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人物形象

2017-08-02甘伦富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男权社会悲剧命运人物形象

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著名意识流派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篇知名的小说。福克纳以一个虚构的名为杰弗逊的美国南部小镇的变迁为背景,采用意识流写法,通过倒叙、插叙等叙事方法,围绕一个没落南方贵族艾米丽的悲剧人生展开论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备受男权社会压迫、毒害,却又试图反抗的女性形象。福克纳通过“我们”这一叙事人称向读者讲述了艾米丽小姐的悲剧故事。福克纳将女主公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耐人寻味。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个人价值观等方面解析艾米丽小姐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悲剧命运;男权社会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享有盛名的意识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是基于其虚构的约克纳伯塔法县与其主要的城镇杰弗逊为背景而写成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便是福克纳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这部作品同样以杰弗逊镇为背景,通过“我们”为读者讲述了主人公艾米丽的悲剧命运。这部作品为典型的哥特式小说,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怪诞神秘、错综复杂,充满了恐怖色彩。在“我们”回忆的数个小故事中各种冲突不断,情节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了故事中人物的冲突。小说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手法,故事的开始便写的是艾米丽小姐去世以及全镇里的人都来为她送葬。艾米丽的父亲生前亲手赶走了艾米丽小姐的所有追求者,导致她在三十多岁仍然未出嫁。父亲去世后,艾米丽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其他人打交道。直到“北方佬”建筑包工头荷默·伯隆的出现才重燃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她不顾镇上人的流言蜚语公然与荷默·伯隆约会。再后来,当她得知荷默·伯隆已是有妇之夫、并且有同性恋倾向后,她精神极度崩溃,去药店买了砒霜,亲手毒死了自己的情人。此后,她成了一位冷漠的活死人,孤独终老。

二、社会背景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结束后的南部小镇杰弗逊。主人公艾米丽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以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南方社会逐渐走向没落、衰败,而以工业为经济基础北方社会却日益发展、繁荣。艾米丽及其整个格里森家族就是日益衰败的南方的代表。更确切的说,艾米丽是南方没落贵族的代表,代表着守旧、传统、固执。改变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但艾米丽却拒绝接受改变,她拒绝纳税,不愿承认父亲去世的事实,也拒绝挂门牌号,她希望一切都保持原样。她也极力地维持自己的清高,维持贵族应有的高贵。从小受到传统文化和清教主义思想的熏陶,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本性,恪守妇道、保守贞洁,但同时她也失去了一位正常女性应该拥有的一些基本权利。

三、家庭环境

“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步的侧影在前面、背对艾米丽,手握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这幅画面,从表面上看来,父亲和艾米丽是保护者和被保护者的关系。但我们从深层意义去挖掘,我们便能窥探到艾米丽其实一直都生活在父亲的专横、强势之下,她的思想也被父亲钳制着,更为可怕的是,她的女性意识也受到了压抑,她被剥夺了追求爱和自由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艾米丽也算是父权社会和家长制的牺牲品。福克纳没有提及艾米丽的母亲,我们可以推测艾米丽的母亲可能去世得早,她与强势的父亲相依为命,对父亲言听计从。这也使得她的女性意识一再受到压抑。在艾米丽去世时“停尸架上方悬挂着她父亲的炭笔画像,一脸沉思的表情”,由此可见,直到去世,艾米丽还受到父亲思想的禁锢,父亲是父权社会的代表,他虽以父爱的名义捍卫着女儿的贞洁,却无形间断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和这样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她根本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人格,也始终无法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四、个人的价值观

艾米丽在年轻时也曾像其他的女郎一样,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但由于父亲亲手残忍地赶走了艾米丽的所有追求者,以致于她年过三十却仍未出嫁。父亲去世后,除了那栋老房子,她便一无所有了。她性格冷漠、孤僻,不愿跟镇子里的任何人接触,总是把自己关在那栋老房子里。而之后“北方佬”荷默的出现,却点燃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热情,她不顾镇子里人们的非议,白天也公然和荷默约会。她已经打定主意要嫁给荷默,但荷默无意娶她,并且荷默已是有妇之夫,又有点同性恋倾向。她得知荷默不会娶她,甚至可能会抛弃她后,她痛苦、挣扎,最终从孤独走向了疯狂,她决定亲手杀死她的情人,这样,她就可以永远和荷默在一起了。长时间受到父权社会等的压迫,她的性格和心理极度扭曲,甚至已经变态了。

五、结语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发表于1930年,这部作品在当时和现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题目中的玫瑰,是福克納献给艾米丽的,以此表达他对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同情。艾米丽的死亡也象征着落后的南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灭亡,且终会被新的价值观所取代。改变是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不能像艾米丽那样因循守旧,固执保守,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时代进步带来的必要的改变,要为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改变塑造更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淑君.浅析爱米丽的人物形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5):31-32

[2]王俊耀.人格冲突与艾米丽的悲剧命运--艾米丽悲剧形成原因新解[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59-60

[3]吴珊珊.激情的疏离:爱米丽的悲剧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7(1):81-82

[4]倪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性格解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74-75

[5]朱晓光.男权文化铁蹄下的“他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9):68-69

[6]候珊红,陈安玲.浅析影响爱米丽悲剧命运之因素[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52-53

作者简介:甘伦富(1995-)男,四川自贡人,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专业:英语。endprint

猜你喜欢

男权社会悲剧命运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对男权社会的另类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