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堪称中华文化品牌的“小江瓷”

2017-08-08黄镜天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瓷器抗战

黄镜天

“小江瓷”,是广西浦北县境内所制造的瓷器的统称。“小江瓷”其实是一个具有1 59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品牌,也是中华文化的荣耀和瑰宝,其前世曾经久负盛名,享誉中外。“小江瓷”生产历史悠久,据专家多次考古证实,“小江瓷”诞生于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宋朝,发展于清代中期,鼎盛于民国,创新于新中国,期待腾飞于圆梦盛世。历经千年铸造,“小江瓷”早已成为工艺精湛、制作精良、品质精美、内涵精深的文化品牌,富有地方特色,與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相媲美,因此民间一直流传“北有景德镇,南有小江瓷”的说法。

陶是土的蜕变,瓷是陶的升华。早在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的自然生产生活中,发现了土与火的秘密,于是就发明了陶器。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到了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中国真正的瓷器终于横空出世。陶器和瓷器的发展史,深刻地丰富和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史和文化史。“小江瓷”的发展史,既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瓷业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印证。

走进“小江瓷”历史,欣赏“小江瓷”先辈留下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及其产品,品味“小江瓷”质地之美、釉色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惊异先辈们卓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之余,也倍感自豪和骄傲,从而更加增强了传承发展好“小江瓷”文化品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浦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为“小江瓷”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公元前214秦王朝统一百越之地,合浦属岭南象郡辖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合浦设置郡县,郡城设于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古城头。南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越王陈伯绍创立越州,系与广州并列的省级军事、行政区域,管辖20郡,州治设于现在的浦北县石埇镇仰天窝。境内共有10条主要河流,除南流江外,其他9条的发源地均在县境内。由于地形的影响,河流分为南流江和西江两水系,且通江达海,自古就有商船通航。泉水镇旧州江口港,从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到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3年)廉州州治迁移时,历时930年,该港一直是华南的重要内河港口之一,也是通往东南亚地区的必经水路之一。过境江河南流江全长274公里,过县境长35.3公里,尔后注入北海港。东汉初年至民国时期,南流江是华南的主要内河航道之一,是县境内水路交通的主要航道,航运发达,促进了丝绸、陶瓷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廉州府志》云:武帝威德远播,薄海传诵,外洋各国夷商,无不梯山航海,源源而来,实为海疆第一繁庶之地。由此可见,浦北县无疑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同时,境内有六万山脉等众多山岭和森林资源,而且矿藏资源丰富,高岭土遍布于该县江城六新上村坪、龙门安石阳岗岭、官垌平石、福旺关塘、大田等地,脉状高岭土分布于江城至寨圩等地断裂带,断裂带长数百米,宽数十米,最宽达百米,而且粒状高岭土属优质高岭土,纯白度极高。高岭土、大江河、森林,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小江瓷”的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最令人自豪的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与“小江瓷”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70年代初,周总理访问越南时,应越共领导人的要求,为该国提供一批生活用瓷,光荣的生产任务自然落到了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毫无疑问,广西自治区政府也把重任交给了浦北县政府。为了按时完成这一任务,小江碗厂和龙门碗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大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巨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日夜加班加点,生产出了一大批质量上乘、品种多样的生活用瓷和仿古瓷,出色地完成了周总理的重托,受到了两国领导人和越南人民的广泛赞誉。

最值得炫耀的是,千年品牌“小江瓷”具有三大闪光的荣耀:一是出彩瓷,“越州绿”和“越州红绿彩”品牌,色泽鲜艳、光彩夺目、永不褪色,惹人喜爱,为全国之最;二是爱国瓷,抗日励志,世界之最;三是争光瓷,出口创汇,全国领先。

明末崇祯年问(1628—1645年),浦北小江马路坡一带,由张龙兴创建的小江窑厂规模不断壮大,以小江西塘等地的瓷土和福旺一带的瓷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瓷器,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乾隆年间,随着出口需求日益增大,加上生产技术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产销两旺,名声大振。宋维锋、宋维镗兄弟俩精明能干,看到瓷业的前景好,从宋氏的斌陇堂抽出资金,修筑梯级窑30多座,扩建厂房10多问,安装人力瓷车100多台,把“小江瓷”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宋上学、宋下学等瓷器绘画师傅,在加强学习实践的同时,还外出参观考察、切磋交流、拜师学艺。然后结合实际,创新设计,不断增加产品的花色种类。所生产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工艺瓷等细瓷精瓷,品种多样、色彩缤纷,有青花、粉彩、五彩,还有釉里红等。在龙头瓷业振江瓷厂的带动下,相继涌现出裕兴祥、均兴隆、广仁栈等数十家手工作坊,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小江瓷”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小江马路坡成为当时最繁华热闹的瓷业街,商贾往来络绎不绝,瓷器交易活跃火爆。从此,“小江瓷”打响了品牌,名扬海内外,独领风骚数百年。“北有景德镇,南有‘小江瓷”的说法不胫而走,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成为岭南的文化标签。

