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匠”视角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

2017-07-29莫郅骅刘志昊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纪录片

莫郅骅+刘志昊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外传播要“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由提出“培育工匠精神”转为“培育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中国工匠是中国故事的人性化表达载体,纪录片《上海工匠2》以此为线索,将上海品牌与中国制造融于工匠之中,将匠人前途与社会命运相连,站在全新视角再度诠释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走上新台阶。

关键词 工匠精神;中国工匠;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上海工匠2》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46-03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故事”备受国际瞩目,海内外公众迫切想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与社会各类群体的生活状况。纪录片是一种跨文化、跨语境、跨国界的叙事形式,近年来,它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国家形象日益重要。中国工匠作为中国典型一类社会群体,其蕴含着时间维度(即传统、现代与未来)上的中国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巧述“中国工匠”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选择。

2017年“五一”期间,东方卫视以大型传统工艺纪录片《上海工匠2之海納百川》向全体劳动者致敬,写实地展现了工匠们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的中国梦,将工匠精神再次引入观众视野,创造了电视纪录片的收视高峰。节目实现了对第一季的突破和创新:摒弃了讲述工匠个人奋斗历程、挖掘人物亮点与泪点的传统叙事模式,注入大量本土元素,将中国制造和上海品牌融入全片的叙事背景之中,将匠人前途与城市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中国工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坚守与奉献,“讲好中国故事”渐入佳境。

1 工匠精神与中国工匠

工匠精神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意识形态产物。何为“工匠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匠人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锲而不舍、追求品质、注重细节、打造极致的精神理念。尽管中国传统社会对劳动技术与匠人文化价值始终抱以爱恨交织的态度,但工匠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工匠精神不等于中国工匠。“工匠精神”是广义的社会属性,“中国工匠”则是中国烙印下“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达,可理解为具有中国特色、身怀民族技艺、心存工匠精神、传承悠久文化的手工匠人。

如今,无论政府抑或学界业界都已立于国家品牌发展的高度阐述“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在“提升消费品品质”时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以国家名义被提出。今年3月他再度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从“培育‘工匠精神”到“培育 ‘中国工匠”,这是社会发展的召唤,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如何凸显中国特色则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现实问题。

2 中国工匠是中国故事的人性化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在对外传播上要“讲好中国故事”,主动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光荣历史、发展成就和“中国梦”。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真正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当属“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工匠精神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中国工匠才是中国故事的人性化表达。

2.1 中国工匠是中国故事的形象表达

中国故事的人物构成多元,工匠作为中国传统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阶层的人物代表,是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形象元素。

《上海工匠2》聚焦于上海一线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以大众化视角精准着眼于细微,向观众呈现一批性格鲜明、行业各异、身怀绝技、有血有肉的“平民偶像”:有民工出身,炼成技术核心和发明能手的全国人大代表胡振球;有身怀传统工艺、心系品牌创新和重生的手工西服大师肖文浩;还有扎根深井35载,以技术征服世界,创造四个世界第一的中国电梯安装第一人俞建民,等等,他们在各自领域演绎着中国故事不同的典型人物形象。巧妙之处在于,节目并未将这些行业领军人和佼佼者高举高打,也未盲目塑造成只会工作、只谈奉献的机器工匠,在展现其“工匠精神”时穿插了中国社会的生活实景,包括当中的艰难困苦。如丝毯匠师程美华技艺超群,所纺的每一张丝毯都价值百万,但在抢救罹患白血病的儿子时却连十多万的手术费都凑不齐,这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国故事源于生活,中国工匠亦源于生活,社会精英们同样“接地气”,这才是真切的中国人物形象。

2.2 中国工匠是中国故事的文化表达

中国故事海纳千年文化,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时期,中国工匠始终以巧夺天工的技艺推动着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技术与文化载体,是中国故事先进的文化表达。

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国都是同一个单词“China”,中国瓷器的国际影响力古今可见。唐代的青瓷与白瓷、明代的青花、清代的彩瓷,这些价值连城的工艺品均出自中国匠心。器物虽死,但匠人是活的,凝结在器物中的故事与文化,随中国工匠的世代传承流芳百世。《上海工匠2》中承接古今、传承“一带一路”精神的骨瓷大师高金明是“一个和中国骨瓷同时诞生的人”,他出身骨瓷之源唐山,家族三代制瓷,18岁进入唐山第一瓷厂,师承骨瓷第一代创始人柴鹏龄,从他这一代开始接触骨瓷。纪录片对历史的追溯,让中国骨瓷文化赫然于心。中国工匠以自身蕴含的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与文化讲述着经典的中国故事。

