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航天专家眼中的2016年世界航天十大事件

2017-08-07А.Б.热列兹尼亚科夫,王国鹏

卫星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发射场航天员探测器

俄罗斯航天专家眼中的2016年世界航天十大事件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А.Б.热列兹尼亚科夫先生。他出生于1957年1月28日,是俄罗斯火箭航天技术专家,曾于2007-2014年期间担任“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公司总裁顾问,现为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院士。作为著名的俄罗斯航天科普作家、记者,他发表了大量的航天科普作品。本文摘自其撰写的《世界各国2016年航天活动总结报告》。

俄罗斯联邦2016-2025年航天规划获政府通过

在2016年3月17日召开的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上,“联邦2016-2025年航天规划”终获通过。规划中还列举了一系列目标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和相对来说规模较大的几项,包括:研制新一代“联邦”号载人飞船,“研制不少于5颗航天器以便在环月空间和月表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完成国际空间站上俄罗斯段总共7个舱的最终搭建”,“研制不少于2台空间望远镜”。

如今,规划由“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来负责实施。因为原有的联邦航天局已被它取而代之了。联邦航天规划的实施正好也将成为试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工作能力和“活力”的指针。

“东方”发射场投入使用

2016年4月28日,俄罗斯新建的“东方”发射场进行了首次发射。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联盟-2.1a”号运载火箭将“罗蒙诺索夫”科学实验卫星和另外两颗航天器成功送入环地球轨道。

俄罗斯有了新的发射场这件事本身确实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还建在了远东地区,而这片区域正是我们需要利用一切可能(乃至不可能)的手段加以巩固、以防丢失的土地。或许,这就是新的发射场建在远东地区而非建在俄罗斯偏中部地区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希望,这一新的航天发射场能够实实在在地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航天港口”。

“火星生物学-2016”项目

2016年3月,俄欧联合火星探测项目“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发射升空。探测器由俄罗斯“质子-M”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飞往火星。同年10月16日,斯基亚帕雷利着陆器与“微量气体探测器”成功实现分离。然而,着陆过程中的着陆器软件发生故障,导致探测器从离火星表面2km的高处直接摔落。在着陆器坠毁的当天,“微量气体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并于同年11月开始对火星和环火星空间进行探测。

在此次探测器飞火星之前,专家已经就该项目第二阶段任务的执行日期进行了调整。此前,新一代火星车计划于2018年启动飞往火星的征程,而按照新的计划,其发射时间则推后到了2020年。这一推延主要是由于欧洲专家所遭遇的技术问题所造成的。不过,幸好该项目还没有在财务方面遭遇困难。

“朱诺号”飞抵木星

2016年7月5日,在历经5年的飞行后,美国行星际探测器“朱诺号”进入环木星轨道。“朱诺号”探测器于2011年8月6日自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历经2年多的飞行后,2013年10月9日,探测器再次飞近地球并在地球引力场中完成机动。此后,探测器才开始飞往其目的地。

该探测器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木星引力场和磁场进行研究,同时对木星有坚实内核的假说进行验证。“朱诺号”将在环木星轨道工作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将绕着这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飞行37圈。

“罗塞塔”探测器任务终结

2016年9月30日,持续了12年的欧洲行星际探测器“罗塞塔”任务终告结束。最终该探测器在受控条件下,以3km/h的速度撞向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这是一次受控的硬着陆,探测器最终在“井”区——即间歇泉区着陆。在为期14小时的下降过程中,探测器不断向地球回传图片和气流分析结果。

对于探测器在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附近所收集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工作将持续数年。所获得的这些信息必将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行星际探测器OSIRIS-REx发射

美国行星际探测器“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发射于2016年9月8日。其主要任务在于获取贝努号小行星(编号为101855)表面的土壤样本。之所以选择这一颗小行星,一方面是因为它离地球足够近(该星属于阿波罗组),另一方面是因为该星属于B类星,即可以从该星上获取太阳系形成时期遗留的含碳物质。

该探测器将于2019年左右完成其任务,将于2023年在犹他州着陆。算上发射服务的花费,此次任务的总成本约为10亿美元。

“天宫二号”发射与“神舟十一号”飞天

2016年,中国按照计划,在建设该国轨道空间站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冠以“天宫二号”之名的“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两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该空间实验室旨在验证未来空间站的生命保障技术。“天宫二号”的主要任务包括:与载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验证航天员在轨中期驻留和燃料加注等技术,以及开展一系列科学及应用实验。

2016年10月16日,两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飞往空间实验室,并于10月18日实现交会对接。航天员在轨共驻留了30天。太空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开展了各项实验,共运用14类科学仪器。载人飞船于11月18日结束飞行任务。航天员的相关任务也顺利完成。此后中国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航天规划,着手建造自己的空间站了。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旨在开展星地间量子通信的航天器——“墨子号”成功发射。该卫星由中国科学院主导,奥地利科学院参与研制。该卫星被冠以“墨子”之名,以纪念这位中国古代哲学家。

该星星上设备将基于量子远程传输技术,开展多种类型的实验。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开展“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即在利用地面信道传输维那姆密码的同时,借助卫星进行纠缠态粒子的收发。

在“黑空攻击”甚嚣尘上的当今世界,能够规避此类攻击的系统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瞳”卫星的短暂之旅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制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瞳”发射于2016年2月17日。该望远镜旨在扩展对于超过10千电子伏的X射线的研究。原计划借助该望远镜对超新星爆发、活跃星系的核心进行探测,并对黑洞外围区域空间进行研究,确定其扭曲程度。

遗憾的是,这台太空望远镜如今已成为了过眼烟云,因为它于2016年3月26日便告失联,且专家也一直未能与其恢复通信。美国空间目标监测系统在卫星失联前后所在位置处发现了5个新出现的物体(预计是其碎片)。

4月28日,日本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放弃恢复与卫星间通信的努力。尽管各方曾对天文学卫星“瞳”寄予了厚望,但是其短暂的飞行就此终结。

“猎鹰9号”运载火箭爆炸

2016年9月1日,“猎鹰9号”运载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SLC-40号发射台进行发射前准备时发生爆炸。这一事故的调查工作秘密开展,除了火箭所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官方的消息外,我们对于事故原因都知之甚少。已知的仅有一条,即:二级火箭氧化剂气瓶的氦气增压系统发生了异常。

事故的规模实在太大了。不仅火箭和卫星全部损毁,发射架也遭到严重损坏。2017年之前,SLC-40发射台也未能执行新的发射任务。

火箭、卫星和被损毁的地面设施固然可惜,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猎鹰9号”爆炸事故是对私人航天的沉重打击。“私人企业家们”还将继续其征程,尽管这征程曲折艰难。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王国鹏_摘编

猜你喜欢

发射场航天员探测器
文昌发射场暮色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是小小航天员
基于远程数据判读的导航多星发射场测试管理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我的航天员手记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来吧,少年航天员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