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作品《呐喊》艺术手法

2017-08-07王珊

资治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呐喊唐山

王珊

【摘要】《呐喊》这幅写意作品是以我唐山,四十年前那场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为创作背景。表达出我对当时人民群众抗震精神的敬佩与感动为感情基础,通过稳沉的三角构图,合理的人物布局安排,来表现当时庄严,悲惨的氛围与人们精神意识的顽强。绘画的过程中运用简洁且寓意丰富的写意手法,结合了浓墨法、淡墨法、积累法、破墨法和焦墨法等技法。使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更为丰富,更有冲击力,突出了当时震撼、摄人心魄的地震场面,烘托出了整个画面凄凉、崩溃、震撼的气氛。

画面中的前面主要表现的是几名救援人员和一位母亲,是画面的主体。救援人员正在挽救被压在石灰板上的孩子,而中间的那位母亲正是被压在石灰板下儿童的母亲,她跪在地上,一条手臂向前伸展,另一条手臂支撑着地面,正在焦急呼喊着她孩子的名字。后面是被救的百姓和遇难的尸体,是画面的次主体。远处的是被震毁的房屋的建筑。整个画面的布局安排都是为了凸显当时人们万众一心、团结一致、顽强执着精神状态和抗震精神,同时也想表达出当时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的那种惊慌崩溃的内心。

【关键词】抗震精神;唐山;色染;墨染

一、绪论

中国人物写意画这一艺术的形成,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门民族绘画艺术。它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国画科。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本文旨在研究这幅作品的情怀以及写意人物画的主要表现方式。包括钩线,墨染,色染,着色,罩色,提色等等手法。

二、创作的构想与草图

这幅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四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唐山大地震。因为天灾让唐山这座城市遇到了种种的坎坷与层层的历练,也是四十年那场地震让所有的唐山人民陷入了恐慌,但是那场灾难除了带给人们悲惨与崩溃之外,同时也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力量。我感觉这就是《呐喊》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和主要原因。

三、创作的整体分析

1.构图的新意。我认为作者是想创通过本次的作品《呐喊》表达我对唐山人民的缅怀。以及對前来支援唐山的人们的敬佩与感激之情。他们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之举,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面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他们毫不吝啬自己的鲜血与汗水,甚至不惜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这种精神态度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所以为了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的传承与深化,和对那些坚韧顽强的人们的敬畏。

2.勾线。勾线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勾勒法,就是先用淡墨勾出轮廓线,着色后再用重墨或重颜色把主要线条重复勾勒一次,这种方法不怕着色时把原来的线条遮盖,画起来较方便另一种称为勾填法,就是用浓淡墨色把线条勾好的轮廓里面,不可将颜色盖住墨线,这种方法钩出来的线条流畅,但填色较费工夫。

3.墨染。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变化,在暗处先分染一次重色。上墨时,更多的采用了浓墨法与淡墨法相结合的办法,把人物与场景的明暗和虚实的对比关系,准确、快速的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去观察和控制整个画面的统一性以及空间感与层次感,使画的每一笔的颜色都在明暗虚实的关系中,确保画面墨色统一和谐,不出现花、乱、脏的墨色。

4.色染。最后一步着色,为了渲染当时震惊、悲凉、凄凉的气氛,需要刻意减少用色,只在人物的脸部手部等裸露的皮肤上色,上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颜色明度的变化,前面的人物用比较纯的颜色,越到后面的人物颜色的纯度越低,使画面的前后空间关系更为强烈。

四、结论

这幅作品整体的构图结实稳重,人物动态比例准确。为了调整个画面空间和丰富前面的人物,使用了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最终使画面墨色分明,推开前后空间,同时加强了人物的神态表情和肢体动作,使变现的人物对象更加的生动、有力量。

这幅《呐喊》的作品可以让大家对写意人物画的学习方法、画面的把控和对人物的主观处理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要了解在绘画的过程中要如何才能把空间表现的舒服,如何灵活的融合国画的各种绘画技巧等等。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好作品日常的练习和平时素材的积累特别重要,自己的思想应融于场景人物,融于意境,融于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做到“胸中丘壑”,这样画画时才能得心应手。思想与情感是绘画必备的,作品没有了思想和情感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样,其次还有透视,国画的透视空间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方法不同,国画的散点透视更应该侧重画面效果的整体性,和构图布局的合理性、协调性,画面要有虚实空间。需突出重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画面没了画眼。还有就是学习国画,学习人物写意画,我们不仅仅要画画,还应该修心、养气。更应该注重书画同源,将书法和国画同时进行学习和练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绘画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张庆洲。唐山警示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钱钢。唐山大地震。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3]高伟川。中国当代美术名家图鉴。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

[4]南海岩。李洪伟。南海岩彩墨写实人物画解析。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5]李俊。中国画语言与表达。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呐喊唐山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王大根
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
追求与感动
启蒙的前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