2.3 中国工匠是中国故事的精神表达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魅力、弘扬中国精神。优良的精神品质是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中国工匠作为大国工匠的精神寄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表达,是当今社会的正能量来源,与习总书记所倡导的“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高度一致。

《上海工匠2》以《丝路弥新》《涅槃重生》《兼容并蓄》《精益求精》《科创求实》《海纳百川》为题,这些本就是表达美好品质的词汇,在内容叙事上更能体现。G20峰会期间,为了在国宴上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用中国骨瓷款待各国贵宾,骨瓷大师高金明在360个日夜里先后推倒17套方案,最终精雕细琢出一套名为“西湖盛宴”的餐瓷系列,让中国品牌在世界级国宴上大放异彩。节目将匠师们的深通技藝与高尚德行巧妙而自然地融于一体,以小见大地阐述平凡工匠不平凡的精神品质,实现价值取向与目标认同的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匠故事是对国民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次精神引领,“让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的社会风尚真正深入到当代国人的内心世界,并引起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1]

3 弘扬中国工匠,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在不断发展,中国工匠必然要随之提升。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供需落差大,“大国工匠”瓶颈凸显。工匠精神沉寂多年,中国工匠也相继沉寂,这“不是工匠或工匠精神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只是生产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促使它被动淘汰”[2]。互联网时代,“各国对实体制造业的再重视、消费社会后期的转型需要、‘个体化生存方式的回归”[2]促使工匠精神回归,中国工匠理应得到弘扬,以讲好中国故事。

影视艺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形式,也是展现和弘扬中国工匠最直观形象的艺术表达。那么,如何通过影视实践让二者琴瑟和鸣?

3.1 以工匠品质展现中国品质

工匠精神是一种社会属性,不同社会孕育不同的工匠精神。一方面,中国工匠是中国工业的精英代表,苦学成才、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是其从业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中国工匠也是普通的社会人,坚韧不屈、脚踏实地是其秉持的生活态度,以上皆为中国故事弘扬的中国品质。在影视实践中客观记录、平衡处理、细腻描述、去意识形态,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工匠2》所选人物“平民化”,从群众中找寻时代主题,谦卑地探寻文明智慧中鲜为人知、默默奉献的平凡工匠,在展现工匠精神和卓越成绩时不回避现实生活的残酷一面。身处逆境,中国工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城市、国家发展需要,中国工匠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这是工匠的发展立场,也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立场。

3.2 以工匠发展见证中国发展

中国工匠的前途与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工匠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历史见证,现实类人物纪录片中着眼于现状的“单一式”记录只能讲述中国成果,无法“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工匠2》延续了上一季中明暗双线的叙事手法,将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相融,挖掘其出生时代、家庭背景、初尝技艺时和技艺纯熟时的不同社会状态等,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同时又将人物故事和品牌故事相结合,从工匠发展看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转型,以及国家品牌建设。丝毯大师程美华从最初的一名车间技工练就“绕指柔”,成为稀缺的核心匠师,并成功将中国手工丝毯引入欧洲市场。在市场变革、工厂衰败之际,她毅然担任新厂长,悉心培养一批批高级技工,重振上海丝毯工艺之雄风。这样的记录手法让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深化了时代背景和历史沉淀,以人物表达时代文化的演变,折射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

3.3 以工匠精神诠释工匠精神

如同制造业一般,在影视制作中,精良的纪录片是一项费时费力的艺术工程,同样讲求慢工出细活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记录工匠精神时尤为如此。无论制瓷、刺绣还是焊接,匠师们往往数小时纹丝不动、循环往复。如何让千篇一律的手工动作在镜头中精彩纷呈,就要求摄影师同步跟随记录,力求用每一帧画面记录那些极细微的工艺手法,再从中反复筛选精致镜头,呈现一幅最佳画面。《上海工匠2》总导演王晓明介绍,为更好地展现工匠绝技和故事,摄制组时常通宵达旦,采用最先进的拍摄器材、无人机航拍、轨道、摇臂等技术手段,始终以双机拍摄,使内容和角度更丰富、节目画面更精美、整体风格更大气。依托知行合一的影视拍摄理念,该片制作团队用媒体人的“工匠精神”呈现大国工匠精神,中国故事因而讲述得情真意切、直击人心。

参考文献

[1]孙金岭,于慧丽.《大国工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传媒,2015(11):42-44.

[2]张培培.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1):75-81,113,15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