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7-07-27林美杏

速读·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字词教学问题与对策文言文

林美杏

摘 要:文言文字词教学成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当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师“字字疏通”地串讲、孤立地进行字词的集中训练以及与现代社会脱离、学生的兴趣寡淡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文言文字词教学应当做到“详略分明”以及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字词的魅力的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字词教学;问题与对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作为教学目标。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7—9年级学段也提出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字字疏通”的串讲

文言文教学,文本理解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因此很多教师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吃透文本”,甚至有些教师会花费三分之二的时间来讲解字词句的含义,使“古文教学”变成了“翻译教学”。这种方式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师一味地讲多讲杂,学生一味地记,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孤立的字词集中训练

中学文言文字词的孤立训练主要体现在脱离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来理解其含义。目前的中学文言文课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出于考试的压力,教师过于注重字词的解释、翻译和练习,淡化甚至无视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开掘,导致学生对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教师没有从汉字的文化本性出发,缺乏从文化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渗透和熏陶,容易使课堂陷入呆板僵化的境地。

3.脱离生活,趣味寡淡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社会文化距离较大,与当代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文言文内含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典章制度对当今学生来说,已是相当陌生。而且文言文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多系统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因此,尽管文言文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华美的辞赋篇章,学生对现代社会不复存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总感到有隔阂,进而不愿意深入学习文言文。

二、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建议

(一)字词教学要做到“详略分明”

教师串讲的形式容易形成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有的放矢”。而课标中强调的“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目标的实现着眼点应该在于对常用词汇的掌握。只有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常用词汇的常用意义,才能读懂、读通课文内容并进行迁移。王荣生教授认为“常用词汇应當是指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以及能集中体现作者情义和思想、需要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具体感受的字词。”

对于古今词义一致的文言字词以及生僻的难字难句教师则可略讲。教师应深入讲解的是文言文中的炼字炼句处和需要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具体感受的字词。如《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教科书注释“歇:消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下山了。颓:坠落”,这只是字面意思,而理解这一处,则需要“联想意义”。这里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否则下句的“实是欲界之仙都”学生则很难体会得到。

而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则应当反复作业练习,利用黑板、墙报等强化记忆,达到既不耽误考试,又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二)让学生体味文言字词的魅力

文言文教学中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字词部分,如果将他们放在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或者与我们的现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每个字词都会变得鲜活起来,展现出它们自身的魅力。发挥好这种魅力,能够大大地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于字词的理解。

1.据形索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有独特的造字理据,要巧借汉语字形结构和语言结构探究词义,展现文言字词的独特魅力。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的金文字形上边是一个人形,并且此人还甩开了双臂;下边为“止”,就是一个人正在跑步前行。这样能够很清楚地看出“走”的本义指“跑”的意思。在授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对字形的结构进行剖析,还可绘制词义发展网络图等,加深学生记忆,激发他们的兴趣。

2.追本溯源谈文言字词的趣味

汉字自身的构造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的特征。例如“刑”字,小篆“刑”字的左边是个井、右边是个刀。拿着刀,守护井。因为来井边取水的人很多,往往因争水落井。持刀守护在井旁,人们畏惧,便排队取水,建立了秩序。“刑”字反映了古代法律的制定最早是为解决抢水的纷争。”从这个字的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的生活。由“刑”的本意往后推,就可得出它的“治罪、刑罚、杀割”等引申义。一个多义词的各种义项变得彼此相关联,学生可以在对古代特殊的文化现象的了解中掌握词的各项含义,而不用死记硬背。

3.探求词语背后的故事

文言词语的演变是一个过程,有很多是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在课堂上可适当向学生展示这些词语的背景知识,激发课堂活力。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教学文言字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古今结合,用活一脉相承的成语

适时激活、调用学生原有文言储备,形成知识迁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言文学习策略。

如文言实词“走”字的“跑”一义,可以联系现代汉语“走马观花”中的“走”字来理解;文言虚词“之”字有一用法:位于谓语和补语之间,相当于“得”,而这一用法刚好在现代成语“逃之夭夭”、“趋之若鹜”中保存下来,因此只要了解了这两个成语中的“之”用法,也就掌握了“之”的这一用法。

三、展望

中学的文言文字词教学如何做到扎实教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的确是当前文言文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探索出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文言文该怎样教[J].语文学习,2006(5).

[2]胡虹丽.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本位”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3]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林成滔.字里乾坤(上卷)[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5]钱毅,罗幸.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猜你喜欢

字词教学问题与对策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万丈高楼”由此始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