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讨

2017-08-03韩红升

体育时空 2017年7期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韩红升

中图分类号:G8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赛艇运动是一项集趣味、竞赛、合作等于一体的潜在运动项目,赛艇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中起始比较早,当前已经逐渐成为广受青少年青睐的体育运动。赛艇运动作为一项以体能为主导的周期性项群运动,赛前青少年运动员常常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对青少年正常及超长水平的发挥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调整运动员赛前心理以及进行赛前心理训练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先对赛前心理相关研究进行概述,然后分析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相应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赛艇运动 青少年运动员 心理训练

竞技运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进步意识。在竞技运动中,比拼的项目除了身体能力外,心理素质也非常关键,尤其是当竞技者身体素质相差不大时,心理素质就成为决定成败得到关键因素。作为青少年喜爱的竞技项目,赛艇运动前,青少年运动员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紧张、过分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这对比赛成绩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教练应充分了解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特征,加强训练及管理水平。

一、赛前心理状态相关理论

在我国,赛前心理状态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研究的方向明确,并且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概念界定,但是由于研究较多,概念不一,因此统一的概念界定一直还没有形成[1]。有学者认为,赛前心理状态主要是指运动员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出的“身”、“心”等综合表现,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赛前心理状态是在比赛开始前,远动员受内外部刺激以及个人认知刺激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不同的心理状态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观念上的统一都是将赛前心理状态认可为赛前情绪。作为随时间维度及情绪变化的特性,心理状态会逐渐随着比赛的邻近而发生变化,即越邻近比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越突出[2]。从这一观念上来看,可以得出心理状态主要是指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以及到正式比赛开始前由内外部刺激引起的心理情绪的情况。

对心理状态的分类及特征进行分析,前苏联学者将心理状态分成:战斗准备状态、起赛热身状态及起赛淡漠状态,我国学者李建周也同一这种理论,并且在其中加入了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这一类型。在心理状态的特征方面,国内比较流行的心理状态特征理论是赛前应激反应。梁承谋的研究中,将赛前心理状态分成现实稳定态、综合协调态以及变化自控态三个子状态,其中现实稳定态包含了具体情境、真实生动、全面应答及顺时反应四个基本特征;综合协调态则包含了多层关系、意识统一、多维协调以及主维统领四个基本特征;变化自控态则包含了认清变化、主动跟随、积极应答及把握主动四个基本特征。

对国内心理状态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可以得出赛前心理状态的具体类型与特征,通过结合现实特征内容,对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针对性心理训练方法的制定提供有利参考。

二、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次数以及心理年龄高低都是影响赛前心理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缺乏大型比赛经验,因此往往不能正确的预测比赛环境的变化,这使得在进行较大规模的竞赛开始前,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过分自信等等心理问题,以致很多时候青少年运动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运动,在比赛前将教练实现安排的展示忘记或者临时应对水平降低,这对竞赛成绩会产生较大影响[3]。综合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惊慌反应

一些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常常会因为缺乏比赛经验,在赛前表现出驚慌反应,并且在赛前教练员也没有给予运动员较好的动力激发[4]。这类青少年运动员的自卑感常常比较重,往往会对缺乏战胜对手的自信心,不敢面对或者对对手感受畏惧,无根据的怀疑自己参数的成功率,存在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或者高估对手能力的情况。此外运动员还常常表现出迟缓的反应。

(二)情绪过于紧张

对于一些参赛经历较少的运动员,由于没有经历过比赛的激烈场面,往往在到达现场时会表现出非常激动及紧张的情绪。此类运动员的心理常常处于失衡的状态,在赛场上缺乏自信,表现为动作缩手缩脚,技术练习不流畅或者出现错误的情况,在比赛开始前作出错误的判断。赛前过度紧张的运动员通常表现为赛前出现发烧、失眠、尿频、坐立不安、浑身发软、出汗等各种异常反应,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反应异常的问题会自动消失。

(三)抗拒心理

在平常训练中本就处于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如果经常进行比赛,会使身心更加劳累,队员会因为过于疲劳、对手的水平过高或者知名度过高等产生抗拒心理,对自己赢得胜利的信心不足,进而会出现恐惧、厌恶以及消极比赛的心理情绪,这类运动员往往存在怕输的心理,在竞赛过程中也常常会失去狠劲,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赢得比赛的愿望消失。具体的表现上为赛前自主训练缺失、不主动询问赛事具体情况、将注意力放在比赛项目外等。

(四)赛前过度兴奋状态

赛前过度兴奋状态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情绪高涨、喜欢表现自己,恨不得跳过前奏直接进入到比赛环节,到处走动[5]。赛前过度兴奋其实也是一种盲目乐观的表现,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不能进行复杂形势的判断,对自己的实力往往过高的估计,不能对对手进行深入的了解,以致比赛过程中一旦竞争对手超过自己,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得动作的协调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赛前过度兴奋会消耗运动员的体能以及心理能力,到了真正比赛中也就会出现筋疲力尽的情况,这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策略

