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读”《三峡》悟其美

2017-08-05王丽华

学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三峡策略分析

王丽华

摘 要: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出合适的朗读教学方式来促进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峡;朗读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6-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8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语文课堂一片琅琅的读书声,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名师于永正说过:“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由此可见,以读促教的语文课堂,一定是鲜活、生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有层次地朗读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计出有梯度的朗读教学环节,力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教师以《三峡》为例来阐述一下此问题。

一、熟读

读熟文本是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讲课之前,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把课文读熟。所谓把课文讀熟,是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著名教师钱梦龙认为,把课文读正确需要“不漏读,不增读,不倒读,不错读”。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做到还是需要充分的准备的。

为了保证把课文读准确,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朗读时,必须对照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疏通文意,并勾画出疑难词句。大部分学生查阅了“不见曦月”的“曦”、“ 绝”的“”、“飞漱其间”的“漱”等字的读音;他们还查阅了“略无阙处”“襄”“清荣峻茂”“属引凄异”等词语的意思。这样,就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扫清了障碍。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把课文读流利,教师还让学生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来。学生注意到了文章多四字句,教师就相机指导学生,对于四字句式大多时候读成二二节奏,如“重岩/叠嶂”“沿溯/阻绝”等;而对于散句,则指导学生按意义来划分节奏,如“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等。还有一处比较重要的朗读停顿——“清荣峻茂”,应指导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分开读,即“清/荣/峻/茂”。因为这个句子中四个字写出了四种景物的各自特征,所以,分开读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这一层次朗读中,每个学生至少读了三遍课文。课文虽然读熟了,可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仍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学生还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所以,教师还要设置其他的朗读环节。

二、品读

读懂文意是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三峡》呢?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再朗读。

为了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教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三峡的什么美?(2)从哪句或哪段,你读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借此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和词语。然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大都能说出三峡的山美、水美、瀑布美、民谣美、怪柏美等,明确了课文所写的景物;也都说出了这些景物的特征,如山的连绵、高峻,水的湍急、清澈,柏树的奇形怪状,猿鸣的凄凉婉转。

在这一层次的朗读中,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不断接近。学生心中有了文本,文本给予了学生全新的体验。

三、美读

读出意境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所谓意境,即课文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读出了意境,会使听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生的朗读能达到这般境地,真是妙不可言。为了使学生读出意境,教师做了以下教学工作。

让学生分组读,先想象文章四段所写景物的画面,感受景物的特征,然后确定朗读的语气。学生纷纷发言,认为第一段写山的连绵、高峻,应该用平缓的语气读;第二段写夏水的湍急,应该用急促的语气读;第三段写春冬之时水的清幽,应该用沉静的语气读;第四段写秋天的凄婉,应该用沉重的语气、缓慢的语气读。基于这样的理解,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朗读方式:第一、二段雄壮、奔放,适合男生读;第三、四段清幽、凄婉,适合女生读。此时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提议马上付诸行动,带领他们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意境。

四、导读

文言文导读,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精读,体悟文言文中的知识点。与白话文不同,文言文是凝练的语言。鉴于语言的演变,文言语言和现代语言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词义的不同、句法的差异等,这些不同之处便是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是中考的考查目标。很多学生不明白学文言文的要义,认为学文言文是没有必要的。文言记录着我国的历史发展、思想精髓,读不懂文言文便不利于了解历史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因此,学文言文是必要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也是必须的。且不能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而要在读中悟。

让学生理解《三峡》中的知识要点,也是通过读来实现的。在《三峡》中,有“阙”这个通假字,有“奔、清、霜、空谷”等的词类活用,有“或、至于、虽”的古今异义,有省略的句式。以“至于”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品味“至于”的意思是否与“至于未来,不敢想象”中的“至于”相同。然后再让学生用“至于”造一些句子,看看其中“至于”的意思是否与文中的“至于”相同,如果不同,“至于”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思考像“至于”这样的词,文中还有几个,通读文章后将其找出来,然后再反复阅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同现在的用词相比较,品味词语的意思。

通过富有层次性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但体会到了文言文的语言美,形成了整体意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形成语文阅读素养。此外,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也可以更有效,不再局限于记忆的范畴。另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语言,可谓是一举数得。所以说,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天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马碧红.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3] 李芳.诵读吟咏 返璞归真——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文理导航(下旬),2011(10):9.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三峡策略分析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