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优质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和配合度的影响

2017-08-04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优质家属剖宫产

高 玲

(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 河南 沈丘 466300)

妊娠是育龄期妇女正常的生理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孕妇为初产妇,对自然分娩具有一定的恐惧感,加上当前剖宫产技术逐渐完善,剖宫产率逐年攀升,但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给新生儿身体发育造成一定影响等问题[1]。在妊娠前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分娩方式的改善。本次研究将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晚期的应用对分娩方式、配合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妊娠晚期孕妇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优质组。入选孕妇均为妊娠晚期(孕周>24w),单胎妊娠,精神正常,身体健康,排除合并妊娠期疾病、理解能力不正常孕妇。普通组55例,年龄20~42岁,平均(30.2±3.5)岁,孕周25~42w,平均(33.5±1.2)w,初产妇、经产妇分别38例、17例;优质组55例,年龄25~41岁,平均(30.1±3.4)岁,孕周25~41w,平均(33.4±1.1)w,初产妇、经产妇分别39例、16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通组予用普通护理干预。根据孕妇情况进行产前知识教育、做好产前准备。

优质组在普通组基础上增用优质护理干预。

产前宣教。划分责任制,配置专科护士对孕妇进行产前宣教,将分娩生理过程、分娩各个环节配合技巧介绍给孕妇;将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的利弊以及可供选择的镇痛方式讲解给孕妇;模拟分娩教程,增加孕妇与家属分娩知识;定期开展座谈会,解答孕妇与家属疑问。

指导产前锻炼。在孕妇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产前锻炼,保证睡眠与休息时间的充足;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使用轻松的语气,维持孕妇愉悦的心情;可以下床的孕妇可通过行走、蹲位等方式缓解分娩前的阵痛;需要卧床的孕妇对肢体进行适当的被动与主动活动,定期翻身,防止压疮。

提升社会支持力度。将分娩知识手册发放给孕妇与家属,要求家属参与到健康教育中,帮助孕妇决定分娩方式,促进分娩安全性的提升;将精神支持与孕妇安全分娩的重要性告知家属,指导家属尤其是配偶多鼓励,加强对其情况的观察,以便在异常情况出现时能够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护理至孕妇分娩。

1.3 研究指标

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与剖宫产。

配合度。即为产妇在分娩时配合情况,完全配合:在分娩与产后护理中未出现不配合行为;不完全配合:在分娩与产后护理中出现不配合行为。完全配合率=完全配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娩方式

优质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组别分娩方式[n(%)]

2.2 配合度

优质组完全配合、不完全配合分别53例、2例,普通组完全配合、不完全配合分别46例、9例,完全配合率分别为96.36%(53/55)、83.64%(46/55),优质组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9,P<0.05)。

3 讨 论

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在喜悦的同时又担忧生育过程中的疼痛,出现焦虑情绪,给分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临床研究认为[2],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越好,分娩结局越好,剖宫产比例越低。普通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责任明确,实施统一管理,应用范围广泛,但形式单一、内容较少,对孕妇心理状态重视不足。对其进行创新具有必要性。

本研究中,优质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妊娠晚期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自然分娩率的上升;优质组完全配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护理干预可提升产妇配合度。优质护理干预对普通护理干预中的内容进行完善,更能满足患者需要。产前宣教与提升社会支持力度通过对孕妇与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其对分娩知识的了解,知晓分娩中配合的重要意义[3];产前锻炼根据产妇身体状态使用对应的锻炼方式,可为分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与普通护理干预相比,优质护理干预更加注重产妇产前需要,从多方面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提升。

综上,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晚期的应用可提升自然分娩率与配合度。

猜你喜欢

优质家属剖宫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