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作者论角度浅析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电影风格

2017-08-02孟星汝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哈蒂推销员悬念

孟星汝

电影《推销员》是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击败夺冠热门《托尼厄德曼》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同时也是阿斯哈·法哈蒂继凭借《一次别离》后又一次捧回的一座最佳外语片的奥斯卡小金人。《推销员》的故事很简单,它讲述了妻子被人侵犯,作为丈夫的艾玛德在妻子不愿报警的情况下自己寻找真凶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人性的选择的故事。

1.贯穿全片的悬念感及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

一般来说,纪实风格强烈的电影难免会给人以乏味枯燥之感,但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却不然,他的电影总是始终贯穿着紧张的悬念感,并将之一直保持到最后。法哈蒂善于营造影片的神秘感并且乐于在影片中设置各类悬念。如果说《关于伊丽》的悬念是人物自身所具有的悬念,那么《推销员》中,艾玛德和妻子暂时居住房间的前租客到底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危机,以及课堂上学生随口说出父亲在警局这个信息,竟成为后来男主“破案”的关键等一系列的剧情中,都体现出导演法哈蒂善于提前埋伏笔以制造悬念,看似繁琐无用的对话总是暗藏玄机,推动后续的故事发展,并得到回应。多用微晃的手持摄影,导演在有意识地营造悬念,切断完整的情节线,从中隐藏起部分关键情节,从而使影片产生悬念并不感突兀。

2.聚焦中产阶级及其安逸生活背后的婚姻现实

阿斯哈·法哈蒂之前,伊朗电影总是把目光投向一个弱小的、落后的社会现状,然而法哈蒂电影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法哈蒂的电影中,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城市中产阶级的婚姻生活描摹以及导演自身对于伊朗社会困境的思考和关注。《烟火星期三》中,法哈蒂选择了以平民阶层去窥察中产阶级这样一个视角,作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与参与者的Rouhi的身份是相当微妙的,似乎她向雇主妻子的反馈对整个出轨事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这一事件反而改变了她自身的命运轨迹。電影《推销员》亦是如此,男主角艾玛德是一位大学老师,他开着法国车,用着iPhone,对自己的学生友善且风趣,无疑是一个善良并具有风度的男人。在自己的妻子一开始受到侵犯时他并没有让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彻底爆发,相反的是他采取了极其欧美化的理解感,对妻子小心翼翼的照顾,尊重妻子不愿报警解决的意愿。法哈蒂对伊朗中产阶级的冷眼相看是他一贯延续的风格,他总是能够透过婚姻这一敏感话题挖掘出人性的各个方面,并且折射出整个伊朗社会的精神面貌。在法哈蒂的电影中永远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简单的判定影片中人物的善与恶,因为法哈蒂的电影与纪录片有着相似之处,他将自己定位为故事的记录者,并非故事的裁决者,他的镜头冷峻而客观,不会强加多余的主观感情于观众,所有的对影片中人物的认知与最终判定都在于观众自己。不论是《一次别离》还是《推销员》,主人公们的婚姻到最后都走向了结束,导演兼编剧的法哈蒂在他们之间加入了不可和解的鸿沟,因为那些触及到宗教,人性的矛盾,使得各自的家庭不断瓦解。也许只有在细腻的描写夫妻中的矛盾时,才能够隐喻的表达出在伊朗这个制度森严的国家环境中所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编剧在创作之初冷静的女权主义。

3.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与潜在对伊朗社会体制的控诉

在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中,不难发现其中女性角色都异常美丽、温柔、善良、充满包容心。她们很脆弱无助,却绝不会一蹶不振,女性的伟大和包容在她们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如《关于伊丽》中身为幼儿园老师的伊丽有着伊朗女孩的那种明艳,年轻的她确实让人动心,她浑身充满了魅力,也密布着神秘。《推销员》中拉娜的坚韧知性,以及在发生惨剧后的独立自我保护意识。但在《推销员》的最后,艾玛德倔强且决绝的忽略妻子的恳求不肯放走那个心脏病发作两次的老人。讽刺的是,这段对峙剧情中大部分只有艾玛德和老者两位男性角色的戏份,身为事件当中最重要的当事人和受害者妻子拉娜则被排除在外。在伊朗这样一个受男性意识主宰的社会中,女人们被无限排挤和边缘化。哪怕是像艾玛德所处的中产阶级这样,他们受过教育有着较高的认知水平,可是在发生一些触及到那些原有的保守情节的事件之后,他依然会选择将所有的理智抛却脑后。只有摄影机化身为悲悯的旁观者,记录了拉娜独自走在大街上时难以自已失声痛哭的情形,暗示影片的故事,正是一出发生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而在发生这些危害到女性自身权益的事情后,编剧让剧中的这段婚姻走向终结而非容忍继续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想表现出编剧自身的立场和思想,在无形中取得对于女性权益的捍卫。

《推销员》无疑是阿斯哈·法哈蒂又一部极其体现个人风格的成功作品。从剧本的铺陈,人物性格的建立,故事线的讲述来讲都非常老道,既不会显得过于细碎变成话唠型叙事,也不会可以简化或隐藏人物动机的建立,整体上他对故事性和冲突的把握都显得对观众非常友好,故事发展的过度被导演处理的顺理成章,导演对于剧本的打磨和表现力使人啧啧称赞。也确实做到了又一次用一种平实近乎毫无刻意波澜的手法去讲述一场悲剧。

参考文献:

[1]孟君:《作者表述:源自“作者论”的电影批评观》,《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73-80页;

[2]阿里·穆罕玛德,谢晓燕,邓鹏:《全球化对伊朗电影的影响》,《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58-60页;

[3]唐纳图·托塔鲁:《当代伊朗电影中的影像反射性》,《电影艺术》,1998年第2期,第30-34页;

[4]王丽平:《“作者论”的源与流》,《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97-101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蒂推销员悬念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推销电话
推销员星星狐
最强的推销员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