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法

2017-08-08普俊春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口诀算式长方形

普俊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80-01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普遍认为在诸多科目中,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乏味,数学教材内容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一定的心思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谈不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了。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乐意走进数学课堂,乐意在数学课堂上展现自我呢?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们数学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去入手:

一、以情感人,以“爱”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以关心、尊重、理解、信任、鼓励为基础,坦诚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出错或那方面做得不够好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都期望着老师的鼓励和赞誉。比如,我班的普涛是数学小组长,在理解“7个8的和”与“7与8和”总是混淆不清,作业里反复出错,我便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类似的列式题,并让其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然后在出示“9个6是多少”让普涛同学再板演,他迅速地用加法、乘法算式列了出来,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对此同学,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批评了之,并没想到他的年龄小,理解差这一实际因素,也许从此会让他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有的很少用钱买过东西,掌握本节知识较难,我采用“逛超市”一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桌上临时找来了学生的几个新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小刀、作业本、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自由选择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老师要求卖买双方要礼貌待人,并列出付款算式,活动一开始,整个教室里一片沸腾,笑声叠起,在活动中,有既会买又会卖的小能手,也有因计算有误或不会找补的失败者,教师针对这一现象,抓住契机进行总结并鼓励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从今天起,人人都会成为能卖能买的小当家。”从那以后,孩子们常常互相利用模拟币进行买卖的游戏活动,从而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以至用,其乐无穷的乐趣。

三、适时引入童话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教学中,教师语言应生动、形象、儿童化外,还应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就像在听老师讲故事一样,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有关“0”的乘法一课时里,引入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摘仙桃准备祝寿,当仙女们来到蟠桃园时,见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被孙悟空偷吃光了……我隨机提问:“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学生踊跃地分别用加法、乘法列出算式:0+0+0+0+0+0+0=0(个),0€?=0(个),那么10个0相加得多少?100个0相加得多少呢?同学们能异口同声地回答“都得0”,进而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四、动口、动手、各抒己见

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复习课里让学生和我一起将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四个相等的三角形,然后我随机问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紧接着各组派一个代表将自己折好的四个三角形裁开,看谁能用最快的时间将它拼组成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长方形,大家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上来演示,不一会儿黑板上拼出了不同模样的长方形。

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5的乘法的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一个5是5,即一五得五,来体会口诀的意义,从而延伸到每句口诀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然后让学生再与老师互相对口令进行强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请了二位同学上讲台和我一起合作,展示五只手掌帮助大家对口诀的理解与记忆。这样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对五的乘法口诀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最后以小组轮流开火车形式加强记忆。整个课堂在快乐的游戏中结束。

最后,课堂结束时,应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既消除了学习紧张气氛,又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是连接师生合作的桥梁,更是学生乐意展现自我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口诀算式长方形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怎么写算式
分类数 不出错
怎样熟记口诀
好玩的算式谜
巧替换 妙解答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