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井压锥在刘峁塬侏罗系油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8-08许黎明李雁峰王舟洋张智勇

石油化工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关井底水油量

许黎明,李雁峰,王舟洋,张智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关井压锥在刘峁塬侏罗系油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许黎明,李雁峰,王舟洋,张智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针对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底水锥进,本文提出了高含水期关井压锥思路,并建立了评判指标界限:关井压锥效果评价指标4项、选井条件5项、技术参数5项。研究结果表明,关井压锥应主要选择单井剩余地质储量大、边底水能量强、生产层段位于油水界面以上,有较长的一段低含水生产期,前期控液压锥有效的高含水井,油井在含水率大于90%后开始实施关井压锥;在压锥期间,关井时间需根据油井具体情况而定,一般25 d~45 d,开井后工作制度应保持在前期正常生产的0.7~0.95,生产压差保持在4.0 MPa~5.0 MPa;关井压锥后,开井生产有效期长,增油量、纯增油量大、压锥综合系数大的井,压锥效果好。

关井压锥;选井条件;参数优化;评价指标;压锥综合系数

1 油藏开发面临的矛盾

1.1 油层有效厚度薄、边底水发育,控水稳油难度大

刘峁塬侏罗系油藏有效厚度薄且与边底水直接接触,见水后含水急剧上升,控水稳油难度较大。

1.2 受重力和正韵律沉积影响,注入水易底部突进

油层中注入水只驱替到注水井附近区域,大部分向下流动,注入到底水区,增加了底水能量,导致油水层压差增大,底水锥进。

1.3 局部采液强度过大,底水锥进

通过研究油层与底水接触关系、见水时间等,确定了底水油藏不同类型油井的合理采液强度,Ⅰ类油井为0.6 m3/(m·d)~0.7 m3/(m·d);Ⅱ类油井为0.7 m3/(m·d)~0.8 m3/(m·d);Ⅲ类油井为0.8 m3/(m·d)~1.0 m3/(m·d)。然而,大多数井初期采液强度大于合理值(见表1)。

表1 刘峁塬侏罗系油藏单井初期采液强度

图1 关井压锥机理示意图

2 见水受控因素分析

2.1 关井压锥机理

对于边底水油藏,边底水锥进、内推的动力为油井的生产压差,油井生产压差越大,边底水的动力越强,油井见水越早[1];关井压锥的动力为地层的水油重力差,关井时,压差为零,水锥回落,地层中油水重新分异(见图 1)。

关井压锥的控水机理就是针对高含水期油井实行“关井-开井”周期性生产方式。

2.2 选井条件

2.2.1 单井控制剩余地质储量 一方面底水油藏单井控制的可采储量规模越大,油井的生产能力就越高,生产压差也就越大,水锥凸起高度也亦大,当油井在高含水期关井压锥时,水锥回落的速度比较快,回落的幅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非均质底水油藏水驱油过程中的严重不均衡性,导致波及系数比较低,剩余的可采储量也比较多,这就为油井高含水期关井压锥提供了物质基础[2]。

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看出,平均剩余可采储量达到1.5×104t时,关井压锥效果好,平均有效期26 d,平均单井次增油量8.7 t,平均单井次纯增油量4.2 t;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规模小于1×104t的油井,关井压锥效果较差(见表2)。

2.2.2 边底水能量 单井的边底水能量越强[3,4],表明油井的水体与油体的连通性越好,边底水锥进的动力就越强,所形成的水锥高度也就越大,因而关井压锥的效果比较好,反之较差。边底水能量强的油井,平均有效期24 d,平均单井次增油量和平均单井次纯增油量分别为9.6 t、5.3 t。能量中等的油井关井压锥效果次之,能量弱的油井关井压锥效果最差(见表3)。

2.2.3 底水上升规律 依据油井见水后生产时间与含水变化形态,把单井含水率变化划分3种基本类型,即含水台阶式上升型、含水波动式上升型、含水快速式上升型。关井压锥实践表明:这3种不同含水类型油井关井压锥效果差别较大。其中含水多台阶式上升型(如P43-43)和宽波动式上升型(如L58-9)关井压锥效果较好,平均单井次有效期长,单井次增油量和纯增油量较多,而含水快速式上升型油井(如P45-451),关井压锥效果较差,不同含水上升类型油井压锥效果(见表4、图 2)。

表2 不同单井储量规模下的关井压锥效果对比

表3 不同单井天然能量下的关井压锥效果对比

表4 不同油井含水上升类型下的关井压锥效果对比

图2 不同含水上升类型关井压锥效果对比图

2.2.4 前期控液是否有效 关井压锥与控液压锥的原理相同,均是通过减小生产压差,使油水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分异;控液压锥有效的油井,在油水界面抬升至生产层段以前,关井压锥一般都有效。

3 关井压锥应用效果评价

3.1 参数优化

3.1.1 关井时机 模拟当水锥上升到不同高度后进行关井,关井30 d后水锥的高度,得出关井压锥最佳时机是水锥接近井底时,在含水率大于90%后实施关井压锥,不同关井时机水锥降落高度(见图3)。

图3 关井时机对压锥效果影响

3.1.2 关井时间 关井时间越长,水锥回落的高度就越大,对控水更有利。但关井时间太长,会影响油井的生产时效。关井时间太短,水锥回落的高度较小,也不利于控制油井底水的锥井。模拟水锥高度为6 m后,关井时间对水锥回落的影响,得到关井初期,水锥消退较快,后期水锥消退速度变缓;关井时间越长,水锥回落高度越大(见图4);综合分析得出最佳关井时间:25 d~45 d。

