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创客的二进制人生

2017-07-29糜丰

商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周涛

糜丰

很难想象,周涛这样严谨的科学家会看十几遍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他的女神是“小龙女”。但直到李若彤扮演的小龙女出现在电视上,他心中的小龙女模样才终于定格、定式。

在不确定的世界寻找确定,对周涛来说,是一种寻找“永恒”的方式,就像他痴迷的那些可以量化和储存的数据。

周涛可以说是大数据产业的明星代言人。

几年前,周涛译著的《大数据时代》中文版风靡一时,成为超级畅销书,由此把大数据概念普及到国内。

在所有关于周涛的公开资料中,几乎都有着对其“少年天才”的描述;1岁会说话,3岁打麻将,4岁看武侠小说,27岁成为大学教授,33岁与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等人一起当选“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现在,他才刚刚35岁。

说实话,见到周涛之前,《商界》记者对他的想象仅仅停留在“科学大咖”的层面上。但在成都高新区的一栋写字楼里,坐在记者面前的周涛,却是一个热情随和,性格直率的80后极客。他语速飞快,还不时“开炮”,“目前大数据的热闹程度远远超过它真正的贡献,并未诞生有重大经济社会价值的大数据产品,也没有实质性推动相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就是这样一个人,创办、投资了20多家大数据公司,估值总和超过百亿元,扛起了一个产业的“半壁江山”。

归根结底,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学而优则商的故事。

天生技术狂

一个传统制造型企业,想要在已经固化的生产流程中提高效益,怎么办?

——用大数据改造生产场景,四两拨千斤。

曾有一家生产手机壳集成电路的加工商找到周涛,希望他能帮助企业控制生产成本。这家企业的痛点是,其机床所使用的铣削刀具每把只能加工200个手机壳,每把刀具的成本在200元左右,而一台机床每年要消耗5 000把铣削刀具。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光一台机床每年消耗的刀具成本就达到100万元。

“首先要弄清刀具用到什么程度才会损坏”,周涛和团队通过检测机床铣削电流和手机壳表面粗糙度数据,得出一个数值,然后对机床进行改造,使刀具的平均寿命提高了25%,并且降低了刀具刻损手机壳的比例。一个看似很小的改动,周涛却为企业降低了损耗成本,硬生生地“抠”出了效益。

与所有的天才极客一样,周涛从骨子里热爱技术,一心想通过技术改变世界。

这跟成长有关。周涛从小着迷于《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普读物,梦想长大后成为科学家。15岁的时候,周涛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他的校友包括李稻葵、王小川等在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之后,周涛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成绩优异被中国科技大学“00班”录取,并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生。

27岁那年,周涛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除了教学还负责大数据科研项目。为了攻克某个技术难题,他经常一连几天在学校实验室熬更守夜,中途回家仅仅是为了拿换洗衣服。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科研态度,让周涛成为“学术超人”,总共在《美国科学院院刊》《自然通讯》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然而,学术上的成功终究只能影响少数人。周涛撰写一篇发表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的论文,通常要耗费一年的时间,而下载量顶多一万次,一般只有几百次。相比之下,周涛花半年时间译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在国内的销量却是惊人的200万册。

——要做实战派。

2012年,周涛与电子科大的同事们创办数之联科技集团,并担任CEO,主要为政府、企业和机构提供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2013年,周涛与曾途等人创办数联铭品,为金融行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大数据综合服务。之后,周涛又参与创办国信优易、数联医信、仟跃数据等多家大数据公司。

近年来,国内大数据产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涌现了许多大数据服务公司,但作为专家级创业者,周涛显然是那个最善于把技术转化为生意的人。

衡量一个大数据公司真正的贡献,不仅是简单地采集、分析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否帮助客户发现大数据价值,解决痛点。周涛认为,大数据一定要下沉到垂直性行业里面,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才能更好地进行商业变现。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只有技术,没有寻找到匹配的市场需求,那就相当于拿着刀等着牛跑上门”。

事实上,周涛参与创办的大数据公司,几乎都与具体的行业领域进行了深度结合,让大数据在行业里产生价值。

比如,在医保管理领域,患者和医疗从业人員合谋骗取医保费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位男性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多次诊疗记录显示是儿童常见病等,这些都可能是骗保的数据表现。

为此,周涛带领的数联易康团队,与地方医保部门合作,研发了大数据医疗监管系统,通过对病历和诊疗行为进行建模分析,用数据挖掘识别异常诊疗记录。大数据起到的“天眼”作用,让骗保行为无处遁形。

实战派的野心

周涛和团队经常会为一个算法的优化进行头脑风暴,甚至争到昏天暗地。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和企业对大数据服务的旺盛需求,不断倒逼着周涛和他的公司在大数据应用上更进一步。周涛显然是大数据海洋中最懂水性的人之一,他对行业的洞察力,决定了他在这个赛道上的身位。

要想把大数据做成一门规模化生意,关键是要把大数据服务“产品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终端解决方案。周涛深谙这一点,但很多时候大数据公司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对方并不愿意开放自己的数据。究其原因,不少传统企业希望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化生产经营,但又担心核心数据有被泄露的风险。

如何才能解决客户企业“投鼠忌器”的痛点?

