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山水画的畅神论研究

2017-08-03刘晓静

速读·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古代山水画

摘 要:畅神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的关于自然的一种美学思想,是在人与自然山水关系中建立起的艺术理论,是一种自然的审美观,强调物我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自然山水对人的精神的一种升华。畅神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对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代;山水画;畅神

一、畅神论起源

畅神说是中国古代受老庄思想影响的对于自然山水的一种审美观。最早由南朝宋时期的绘画理论家宗炳在他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山水序》提出,“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天人之野,峰岫峣巅,云林森渺,圣贤应于绝代,万趣容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在悠闲的生活中,对酒当歌,抚琴助兴,在幽静环境中的观赏画作,独自坐苍茫宇宙的荒野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神思飞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此时的自己与整个自然山水合二为一,忘记世俗的忧愁烦恼,精神上得到解脱,此之谓“畅神”。

山水画家的主要代表宗炳提出绘画可以畅神,即在绘画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山水的直接观赏体悟,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个人意志与自然山水合二为一,从而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山水画的鉴赏者,可以通过去山水画的鉴赏,体会到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家的对人生的领悟,从绘画欣赏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获得精神的自由超脱。畅神即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艺术欣赏时,所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脱的境界。

二、畅神与艺术创作

自然是天地万物造化之神功的本质体现,也是“道”的体现。对自然的观照也是认识道体悟道的途径。艺术的创作和产生是由于外界客观事物对人的情感的激发,也就是说人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心与物,情与物相互交融,所产生的心灵神愉悦。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应该融入艺术家由客观事物所引发的个人情感和意志,达到物我交融,将自己融入天地万物中,体悟世界万有的神秘和宇宙的浩荡,达到悟道的境界。《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认为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状态才能观宇宙万物之变化规律,体悟道的存在。艺术家在进行审美观照的时候,需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状态,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下,才能观照宇宙万物的变化及其本源。所谓“澄怀味象”是指审美主体以无功利无世俗的审美心境去体悟山水之美,以容纳万有的心境观照审美对象,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涤除玄鉴”,即是要求艺术家要摒除心中杂念,涤除尘垢,使心灵变得像镜子一样澄明。老子认为,人只有绝圣弃智,不为世俗所扰,不被杂念所困,使内心纯净,从而能够从“味象”,即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中体悟人生,使山水的纯净之美进入到审美主体的虚静之心,使人与山水融为一体,使我之神与宇宙万物之神合二为一,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物我两忘想象世界,就像庄子所说的“游”刘勰所说的“神思”,是一种丰富的艺术想象世界,领悟超越现实人生的“道”,到达精神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即畅神的境界。

三、畅神与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一起构成了艺术实践活动。孔子对他的学生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孔子看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的认识和教化功能,艺术鉴赏的目的是服务于“君”“父”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艺术品的“比德”功能,艺术的这种教化补世的功能,对后来的艺术鉴赏,无论是绘画,音乐书法抑或是其他艺术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艺术鉴赏的“比德”功能片面强调了艺术的教化功能,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使艺术沦为政治统治的工具。魏晋时期艺术理论家受玄学思想的影响,认为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从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出发。重视鉴赏主体的个人情感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宗炳提出的“畅神”,不仅揭示了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动机,也揭示了艺术鉴赏的审美意义。宗炳醉心于自然山水,大部分时间是与山水同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好山水,爱远游,西涉荆、巫,南登衡、庐,因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而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宗炳在老年时期,由于体弱多病,没有办法继续游历名山大川,于是将自己所游览过的名山大川画在自家墙壁上观赏,仿佛自己真的身临山川,从而得到精神的愉悦享受。在宗炳眼中,墙壁上的山水画就是真山水,他将个人对山水喜爱的情感投射到艺术品中,达到物我交感,情景合一的自由境界,同时由于宗炳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将自己的对山水的热爱融于作品中,所以在欣赏墙上之画时才会如身临其境,达到畅神境界。

畅神说表现了人与自然,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沟通的境界,通过人与自然建立精神上的联系,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观照和热爱,不仅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也对艺术鉴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社会而言,畅神说与西方的接受美学的审美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重视鉴赏主体的个人情感意志在艺术作品鉴赏活动中产生的作用,对现代的艺术创作和鉴赏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唐张,彦远.俞剑华注.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作者简介:

刘晓静(1991—),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学生,学历:硕士。

猜你喜欢

古代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