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世界遗产应有历史担当

2017-07-27沈彬

新民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初心文化遗产

沈彬

继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之后,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2个。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该以怎样的面貌传给后代?面对文化生态的变化,又该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类似的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中国申遗的心态经过了一个变化过程。最早长城、故宫等申遗,是希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随后丽江、张家界等地申遗成功后的旅游开发,则更看重背后的商业价值、品牌效应,一些地方甚至将世界遗产当成“摇钱树”,引发了对过度开发的批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突出的普遍价值”作为评选世界遗产的主要依据,如何保护这种超越国家界限的普遍价值,使之有益于全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或将是我们更应思考的问题。

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受益于这份宝贵的遗产,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这正是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也是世界遗产设置的初心所在。

在保护世界遗产上,中国还有不少路要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软硬件保护并举,文化遗产和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是不能割裂的,否则人文底蕴、保护价值就消失了。移动互联时代,世界遗产保护还要在精细化、智能化上做文章。作为旅游者,也当有敬畏之心,理解、遵守这些规定。

52项世界遺产,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也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文化承诺。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才能更好发挥文化遗产在见证和提升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 (沈 彬)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初心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永远的初心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不忘初心”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