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打造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的途径

2017-08-08常建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师生语文

常建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50-02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特定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学有它的独特之处。在教学中尽量设法引起小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的兴趣,恰如其分地利用孩子们的情感,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教师唯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完不成任务的或没有按自己意图办事的学生便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使学生心灵得不到安慰,心理紧张,从而使厌学情绪严重,这种教师只是管教、学生只是被管教的局面打不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有了这种理念,我们就应在教学中放下架子,与学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已的主体地位,从而努力发挥其主体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应当是一种活泼与愉悦的过程。当我们采用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整堂课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不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锻炼他们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很多语文问题具有开放性,有着多种解决方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多给予鼓励与肯定,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从而让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要以学为主,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学”的能力很重要,在每节课时,每位老师都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关键是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在所学层次上去发现问题。怎样去解答心中的疑惑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查找资料;(2)向别人请教;(3)联系上下文,这是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制定过程中告诉学生3种自学方法。接着,学生按方案讨论、交流,教师进一步疏导、启发。这一做法因为教师应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看法而不盲目,他们的点滴收获并将一定的学习方法悄悄地引入心中,做到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无疑是很有帮助的,而多媒体课件,就能达到这一点。

利用多媒体来上课,学生们出于对多媒体的好奇,热情本来就比常规课堂高出很多。可以说话,也可以展示出美丽的图画,很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枯燥呆板,而是妙趣横生,学生的兴趣也很快被激发起来,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加强朗读训练,从朗读中学知识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开挖的资源很多,所以朗读非常重要。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怎么能理解课文里面的内容呢?通过朗读课文,可以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能迅速找出字义,理解课文大意。从朗读中受到课文内容感染,获得知识。可以课前范读,等学生理解课文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使学生明白很多道理。同时,朗读课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精神面貌。

五、让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指导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也对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

初上讲台的老师,往往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笔墨,一课上下来,什么都讲了,学生什么也没听懂,这就需要老师先要读懂课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话详讲,哪些话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还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因此,教师在讲课前一定要制订一份思路清晰的教案,这样才能讲好一节语文课。

七、提问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应该善于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分析理解,逐步引入主题,把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我们提出的问题就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同时,提问时不要只面向几个尖子生,总让他们回答问題,甚至只对他们提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我们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那些从未回答问题又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师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