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新思考

2017-08-01赵卫华

世界知识 2017年14期
关键词:周边地区周边国家争端

赵卫华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海陆二元一体国家,东面和南面临海,北部、西部和西南邻接亚洲大陆。广袤的中国周边地区,涵盖了亚洲大片区域,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周边邻国,更有美国这一特殊的邻国,地缘环境极为复杂。中国周边地区是联系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安全和国家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在中国外交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3年10月中共中央举行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从而将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了周边外交的首要地位。

中国周边地区在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推动国家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周边的稳定与否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当前,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美关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南海问题、台海局势、“萨德”问题以及缅北内战,等等,使得中国周边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在上述各种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如何应对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挑战,维护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是中国周边外交问题研究亟需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周边外交十四讲》是石源华教授在长期研究中国周边问题的基础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思考,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周边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理解中央周边外交战略的全新视角。

本书按“历史”和“现状”分为上下两编,内容涉及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现状、理论、热点、战略、政策等几个部分,各个章节既自成独立的专题,又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上编从历史的纬度入手,重点论述了东亚国际关系的变迁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演变,钓鱼岛、琉球问题与中日关系,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的的边疆危机,战后国民政府的朝鲜半岛政策、對“对日和约”的初步审议等问题。下编则主要论述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理论和实践,主要包括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和战略、中国周边外交的制度模式、“搁置外交”与中国周边争端、“一带一路”与中国周边外交全方位合作等。

本书根植于坚实的历史基础,结合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理念和实践的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不仅为推动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解决当前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极富实际操作价值的政策建议。其中,关于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争端和处理与相关域外大国关系的思路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是“搁置外交”的思想。针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作者认为处理这些问题在条件不成熟或暂时无法解决时,可以考虑暂时搁置,留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予以解决。他从中国解决西藏问题的案例切入,认为当年在面对边疆危机时,袁世凯政府在无力解决西藏问题的情况下,不为英国的压力所屈服,拒绝承认西藏独立,暂时采取了搁置的策略。这一策略虽然在事实上让中国承受了西藏的半独立状态,但始终没有在法理上放弃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也没有接受英国提出的对中国稍作让步的折中妥协处理建议,避免了西藏蒙古化的局面,使日后新中国在历史条件成熟时完全维护西藏主权成为可能。当今中国面临的海洋领土争端,完全解决的历史条件尚不成熟,急于解决反而会付出过高的代价,搁置争议、留待将来最终解决是中国较为理性的选择。这一方式不仅适用于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对国际社会的其他争端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对于中美关系及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应对,作者提出了中美在亚洲“兼容共存”的模式,主张中国在周边不同的区域应分别采取“主导参与型”“深度参与型”“积极参与型”和“适度参与型”等不同的类型,达到中美双方在亚洲“兼容共存”,他认为中美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美强华弱的大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东亚地区的所有重大矛盾无不受此矛盾制约。在东亚和周边地区,中国可以通过“嵌套交叠模式”,在战略上避免与美国对抗,努力探寻中美两国合作相处、互利共赢的发展新路经,使中美“兼容共存”成为东亚的核心政治架构。

猜你喜欢

周边地区周边国家争端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古代临济宗在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传承发展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基于BIM的北京路及周边地区城市规划微环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