在周涛的主导下,数之联开发了一款针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化数据产品iCloudUnion。这个包含了150种算法的平台产品可以让没有大数据专业知识的企业级用户,通过短时间学习,就可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建立自己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传统中小企业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的门槛,也打消了他们对数据开放的顾虑。

对于有定制化需求的大客户,周涛的团队则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比如,数之联正在为一家大型酒企提供两类服务:一是营销系统,帮助其建设从线下到线上的营销体系,监控不同渠道的数据,提供竞品信息等情报分析;二是通过监测、分析酿酒不同阶段的温度、湿度、加水量等生产大数据,最终分析出不同指标对口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优化生产。

一个大数据公司的产品化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但周涛并不满足,他对行业有着更大的“野心”——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

为此,周涛打出了两记组合拳:

第一,依托国信优易团队建立成都大数据交易平台,采取B2B、B2C交易模式,通过互联网完成数据商品线上购买与交流。

第二,创办全国最大的数据挖掘竞赛平台Data Castle,通过众包模式,组织数据科学家、技术精英以竞赛的方式向有数据分析难题的公司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汇聚数万名高水平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选手。

第一个项目解决了数据商品交易的透明化,促进了数据流通和地区数据产业聚集。第二个项目则打造了一个大数据人才孵化平台,为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在“大数据代言人”角色上,周涛也是不遗余力,频繁受邀为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大数据知识培训。在他看来,这样的培训很有价值,每多讲一场就能使大数据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向前一步。

事实上,周涛正试图打通大数据产业链,构建一个有着良性产业循环的生态圈。从某种角度而言,周涛的野心恰好也是整个大数据行业的野心。

一个商人的自我修养

“你把多少时间花费在管理公司上?”

周涛的回答是,“30%”。他反对事无巨细的管理,有时候连公司的财务报表也不看,“因为看了就想管,管又没有人家专业,还浪费时间”。

周涛大概是中国商人中少有仍身处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占据了我70%的时间”。

“30%”,并不妨碍周涛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自创业以来,周涛共参与创办、投资了20多家大数据公司,涉及工业、人力资源、医疗、教育、金融等多個行业领域,估值总和超过百亿元。

但周涛又并非人们典型认知中的商人。与许多在传统行业里高举高打、追求狼性的商人不同,周涛有着自己对待生意的态度。

比如,周涛几乎不陪客户吃饭,对于各种应酬和功利性社交,一向避而远之,既不擅长,也不喜欢。他说,与人打交道太复杂,而数据和方程式却要简单很多,因为它们不会骗人。

作为多家公司的创始人和股东,周涛扮演的更多是一个“首席科学家”的角色。即便公司需要周涛出马谈业务,他也只是站在技术的角度告诉客户,大数据能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什么,至于费用谈多少,他一般不参与。

做自己擅长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恰好是周涛作为一个技术商人的理性。事实上,很多头顶学术光环“下海”的“文化人”,都没能处理好角色转换间的关系——要么事必躬亲,外行管内行,越管越乱;要么过分沉湎于专业技术中,变成了甩手掌柜。

相比之下,学者周涛与商人周涛之间保持了一种刚刚好的距离感,这使他得以克服人性的弱点,收获两者兼得的平衡。在周涛看来,这就像他生长的城市成都,在高速发展中依然需要守护记忆与文脉。

记者曾问过周涛,学者和商人,哪个角色的意义更大?周涛没有直接回答,但他说过,“最好的文章都是写在大地上的”。

也许,精通大数据分析的周涛在内心早已得出一个数值。相比大多数人,他更懂得时间、技术、管理、生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猜你喜欢

周涛
五月礼赞
时空错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测试题
周涛育女经:做个幸福的普通人
F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2DSubmerged Turbulent Jets in Narrow Channels*
On-line Measurement for Ohmic Resistance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by Current Interruption Method*
周涛新著《天地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