在这之后,由于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不重视教育,收走了书院的耕地,却不给它任何帮助。白鹿洞书院无法继续提供膳食,学生纷纷离去,校舍逐渐倒塌,书院不久就停办了。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宋真宗在位时,白鹿洞成为孙氏私产。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比部郎中孫琛在书院旧址新建十间学馆,以便弟子居住和读书,同时也接待四方前来求学的各地士子,提供膳食,称为“白鹿洞之书堂”。皇佑末年(1054)春,金兵南下,庐山的寺庙道观皆罹于兵火,白鹿洞也未逃过此劫,成为一片废墟,荒草、瓦砾相杂,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倓

?倓

?倓

四、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

沉寂120多年之后,书院再次迎来生机。而白鹿洞书院转向兴旺,恰恰与一个人直接相关。那就是朱熹。朱熹不仅兴复了白鹿洞书院,创立了一系列书院制度,而且由于朱熹,南宋三大学派的首要代表人物吕祖谦、陆九渊都与白鹿洞书院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使书院与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确立了白鹿洞书院的崇高地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遁翁、沧州病叟,是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一岁拜李侗为师,习程颐学说,继承周敦颐、程颐哲学。朱熹先后经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在京中和地方任过各种职位。每到一处为官,政务之余,还致力于兴办书院学堂,甚至亲自登堂主讲。他所撰写的《四书集注》成了后世明、清两代朝廷指定的学子必读教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理学思想在中国社会、东亚各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华人社会有着相当的影响及作用。

淳熙五年(1178),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赴军就任。他抵南康后下车伊始,便接二连三地张榜、行碟,“以凭稽考,别行措置”,广为询究陶渊明、刘凝之、义门陈氏、白鹿洞学馆等遗事往迹。同年十月,朱熹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考察白鹿洞旧址,房宇已“损其旧七八”,仅有地基石础还可以依稀辨出当年的规模。他深感庐山一带“独此一洞,乃前贤旧隐,儒家精舍,又蒙圣朝恩赐褒显,所以惠养一方之士,德意甚厚。顾乃废坏不修,至于如此,长民之吏不得不任其责也”,于是决定尽快恢复白鹿洞书院。这一年,朱熹已49岁。

他修建了二十余间讲堂、斋舍,筹集资金重新购买学田以供养贫困的学子,同时发文各地衙门征求图书充实书院的藏书,邀请当时相当有名的学者大家任主讲教学,亲自担任洞主、亲临执教,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经朱熹不遗余力的倡导,淳熙七年(1180)三月,朱熹率领军县官吏、书院师生赴书院祭祀先师先圣,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白鹿洞书院初步复建完成。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所订规制以及禅林清规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列“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而“揭之媚间”,“以示学者”,制定了《白

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体现了朱熹的教育理念,也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标志,一直被封建社会教育奉行为共同准则,后来成为书院精神的象征。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具有超越时空的巨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2]李才栋.白鹿洞书院史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3]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东方出版中心,2004.

[4]金敏,周祖文.儒家大学堂——长江流域的古代书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李才栋.白鹿书院志考[J].九江师专学报,1984(1).

[6]李才栋.白鹿洞书院历史沿革[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3).

[7]黄庆来.朱熹和白鹿洞书院[J].江西社会科学,1982(3).

[8]刘佩芝,冯会明.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探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

[9]李国强.庐山白鹿洞书院[J].江西教育,1980(1).

[10]姜卫.宋代白鹿洞书院的教学与管理[J].兰台世界,2012(30).

[11]高峰,李科友略述白鹿洞书院的匾与联[J].南方文物,1999(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兴盛朱熹发展
春日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区域发展篇
中国漆画装饰风格兴盛的原因分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朱熹治足疾
浅析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
诵诗的崛起与魏晋南北朝诗歌吟诵之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