民国年间,随着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小江瓷”的产量也得到空前的增长,年产生活用瓷、工艺瓷高达500万件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小江瓷”业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生产工艺更加先进,从人工洗泥、踩泥,发展到球磨机磨泥、真空练泥机练泥;从手摇辘轳机制坯,发展到滚压成型制坯;从单人操作发展到流水作业,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釉上彩、釉下彩、五彩、粉彩、釉里红,结晶体釉花瓷、细瓷、工艺美术瓷、通心花瓷、浮雕瓷、茶具、成套餐具等中高档瓷器,一应俱全。涌现出李绪科、肖国强、季国权、谢发祥等一大批制瓷专家、工艺美术大师。尤其是徐秋福、李美玲的到来,无疑为“小江瓷”的生产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徐秋福曾任“小江瓷”厂技术员、设计室主任、副厂长,他注重实干,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革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把小江制瓷业推向了更高的领先地位。他和他的技术团队首创的结晶体釉花瓷、通心花瓷、浮雕瓷、国画彩瓷,屡屡获奖,频频受宠,产销两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特别是他们研制生产的精品瓷,可与景德镇、湖南醴陵(当代官窑)生产的产品相媲美!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广西资讯频道《收藏大家》栏目“八桂藏宝节目”的专家和主持人,对“小江瓷”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小江瓷”被誉为广西的景德镇瓷。”

最值得称道的是,“小江瓷”是反对侵略、反法西斯、支持抗战的爱国瓷!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英雄张世聪、爱国瓷行商人潘孝彪等人的组织发动下,“小江瓷”厂生产了大量的抗战口号瓷,上面题写“抗战到底”“抗战必胜”“振兴国货”“还我河山”等内容。这些瓷器,花样新颖,内容切实,意义深远,号召力强,能够唤起民众共同抗日情怀,因此非常抢手畅销。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许维基认为:在抗战期间,中国共有2000多口瓷窑,而生产制造抗战瓷器的只有浦北的“小江瓷”窑,所以说,纵观全国乃至全世界,抗战瓷器唯浦北所独有!这批爱国瓷成为了全国之最!全世界之最!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建议浦北应该出版一本抗战瓷器的画册,其意义不仅仅是纪念抗战,更突出了“小江瓷”文化。2015年9月,浦北县专门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收藏展,展期为半个月。这次抗战收藏展共展出藏品700余件,以浦北“小江瓷”窑专门生产的抗战瓷器为主,还有抗战兵器、抗战期间发行的钱币纸币,此外也展出了一批反映抗战故事的连环画。藏品是历史的见证,藏品会说话,浦北抗战收藏展的举办,既是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宣扬中华儿女在抗战时期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激励和鼓舞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增强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也是对抗战文化的传承弘扬,更是“小江瓷”文化品牌的风采展示。展品突出了抗战主题,集中展示了浦北人民在抗战时期积极支持抗战参与抗战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观展者对抗战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在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积极传承和弘扬“小江瓷”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精神,发展壮大“小江瓷”文化产业,也是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实的重要举措。

