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牛郎织女》赏析

2017-07-29李彩云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黄梅戏魅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剧情、人物性格、文化元素、服饰和表情特点,解读出黄梅戏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李彩云(1988-),女,汉,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流行于中国的大江南北,而电影《牛郎织女》更是黄梅戏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曲目。

电影开篇就讲述了王母狠心拆散牛郎织女。天庭王母的冷酷无情和织女牵牛的郎情妾意以及金牛星为朋友仗义执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神仙以众生为念”的观点分歧反映出王母的冷酷残忍,独断专横,她将织女和牛郎天人相隔,希望通过粗暴的手段让他们“永生永世两离分”。王母眼中的人间是受苦受难的地方,天庭是“自在逍遥享清净的地方”,这一观念的差异是导致牛郎织女被迫分别的重要原因。

在电影中,天庭的寂寥,天庭中神仙的冷酷和人间的繁华热闹、人与人的和谐友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织女空守云房的寂寞孤苦,即使“喜鹊绕云房,朵朵白云飘荡,仙草也吐芬芳”这些本是美好的景象在织女的眼中也敌不过“太空寂寞岁月凄凉”。同时,牛郎的勤劳和嫂子的奸诈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梅戏不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主题,还通过布景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织女与众仙女前往人间的碧莲池戏水的场景,明月皎皎,碧水清清,俨然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织女和牛郎重逢后的场景正如歌词所唱:“风吹稻花香阵阵,石榴花开红艳艷。”稻花反映了农作物的丰收景象,与牛郎在感情上的归宿相呼应,石榴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中景物反映了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清溪照出影双双,流水潺潺话短长。一轮红日照山岗,山歌阵阵响四方。村村传来金鸡唱,庆贺织女配牛郎。”这一段歌词场景与场景呼应,反映了人间欣欣向荣的农家生活,与天堂的寂寥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影片中还包含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元素。首先是尝新节。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六七月新谷丰收时举行。节前,主妇们到田间摘新谷,舂出喷香的白米。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初享”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以此预祝五谷丰登。尝新节庆祝过程中,先是将新米酒送给百岁老人品尝。酒是粮食酿造的珍品,相邻给百岁老人敬酒,同饮新米酒,祝愿他们万寿无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孝道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新米粑,使用米做成的饼类食物,将米粑给牛郎品尝,可见牛郎的勤劳和善良受人肯定,将西瓜给织女品尝,可见农妇们感谢织女将织锦技术传授给他们,百岁老人把葱和芹菜送给孩子,祝愿孩子聪(葱)明能干,勤(芹)劳俭朴,通过谐音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也是劳动的传承。人们对牛大嫂的打趣和对织女的感激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崇尚节俭,重视劳动的风尚。尝新节体现了相邻和睦,互帮互助,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中国人把幸福寄托在勤恳的劳作和丰收的喜悦中,与相邻品尝劳动成果,将勤劳智慧的美德传承下去。人们对好吃懒做的牛大嫂的打趣和对织女的感激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崇尚节俭,重视劳动的风尚。

中国人的幸福观。茅屋一间,男耕女织,儿女双全,这是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我们从织女的服饰变化中可以看出,织女生活在人间之后不再穿着飘逸的裙子,而是换上了红色的短褂和,这既是为了方便劳动,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气祥和,从服装上我们也能看出织女在人间的生活很幸福。中国人的幸福不是死后得到上帝的救赎,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情。既有丰收的喜悦,“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也有人际和谐,“夜静犹闻人笑语,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在家庭上,丈夫勤劳体贴,儿女双全,皎皎明月,婆娑枫树,清溪欢唱,瓜果飘香,面对着如画的美景,织女忍不住高歌一曲以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满足。人间欢乐和天庭的寂寥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中国人才说“只羡鸳鸯不羡仙”。

作为配角,金牛星这一角色也非常出彩。金牛星是牵牛织女爱情的见证者,他带领牛郎与织女重逢,帮助他们再续前缘,在看到王母狠心抓走织女,牛郎无计可施的时候,善良憨厚的金牛星毅然折断头上的双角,情愿放弃说话的权利,牺牲自己帮牛郎乘上牛角船,也要成全牛郎寻找织女。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也正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之一。

黄梅戏的服装和人物表情也是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的。在织女被抓上天庭这一段,憔悴的容颜,素色的服装,垂落的发髻充分表现了织女与亲人分别的悲伤。面对许寻路无门的牛郎,织女抛下金梭引路,在农业社会,破坏劳动工具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也反映出织女万念俱灰,只求团圆。牛郎追到织女后,二人决心要长相厮守,永不分离。面对王母的冷酷,牛郎织女通过人唱词对比人间的欢乐和天庭的寂寥萧条。“在天庭,磨损容颜磨碎心,到人间,乡邻欢聚喜盈盈,在天庭,金梭只把愁云织,到人间,织得是万紫千红四季春!” 面对王母的呵斥,他们发出了“生生死死人间去”的誓言,怒斥王母:“我与织女成婚配,相亲相爱已三年,勤耕苦织成何罪?为什么拆散我一家人不团圆!”在中国人看来,家庭团圆是天经地义的事,不需要卑微地请求神仙的怜悯和准许,只要勤耕苦织,相亲相爱,在人间也是幸福的。影片的结尾喜鹊搭桥,帮助织女和牛郎团圆,实现了“人间天上拆不散,天上人间比翼飞!” 从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银河上空便飞满喜鹊,鸟儿用自己的身体搭出一条鹊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影片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传说,由黄梅戏改编而成。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对西王母所代表的封建家长的批判,以及对金牛正直善良品格的赞赏。影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唱腔优美动听,布景独具匠心,展现出黄梅戏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黄梅戏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黄梅戏《中国梦》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黄梅戏《祝福》
牛郎织女
《东方欲晓》的魅力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牛郎织女渡鹊桥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