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手抓饭长大的“贺龙元帅”

2017-08-02康荦姜一朗高冬梅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成都美食

康荦+姜一朗+高冬梅

王景春和陆毅是同班同学,为此他经常自嘲自己“长得比较着急”。2013年凭借电影《警察日记》王景春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这顶“帝冠”,让他更加笃定:不用靠脸,自己也能吃演员这口饭。

早在《建军大业》选角之初,一张王景春的蓄须照就让他成为导演刘伟强、监制黄建新心中贺龙的不二人选,立马拍板:“这个演员不用化妆就可以演贺龙”。

电影《建军大业》中王景春和多位“小鲜肉”合作,其中鹿晗更是已经和他合作过三次。王景春评价这些“小鲜肉”:努力、自信。

王景春不仅爱吃,而且会做,尤其青睐家乡新疆和现在定居的成都美食,手抓饭、“那仁”是他的招牌拿手菜。

尽管已经从艺将近20年,王景春的名字还不是所有人都能叫得出来,但他那张标志性的脸却是尽人皆知。几年之前,大多数场景是这样的,当观众看到王景春的脸出现在电影中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郝万忠嘛!(电影《警察日记》中王景春扮演局长郝万忠,并凭此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而现在,更多人看到他,可能会叫到:这是三叔啊!(在电影《盗墓笔记》中,王景春和鹿晗搭档,饰演南派三叔笔下的盗墓“老油条”三叔吴三省。)

王景春是学院派。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和陆毅是同班同学,王景春经常自嘲自己“长得比较着急”。当年班里清一色小生,长得最好看的陆毅大三时就凭借电视剧《永不瞑目》红遍大江南北,而王景春这种小眼睛很喜感的类型,全班就他一个。现在已经俨然“戏骨”级别的王景春可以坦然说出自己不是“靠脸吃饭”这句话,但曾经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对自己的外貌产生过质疑,上学期间他就怀疑过是不是一时糊涂走错了路——在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报名表时,他正在看《编辑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纽约》,葛优、姜文这种个性演员,让王景春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自己日后也有可能吃演员这口饭。

2013年,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将最佳男演员的奖杯颁给了王景春。王景春以精湛的演技,诠释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局長郝万忠,从入职到去世十四年的刑警生涯与感人故事。他成为继张艺谋、张国荣、牛振华、朱旭、王千源之后第六位东京国际电影节华人最佳男演员。接过奖杯时,正值四十不惑的王景春感慨万千,人生这个阶段,这样一座奖杯,不仅仅是惊喜或者荣誉,更是证明了当初自己的判断没有白瞎。演员这碗饭,自己不仅可以吃,还能吃得色香味俱全。

生活中的王景春也有一个内容丰富的饭碗。和吃有关的一切他都能搞得色香味俱全,他是个标准的吃货,用他自己的话说“吃货太不好听了,应该是美食家”。而美食之于王景春,又相当于两个地名,一个是他的家乡新疆,一个是他婚后的家,成都。

王景春出生于新疆自治区阿勒泰市,从小生活在阿勒泰军区部队大院。那时的生活跟部队作息完全一致,每天听起床号起床,夏天早上跑操,跑完步回来吃早饭上学去,冬天则不跑,因为太冷雪太厚。中午吃完饭还有午睡时间。干任何事都要听号,号一响就要上课、上班,放眼望去周围的孩子全都是一个样。

家乡新疆的美食,是王景春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的。今年年初,他参加了一档直播节目叫《明星团年饭》,在里面秀了把厨艺,做了家乡特色手抓饭,这是王景春最喜欢的新疆美食之一。“我特别喜欢新疆饭,因为吃习惯了,我觉得最好吃的肉是羊肉。我家人、朋友都特别爱吃我做的手抓饭,尤其是同学经常来我们家蹭饭,我也觉得好吃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经常做什么手抓饭啊、手抓肉啊招待大家。”一提到家乡美食王景春眼睛都亮了。前天晚上,他在工作室招待了几个从韩国和台湾来的朋友,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牧区佳肴——“那仁”。 “那仁”是哈萨克语,看百度百科上对这道美食的介绍就足以让人垂涎:一般选用马肉、或者羊肉为材料(熏马肉、熏羊肉味道更好),煮熟后弄成手抓肉放在大铁盘里,肉汤里煮熟皮带面后,连汤带面浇在手抓肉上,上面再撒一些皮亚子(洋葱),连肉带汤、带面、带皮亚子搅拌在一起,味道奇香无比,又无膻味。“用手抓着蘸汤汁一起吃,那帮人吃疯了,那么大一盘子居然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都没剩。”王景春说起自己做的“那仁”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这道菜的做法是王景春跟母亲学的。现在每次回新疆,第一顿饭母亲就会给他做“那仁”。“还有马肠子,也特别好吃”,王景春又想起了一道菜。拍《建军大业》的时候,正赶上父亲70大寿,王景春趁拍摄间隙回新疆给父亲祝寿,之后直接飞回片场,带了家里做的烤包子、马肠。“刚好我们在拍野外的戏,伙食也是比较艰苦。我拿出马肠子,大家都觉得吃这个很奇怪,他们的表情让我想起了有个电影里一个台湾人说:哇,你们居然吃兔兔!”王景春也没吭声,让厨房给切成片,分给大家尝尝,两大盘子马肠瞬间被一扫而空,大家都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后来,王景春托一个朋友从新疆买了很多马肠之类的好吃的,弄了一大箱子,人肉快递到剧组。在等待马肠到货的那段时间,剧组里所有人见到王景春,第一句话都是:你那马肠子到了没有啊?