最令人骄傲的还有,“小江瓷”是名扬四海的争光瓷!几百年前,“小江瓷”就沿着海上古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去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1917年,有100多名瓷业工人到越南芒街侨居,开办瓷厂逐步发展到10多家瓷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1946年5月24日《粤南日报》载,越南德古将军到芒街视察参观各碗厂走进吴芬长先生创办的协威碗厂看到琳琅满目的“小江瓷”,喜出望外。小江人刘耀山制作的八仙过海大金缸,令德古将军刮目相看,他饶有兴味地观赏一番后,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赞许,并亲自执笔签名题词,以示褒奖刘耀山。据悉,当年在越南芒街从事瓷业的人员,小江占多数,龙门次之。制瓷工艺之精巧,居邻近各地陶瓷工匠之首,所有产品,均被外邦人所采购。在越南生产的瓷器因为跟“小江瓷”同宗同脉,无形中也扩大了“小江瓷”品牌的影响力。1975年蔡昭贤到浦北瓷厂任厂长,1977年问他主持会议决定把生产的商标由“小江”改为“浦北”,目的是想提高浦北的知名度。始料不及的是,此举弄巧成拙,所生产出口的瓷器被外商纷纷退货,他们眼里只认““小江瓷”,拒绝“浦北瓷”,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有一次,浦北外贸公司的工作人员出国到欧美,在超市发现有精美的瓷碗,以为是外国的洋宝贝,就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下来,回到家后兴高采烈地拿出来一看,哎哟我的妈呀,发现竟然是小江生产的,于是笑料传为美谈。1973年广交会,“小江瓷”厂跟日本成交了一批13厘米的结晶釉小花瓶,每个100元人民币,在全国瓷业界产生了轰动。按现在的市场价评估,一个小花瓶就卖了9000元人民币!可见“小江瓷”价值之高,近乎天价了。该项目荣获广西科技成果奖,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该厂多次被广西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企业,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优秀企业。于是,又出现了“小江瓷”为中国四大名瓷(即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西小江、山东淄博)之说。1980年,国徽设计者之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高庄先生和古陶瓷专家叶喆民、王舒冰等专程来到“小江瓷”厂考察,高度评价了“小江瓷”!称结晶釉葫芦瓶属小江的“无价之宝”,并当场赋诗一首:“立足稳如山,口尽气无限,刚柔浑一身,健美绝人寰。釉色洁如冰,晶体变万千,文素巧相映,风格更非凡。”此后,粉红釉大虾瓶、刘三姐雕塑、坐莲观音等工艺瓷、旅游瓷也相继出口,“小江瓷”再创新辉煌。可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诸多原因,“小江瓷”错过了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以致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岁月,实在令人感到非常痛心和遗憾。无论从抢救、挖掘、传承、弘扬历史文化角度出发,还是从创造、创新、振兴、繁荣文化维度来考量,“小江瓷”都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的民族文化瑰宝,因此,重振“小江瓷”昔日辉煌,再展“小江瓷”时代风采,正当其时,恰逢盛世;既是历史担当,也是时代使命。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阔步前进,满怀信心地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2015年10月3日,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深入贯彻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力量和作用,对“小江瓷”文化实施抢救、挖掘、传承、弘扬,重振“小江瓷”雄风,对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繁荣创意文化产业,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了弘扬“小江瓷”出彩、爱国、争光三大历史荣耀,助推做大做强做优“小江瓷”文化产业,笔者精心创作了《“小江瓷”心声》《梦绕“小江瓷”》两首歌词。歌词优美、简约、生动、流畅,均为两段式对称性结构,每段八句,甸甸押韵,朗朗上口,好记易懂。以“小江瓷”的口吻,自诉“小江瓷”的遭遇、感受和愿望。整首歌词,把“小江瓷”的辉煌历史跟时代结合起来,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在倾诉“小江瓷”曲折命运、展示“小江瓷”风采的同时,表达赞美中华民族、赞美时代的喜悦之情。

由广西知名音乐家苏宏发先生精心谱曲的《“小江瓷”心声》,已发表在《当代音乐》杂志上。苏宏发其文艺创作共获得宣传文化部门省级以上奖项近50个,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1个。由其作词兼作曲的歌曲《月亮湾》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

为确保音乐的流畅性、清晰度和节奏感更加完美,特邀原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杨舒杨先生负责音乐伴奏制作。杨教授1984年开始从事音乐制作(MiDi)、录音合成和录音导演的工作。曾与李谷一、杨洪基、谭晶、李继红等国内知名歌唱家合作。30多年来制作了大量的电视台晚会音乐、电视剧音乐、电影音乐、舞蹈音乐、个人音乐专集。如担任香港回归赴港演出的大型晚会《回归颂》全部音乐的制作和序幕作曲;澳门回歸赴澳演出的大型晚会《莲颂》的音乐制作和录音;还参与了“五个一工程”部分获奖作品的音乐制作。

另外一首歌曲《梦绕“小江瓷”》的歌词也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确定为2大段,每段8句,每句都是7字,显得整齐划一,结构美观,便于记忆。该歌词发表在2015年第9期的《音乐天地》,2016年6月由河北省临城县音乐家协会刘素军谱曲。

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形成产业化。古今中外的历史和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小江瓷”昔日的辉煌也印证了这句话,而铸造“小江瓷”明天的璀璨,同样需要走产业化的道路。

(责任编辑:朱家雄)

猜你喜欢

瓷器抗战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瓷器之歌(组诗)
中国的名牌瓷器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