图4 关井时间对压锥效果影响

3.1.3 开井工作制度 随着液量变化系数的提高,单井次纯增油量有增大趋势;当液量变化系数在0.7~0.95时,单井次纯增油量及压锥有效时间在横轴上成宽带分布(见图5、图6)。

图5 液量变化系数与纯增油量关系

图6 液量变化系数与有效天数关系

3.1.4 生产压差 对罗庞塬侏罗系油井实际矿场统计,从井底流压与单井产量关系图,得出井底流压保持在4.0 MPa~5.0 MPa,油井单井产能较高(见图7)。

图7 流压与单井产量关系图

3.2 关井压锥总体效果评价

目前已优选13口井开展关井压锥试验,见效6口,见效率46%,平均有效期17 d,累计增油78.5 t,节约成本10.0万元/月,压锥试验效果显著(见图8)。

3.3 关井压锥单井效果评价

3.3.1 P43-43(效果好) P43-43井于2011年7月投产Y6层,初期日产10.0 m3/8.1 t/4.3%,4 t以上稳产32个月,2013年10月含水上升到66.7%;2015年7月冲次由5.0次下降到3.5次,含水由69.2%下降到61.6%;2016年4月含水上升到96.3%,关井压锥后含水下降到87.8%,有效期35 d,单次压锥增油13.1 t(见图 9、表 5)。

3.3.2 L58-9(效果一般) L58-9井于2010年8月投产长612层,投产初期即见注入水;2010年10月停井。2014年6月对该井补孔压裂Y9。措施后该井日产液4.19 m3/1.6 t/44.4%,含盐74 880 mg/L,日产油保持在2.5 t稳产14个月;2015年9月含水由43.8%上升到74%,上提泵挂后含水下降到54%;2016年5月含水由84.3%上升到98%,关井压锥后含水下降到90.5%,有效期23 d,累计增油7.6 t(见图10、表6)。

图8 关井压锥效果对比图

图9 P43-43生产曲线

表5 P43-43压锥效果评价表

图10 L58-9生产曲线

表6 L58-9压锥效果评价表

表7 P45-451压锥效果评价表

3.3.3 P45-451—压裂沟通底水,压锥适应性差 P45-451于2014年6月投产Y9层,初期日产4.3 m3/3.2 t/13.1%,含盐65 450 mg/L;2015年3月对该井实施小型压裂,措施后日产6.28 m3/0.87 t/84.1%。2016年4月含水由92.2%上升到100%,含盐由85 410 mg/L下降到54 405 mg/L,5月实施关井压锥,无效;分析认为该井因压裂造成与底水沟通,导致含水上升(见表7)。

4 结论与认识

(1)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刘峁塬侏罗系油藏关井压锥综合评判指标界限共14项:效果评价指标4项(有效期、增油量、纯增油量、综合压锥系数);选井条件5项(剩余可采储量、单井天然能量、含水上升类型、前期控液压锥效果、生产层段距离油水界面距离);技术参数优化5项(关井时含水界限、关井时间、液面恢复速度、液量变化系数、生产压差)。

(2)关井压锥应优选单井剩余地质储量大(大于1.5×104t)、边底水能量强、生产层段位于油水界面以上、前期含水率缓慢上升或台阶式上升型、前期控液压锥有效的高含水井(含水大于90%)。

(3)关井压锥期间,关井时间需根据油井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5 d~45 d,开开井后工作制度应保持在前期正常生产的0.7~0.95,生产压差保持在4.0 MPa~5.0 MPa。

(4)用4项指标评价压锥效果,开井生产有效期长、增油量、纯增油量大、压锥综合系数大的井,压锥效果好。

[1] 李传,杨学锋.底水油藏的压锥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5):45-46.

[2] 潘昭才,袁晓满,谷雨,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高含水期关井压锥技术优化[J].石油钻采工艺,2013,35(4):65-69.

[3] 梁丹,曾祥林,房茂军.关井压锥控制底水锥进效果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6):67-70.

[4] 肖春艳,李伟,肖淑萍.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与含水上升规律[J].断块油气田,2009,16(6):69-70.

神华宁煤甲醇分公司成功产出98号汽油

经过1年3个月奋战,近日,神华宁煤甲醇分公司20万吨/年芳构化项目一次投料成功,产出了辛烷值为98号的合格汽油。

甲醇分公司是神华宁煤第一个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的煤化工项目,该项目2008年建成投产,年产25万吨甲醇、21万吨二甲醚。考虑到煤制油项目投产后,将产生大量石脑油副产品,为增加效益、延伸煤制油产品产业链,该公司2015年决定开发芳构化装置项目。该项目采用新型催化剂为核心的芳构化工专利技术,将石脑油转化为汽油和车用液化气,项目总收率可达99.5%。项目利用二甲醚旧装置进行改造升级,2015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5月16日全面进入投料试车阶段,近日产出了辛烷值为98号的合格汽油。

该项目不仅拓宽了煤制油化工产品深加工渠道,丰富了煤制油化工产品种类,也为煤制油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摘自宁夏日报第21201期)

TE349

A

1673-5285(2017)07-0035-05

10.3969/j.issn.1673-5285.2017.07.008

2017-06-06

许黎明,女(1989-),201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藏动态分析方面的工作,邮箱:xuliming1212@163.com。

猜你喜欢

关井底水油量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自制油量表
长关井综合治理效果研究及思考
通信用固定柴油发电机油量分析
高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量产
特高含水期长关井治理技术研究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确定新方法
油量计算方法对油量测量系统姿态误差的影响分析
LQ油田长关井治理技术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