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言点亮活力课堂

2017-07-26周家苗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

周家苗

【摘要】本文论述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及运用策略。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让语文课堂更富有吸引力,通过新颖有趣的导入语、精心设计的提问语、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多种形式的评价语,激励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关键词】语言 导入语 提问语 过渡语 评价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83-02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表情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这就要求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尤其重视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和评价语这四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导入语要新颖有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导入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时,笔者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引入课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鸟被称为“梦想鸟”,它这一生啊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跨过茫茫的大西洋。为此,所有的鸟都笑它,甚至百鸟之王——凤凰也笑它自不量力。不过,梦想鸟并没有失望,它带着希望出发,带着梦想出发。终于,它花了三年时间跨过了茫茫的大西洋。那么,一个人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究竟能够支撑他走多远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学习一个真实的事例,来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该课主要讲述了徐悲鸿坚持学画的梦想,最终成功的故事。笔者以“梦想鸟”这个小故事导入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学到的关于梦想的课文充满期待。又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时,笔者采用回忆送别诗句的方式导入课堂:“孩子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留下众多有关送别的千古绝唱,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以说,离别是文人墨客的一个永恒话题。你平时积累了哪些送别诗句呢?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这一课主要叙述了李白为好友孟浩然践行的故事,属于“文包诗”形式,笔者先抒情导入,再抛出问题,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平时对送别古诗的积累情况,又把学生带入所学课文的送别情境,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深刻领会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提问语要精心设计

清代學者刘开曾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也就是说,会学习的人一定要善问。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要上得精彩,教师必需善问。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质量,紧扣教学目标。其次,提问语要适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学生才有思考的时间和参与回答的机会。再次,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善于变通引导。最后,设计的提问语要难易适中,让全体学生加入思考行列,尽量使更多学生有被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更加高效。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提示句式:当 时,(谁)

(怎么做) ,(结果怎样)

3.自读课文第3~7小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与德军周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并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小组合作,能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吗?

4.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杰奎琳、杰克和伯诺德夫心里会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本课的提问语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抓住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对主要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的品读,让学生感受到伯诺德一家在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过渡语要自然流畅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其过渡语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过渡语能起衔接上下文内容的作用,好的过渡语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过渡语应使学生听着自然流畅,在不经意间将学生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严谨更有活力,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这一课时,在讲解“摇花乐”后,笔者用了这样一个过渡语:“摇桂花,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琦君的陶醉、惊喜和快乐。沐浴着这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花香,感受到快乐的仅仅是小琦君吗?还有谁?”接着讲解父母对花香的喜爱,从而引出“品花香”这一环节。本课教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感悟“思乡浓”。如何从“品花香”过渡到“思乡浓”呢,笔者设置过渡语:“正因为桂花如此之香,以后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同学们,真的是外地的桂花不比家乡的桂花香吗?”通过这一过渡语,引导学生从“品花香”转到感悟作者“思乡浓”上来。过渡语的巧妙使用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家乡的美好。

四、评价语要多种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测试”,从中随机选取20%的儿童,并告诉这些儿童的老师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力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儿童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应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他寄予合理的期待。针对语文课堂而言,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现给予多样化的评价,要多表扬、肯定学生,让学生心灵受到鼓舞,调动其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和表现应适时给予不同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用单调的语言,如“回答得不错”“你真棒”“回答错了”……这些评价语言单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也应加以引导,并且在引导中予以期待。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请一名学生读出表现小白兔难为情的语句,学生读得很快、很响亮。笔者适时点评:“哇,读得这么快,这么响亮,老师感受不到你的难为情呢!想一想,我们在犯错误时怎么跟家人说话的?语速是不是应该慢一些,声音是不是应该低一些才好呢?”学生再次读,笔者有针对性地评价:“嗯,比上次好些,还是有些快,谁来帮帮他?”另一名学生示范读,笔者再鼓励该生重读,终于读出了小白兔难为情的感觉。笔者立刻评价:“小朋友们,这回他读得好吗?这就是进步啊!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笔者在学生朗读不甚理想时给予引导,通过鼓励性评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及时肯定了学生信心,同时也调动其他学生继续答题的积极性。纵观优秀教师的课堂,其评价语总是富于变化和有针对性的,这样的课堂不会死气沉沉、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着激情。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课堂40分钟高效地利用起来,让学生在期待与鼓励中得以发展。

总而言之,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需要多方努力,尤其应重视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及评价语这四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让语文课堂富有吸引力,真正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语言
(n,k)-语言及左-(n,k)-语言的一些性质
语言是刀
语言的魅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日常语言与播音语言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