鉴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在赛前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要求教练员应做好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工作。

(一)心理训练准备

首先应明确赛前心理训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使运动员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能够充分利用环境,以保证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要在比赛前1个月进行,训练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保证运动员能够在赛前进入到最佳的经济状态[6]。因此教练员应做好赛前准备工作,掌握队员的个性心理特征,明确队员赛前、赛中及赛后可能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以保证竞赛能够顺利进行。

教练员在竞赛开始前,应获取即将到来的比赛具体情况,并且获得主要对手的情报,对现阶段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运动员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掌握。此外教练员还可以与运动员一起制定心理训练方案,并且结合每名队员的特点来确定最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案。在开始教练员还应明确比赛任务,做到对比赛内容心中有数,以便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

(二)意志品质训练

赛艇运动的比赛环境恶劣,并且赛程的长度较长,因此意志训练在整个过程占很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的意识品质训练中,要求教练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激发运动员强烈的竞赛欲望,树立战胜对手的信心。赛艇运动比拼的是技巧与耐力,因此在实际训练上,可以制定长距离的划艇训练,要求运动员按要求完成,运动员做不断的尝试,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运动员连续不达标,教练员以及其它队员可以给予运动员鼓励,使运动员的意志力提升。(2)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在运动员的意志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后,往往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有这种决心存在,想要去挑战更大的困难也可以。因此为了提升运动员的竞赛水平,教练可以加大训练的难度,使运动员逐渐建立战胜苦难的信心与决心,随着困难度的不断增加,运动员的意志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及锻炼,通过每天坚持不断的训练,并且保证每天的训练都有成效,这样运动员每天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信心与自觉性也就会不断的提升。(3)针对运动员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比如有的临场反应能力差、有的顽强性差、有的独立性差等,教练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将意志品质概括在训练中,如对于临床反应能力较差的运动员,可以着重加强反应能力的训练;独立性较差的运动员,为其单独设计一处训练场地。通过个性化训练方式,增强运动员的信心,逐渐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呼吸训练

呼吸调节是运动员在赛前调节心理情绪波动的重要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呼吸是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7]。赛前心理緊张时,运动员往往呼吸急促,通过缓慢呼气与吸气,能够达到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此外当运动员的情绪低沉时,也可以通过长呼吸来提高兴奋水平。

教练员教导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呼吸调整法时,指导运动员情绪过度紧张的呼吸表现主要为呼吸快且浅,这使得体内会进入大量氧气,同时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很容易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平衡缺失,如果长时间如此,中枢神经常常会出现保护性反应。通过呼吸放缓或者加深调整,能够消除紧张的心理反应,同时对呼吸功能获得控制,使运动员产生可靠感。呼吸调整的方法主要是先用鼻子进行缓慢的吸气,以便让气体能够充满肺腔,在吸气时将腹部全部凸出,整个吸气状态应持续4-5分钟,然后缓慢张嘴进行呼气,此时可以感受大整个手臂以及肩部肌肉得到放松,整个呼气的时间也应持续8-10分钟,及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例应控制在1:2左右。

(四)暗示训练调节

暗示训练调节主要包括自我暗示、他人暗示、环境暗示以及标志暗示等,赛艇过程中不允许场外指导,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更多的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

“默念”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能够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比如在比赛前,运动员可以默念“我感觉很好”、“我必须保持沉着冷静才能成功”、“对手厉害没什么大不了,我一定能战胜他”等当时来暗示自己,稳定自己的情绪,以便驱散周围环境对自己心理上产生的不良刺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还可以暗示自己要“坚持、顶住”,以便逐渐度过难关,此外教练员还可以给予运动员暗示,通过恰当动作及表情,对运动员进行潜移默化的鼓舞,以使运动员的信心及勇气提升。

四、结语

总之,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使运动员能够胜任高强度的比赛,以便发挥最佳水平甚至超长发挥。因此在平常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培养运动员必胜的信心,培养运动员掌控全局的能力,提高赛艇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颜世勇.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步骤[J].价值工程.2010.12(7):168-169.

[2] 陈全亮.青少年赛艇训练强度的生理学特点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8).

[3] 李文.初级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科学选材策略[J].科技信息.2011.9(21):258.

[4] 陈燕.浅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5(12):156.

[5] 汪琴,凌建英.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J].运动.2016.24(7):26.

[6] 肖永霞.浅淡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J].安徽体育科技.2008.12(4):41-43.

[7] 龙玉文.谈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压力调节[J].经营管理者.2013.6(27):366.

猜你喜欢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制度的解构与建构路径
浅谈西班牙网球运动员选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