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家教

2017-07-31文丨习

家庭服务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子早教家书

文丨习 翼

漫谈家教

文丨习 翼

家教是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一种教育方法,上溯其源,家教伴随家庭而产生,代代沿袭,父子相传。家教是爱的表达,舐犊情深乃人之本能,将喂养、抚摸的爱深化为爱而教之、爱而导之,可谓人类深远的爱。古人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所以,上至教育大家,下至平头百姓,谈起家教的益处,都能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历代许多有建树之人,既是家教的受益者,又是家教的传承者。家教使他们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而且越走越坚定。相反,那些对子女溺爱的家庭,无教而爱,恣其所欲,纵其所为,轻者损身丧家,重者坑国害民,为世人唾弃。民谚曰:“娇养儿,无后生。”

家教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贯穿于家庭生活的始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微火慢炖,但家教的时机宜早不宜迟。俗话说:小树要科,小人要说。这里的科,是对小树剪枝修理;这里的説,就是家教。把小树旁逸斜出的枝杈修剪掉,它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使之趋善避恶,才能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之人。古代教育大家颜之推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时机。”还有人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说明早教益处多多,一旦一个人坏的品行、习惯养成,再拨乱反正,花费的气力大,效果也未必明显。家教是循序渐进的教育,不能急躁,也不能激进,过犹不及。根据其成长过程适时跟进。

家教教什么?这是很多人探讨的话题。其内容很多,教品、教养、教识、教能,谁先谁后?中国古代家教的先行者早有心得。宋代家颐说:“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清初人张英谈起家教的作用:“一曰立品,二曰读书,三曰养身,四曰俭用。”而林则徐在写给大儿汝舟的家书中告诫:“宜守三戒:一戒傲慢,二戒奢华,三戒浮躁。”从上述三则家训中,不难看出,教其品德是第一位的。人无德而不能立于世,故“唯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利。”在家教中培育高尚品德,养成良好习惯是重中之重,这也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选择,切不可舍本逐末。

家教怎么教?家教是一种沟通,用什么方式方法沟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的家长采取急风暴雨的方法,有的家长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有的家长耳提面命,儿女亲炙教诲;有的家长因山水阻隔,用家书娓娓道来,如曾国藩和傅雷家书,读来感人肺腑;更有人写诗告诫,如陆游的《示儿》《示子聿》。不管哪种,能与子女互动,使子女听得进、记得住,入耳、入心即是好家教。当然,施教者要针对子女各自的不足采取不同的教育。如明人庞尚鹏所讲:“轻浮则矫之以严重,褊急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遲则矫之以敏迅。随其性之所偏,而约之使归于正,乃见学问之大。”因此,家教有术也有道,施教者不可因是家长就居高临下,一味指斥;循循善诱,让良药不苦口才是上策。

鲁迅先生曾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家教就是施教者用亲情的力量,弹拨子女心上的弦索,让心与心发生共鸣,进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授受;否则,一方一厢情愿,一方排斥逆反,家教就难以收到效果。服子以道德、渐子以教化是每一位家长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注重家教,引导家庭成员崇善向上,是家祚长远的保证,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子早教家书
铁匠教子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颜氏家训·教子篇》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作用
教子无方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重读“红色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不靠谱”的教子经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