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中的林业教育创新

2017-08-02铁铮

绿色中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国林业林业一带

如今中国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一带一路”了。在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林业教育应该如何创新,是众多专家学者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林业教育不但不能缺位,而且还应发挥积极的重大作用”。5月17日,参加“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林业教育创新研讨会的专家们对此达成了高度共识。

为了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对林业教育的新要求、及时为林业教育创新提供思路与建议,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双月论坛。这次研讨则是论坛的开局之作。

“一带一路”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他们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业教育现状分析和趋势、中国林业教育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命责任、林业高校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实践典型案例、“一带一路”背景下林业教育创新的路径、机制、突破口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尽快设立“一带一路”林业教育发展基金

“应该尽快设立‘一带一路林业教育发展基金,建设‘一带一路林业教育联盟,探索林业教育国际交流新机制,拓展林业教育国际合作云空间。”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建成教授的建议,在与会专家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我国和相关国家实现五大发展的智慧选择。林业、生态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关键。中国林业教育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肩负着人才培养、智库支撑、科技驱动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他认为,林业教育要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对生态需求的研究,为实现“五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储备。要建立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型智库,协助林业等相关行业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咨询服务。林业教育要实施走出去、招进来两大战略,积极为相关国家开展绿色培训,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提供绿色示范技术,培养绿色引领性人才。

重视林业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外语能力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史宝辉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际政治、对外交往、经济贸易、资源环境、人民福祉等多个层面、多个方向的问题,对林业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史宝辉在林家大院里从事外语教学几十年。他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林业高校外语教学已从单纯的语言基础教学,进入到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贯通中西文化教学。

他告诉大家,他所在的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把中国文化内容引入了本科生英语课堂,还编写了《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中国当代社会与文化》两部英文教材,以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需要。

他认为,林业高校的外语学院、学科专业,要坚持贯通中西、双向传播。既要向世界说明中国林业,也要向中国介绍好国外林业前沿。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需要,该院将加快建立本硕博一条龙的外语教学体系。本科教学逐步将基础英语转向绿色学术英语。研究生阶段主要解决专业英语论文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中的表达问题。

他透露,学院还将加紧建设基于网络的智能型英语写作中心、口语训练中心,帮助师生尽快提高在林业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英语能力。加大生态文学和自然写作的研究,推动林业典籍的英文化,更好地彰显生态化特色。

加大林业科普在国际上的推广力度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强曾任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同时任水土保持学院院长。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十分关注林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他强调,我国林业教育不能缺席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大力推进与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的教育合作。

他说,我国与相关国家的林业教育合作有较好的基础,开展了林业技术培训、官员培训,设立了亚太奖学金项目等。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推向更高层次。要打破语言壁垒,突破语言障碍,开展英文化的林业特色课程建设,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国际化层次不高的问题。林业院校要主动参与、积极发声,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发挥多边、双边优势,推动各国林业高校的学分互认等,进一步扩大中国林业教育的国际影响。

他认为,我国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具有世界水准,土地退化治理技术创新、产业开发等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受到普遍认可。在欧亚、中东、北非区域开展这一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林业高校要主动与生态治理企业联合,对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保护,积极搭建企业、高校联合的技术平台,加大面向国际的林业科普推广力度。

林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力度亟待加强”。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田阳博士说。他列举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对接国家需求不足、国际化人才培养滞后、合作办学项目不多、涉林学科专业留学生规模偏小、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构建不足、智库作用发挥不够等方面。

他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林业院校只有一个机构、18个本科项目,只涉及5个国家的7所高校、15个专业,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尚为空白,与国际一流大学、一流涉林学科专业的深入合作有待突破。

他说,现有的国际合作形式以中外林业院校自发为主,缺乏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需要在形成合力、丰富模式上探索创新。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需求,厘清林业高等教育合作重点。以林学、水土保持、风景园林等特色优势学科为载体,丰富和深化合作办学的多种形式,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培养林业人才。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他指出,林业院校要针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林业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等科技重点,与相关国家的同行们密切合作,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开展前沿性、前瞻性研究,积极打造林业科技国际合作的示范样板。

面向世界推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那天,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震教授恰好给MPA的学生授课。他的课围绕着“一带一路”展开,同学们听起来饶有兴致。

他说,要让“一带一路”内容进课堂。“一带一路”应该纳入林业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今天的大学生是将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让“一带一路”倡议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开花。

他认为,政策相通、人文交流、文明之路,是林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撑服务的重点。要鼓励教师们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组织集体攻关。要加大相关学科的建设力度,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

他强调,要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尽快开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比较研究。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向国际上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

林业教育国际合作要注重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十分丰富。国际合作不能仅限于经济层面,而要同时注重文化传播与人文交流。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主任李铁铮教授谈了他的观点。

他指出,林业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林业国际传播力度,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林业故事、传播中国林业文化。要认真研究“一带一路”国家不同的话语体系和受众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适应的传播方式方法。要尽快了解、全面掌握、认真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林业概括和林业教育情况,搜集整理各高校在服务“一带一路”中的做法、取得的成绩,及时报道各种新举措、新动态。

他建议,要尽快启动“一带一路”林业合作创新案例的收集与建库工作。积极组织、举办多种类型的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活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林业文化交流合作的紧密关系。要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与中国林业发展的高级研修、系列主题报告、名家讲座等活动,深入解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林业发展战略调整、林业国际合作路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为林业教育创新与林业教育国家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中国林业林业一带
基于科技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中国林业研究热点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中国林业物联网》正式出版
现代高效持续林业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