王景春心中另一个美食圣地是成都。这座阴雨的小城之于王景春,除了美食,还被赋予了一层更重要、更温暖的涵义——爱情和家。

王景春的妻子是地道的成都妹子。2011年,王景春在成都拍摄讲述汶川震后的电影《笑过2012》,妻子李晶在片场做场记。导演游晓锦是李晶的师傅,就撮合王景春和李晶俩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彼此有好感的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2015年3月7日,王景春在成都迎娶李晶,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奔波在北京、上海的王景春,也把家安在了妻子的家乡成都,从此过上了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的“飞人”生活。王景春掏出手机给我展示了他的飞行记录:“你看,我已经打败了98.9%的人。过去一年半,我飞了30万公里,528个小时,192次。”他的飞行路线图清晰地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北京、上海、成都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就是王景春的生活重心——工作和家庭,现在只要能有一两天的时间,他都要飞回成都陪陪老婆和孩子。

拿到东京电影节影帝致获奖感言时,王景春开玩笑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她现在就坐在下面,如果我不感谢她的话,回家会有麻烦的。”作为成都女婿,王景春拍戏、出国都带着老婆,丝毫不介意别人说他“耙耳朵”。

王景春对成都这个城市表达了无上的赞美,“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谈及为何逆潮流而行,选择住在成都,王景春的回答是:“以前只知道拼命工作,没感受过生活的乐趣,现在想通了,要拼命工作,尽情生活。”而对于饮食,王景春表示在成都“太吃得惯了!”“对于像我这样的美食家,成都吃的太过瘾了,好多好吃的,苍蝇馆子、火锅……我最爱吃的就是火锅。我们家有一个特别厉害的阿姨,做饭太好吃了!她做的粉蒸牛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我喜欢成都的美食。”说着,王景春的眼神已经飘向了远方。

王景春是那种存在于戏里的人,生活中的他低调如同蒸发,用他的话说他不愿意总被聚光灯照着,没事儿还想去菜市场买个菜呢。一路上安安稳稳、兢兢业业拍戏,在颜值当道的演艺圈,王景春完全靠演技“杀出了一条血路”,至于能多红、多火,他还真没太多去考虑过。不会说太漂亮的话,也不太擅长表达自己,他能做到的只是不停的用作品和角色来回馈大家。就像这次采访一样,谈了那么多美食,听得在场的人纷纷咽口水,王景春明面上一句话没说,暗地里吩咐助理去院里的小厨房做了煎羊排。采访一结束,一盘子刚刚煎好香气扑鼻的羊排,就着刚切的冰镇大西瓜,已经端上来了。

Q=《北京青年》周刊A=王景春

Q: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作为老戏骨,和很多小鲜肉配戏,比如李易峰、刘昊然、马天宇等,和这些晚辈合作有没有产生一些特别的火花?还是说会有代沟呢?

A:完全没有代沟。首先这帮小孩儿特别青春,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青春的气息。其次每一个人都特别用功。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戏是一个群戏,也可能他们生活中也是比较认真的,对自己的职业和专业都有特殊的认识,反正他们一个个都挺努力的,对自己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

Q:和这些年轻人合作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吗?

A: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大家现场碰撞还是有比较好玩的东西的。比方说有一次欧豪说错词,把人名给说错了,我、朱亚文,还有其他几个人就笑他,我们一笑他才发现,哦,词说错了。后来他还经常会说起那句台词,我们就互相调侃。大家都爱开玩笑,现场气氛特别特别好。

Q:你觉得现在这些年轻演员,和你年轻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我觉得他们比我们那会儿自信多了。可能是因为环境不一样吧,我们那时候还是比较传统,接受的外来资讯比较少,就是去剧组,那时候做事说话都还是比较慎重、谨慎的。他们现在就很自信了,完全不一样了。

Q:这种自信是好事还是坏事?

A:好事,是特别好的一件事。因为人首先就必须要特别自信,能够坚持自己的风格。我们小时候老是要向前辈学,看人家怎么弄、怎么演,对自己的个性要尽量收敛。反而我觉得现在他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个性和角色很快融合到一起,這是一件挺好玩、挺有意思的事。

Q:2013年电影《警察日记》,你在里面扮演公安局局长郝万忠,夺得了第26届东京电影节影帝。这个奖对你来说影响大吗?

A:能拿到这个奖是一个挺大的荣誉。说真话吧,每个演员都想过有一天站在台上拿到专业的、最受肯定的奖项,比如最佳男演员、女演员什么的。每个人都想过获奖感言什么的,我也想过,我上大学时候就想过。当时我就觉得将来肯定就是向这样的目标去走的。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确实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不需要回避和谦虚,不用说什么人生路还长,我以后要继续努力之类的话。其实演戏这么多年,得奖就是我的一个目标,这是人家对我专业的肯定。我觉得人生的路上你肯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些参照物和标志、坐标。当你达到这个坐标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欣慰、很高兴。当然拿完奖以后再去想,在这之后还要再设定另外一个目标。

Q:还记得拿到东京电影节影帝后说了什么吗?

A:记得,我到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我就说,首先感谢我们的导演,是他的坚持让我拿到了这个奖;也感谢我的助手,他一直在忍受我的坏脾气。因为我的角色特别不一样,那段时间我完全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我还说顺便要感谢一下我的太太,她在底下坐着,在这儿不感谢她的话,我回去肯定没好果子吃的。开个玩笑,让大家乐呵乐呵。

Q:听说《警察日记》这部电影在拍摄期间,你都被当地老乡当成是真的局长了?

A:这事儿特逗。我们戏里面有个片段是去上访,到高速公路上去堵路。我们找的都是正儿八经的民工,都是从劳务市场找来的。这场戏是偷拍的,基本上就是把焦点量好了,机器架在隐蔽的地方。我在车上,他们把路围住,有人下车问怎么回事,说“你们等一下,我们去把局长找来”。然后我就来了,问:“怎么回事啊?你们这什么情况反映啊?谁欠你们钱了?”我给他们发烟,和他们聊天,结果他们每个人都有被哪个公司欠薪、赖账的经历。他们之前知道要拍戏,但是因为这场戏是偷拍的,他们并不知道我是在演戏,真的把我当成局长了,以为我来解决问题了,纷纷说起自己是哪里的,哪个公司欠他多少钱,几年了,不是戏里的台词,是他们真实的经历,希望我去帮他们解决。

Q:你演过很多警察,有人说你是警察专业户,觉得自己为什么适合演警察?

A:我这人长得这么正义,对吧?开个玩笑。我是军人家庭出身,我自己本来就有制服情结。我家是部队的,我出生在新疆军区部队大院里。我第一次演警察的时候,我还挺认真地去琢磨这个事儿了。因为我觉得光演一个警察没意思,重要的是去演人,警察只是他的职业,最重要的是职业背后的那个人,演员就是要去塑造不同的活生生的人物。

Q:前一段你出演了电影《美好的意外》。你自己在微博上问网友,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命运能改变,希望变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如果问你自己的话,如果命运能改变,你希望变成什么样子?

A:还是现在这個样子。改变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奇想,但其实人生都是一步一步自己走过来的,不管是如意还是不如意,都是你自己走的,你自己选择的。我觉得就是,人嘛,就听从命运的安排,一步一步走下去呗。改变是一个想象,我还是挺现实的,我觉得自己还是要走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

Q:那到现在为止有没有什么觉得遗憾的事?

A:我不知道我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我觉得人生就这样吧,所有的一切你都去接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我比较喜欢萨特和加缪,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生就是这样,即使往往有一些不如意,坚持你自己的路,做一个真实的人,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建军大业》众星还原风云人物

演员年轻,角色更年轻

为了诠释好这些在大时代中不屈战斗的人物角色,参加《建军大业》的所有演员都力求“神形兼备”贴近人物,再现了当年的峥嵘革命岁月,其中不乏年轻演员。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韩三平表示,和“建国三部曲”的前两部不一样,《建军大业》充满青春激情,选择年轻演员出演革命先烈,正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出革命先烈们当年的“历史面貌”。

猜你喜欢

成都美食
美食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美食
成都
美食都被玩坏了
亲手用美食告白一场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美食的诱惑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