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绿色循环农业

2017-07-26邸光显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治虫雨雪水蒸气

邸光显

绿色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种田经验,在这里谈谈对绿色循环农业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和大家交流分享。

假设一对中年夫妇,流转承包10亩或30亩耕地,分别建造圈棚兼太阳能发电,挖掘蓄水池兼养鱼蛙、栽莲藕,保留其他地块育苗套种五谷、菜果、棉油等。采用电机耕作、家肥还田、蓄水喷灌、生物治虫等生产方式,常年向市场上提供安全、可靠的粮、菜、肉、果等绿色食品。

从表面上看,这种农业模式是传统、低效、穿旧鞋走老路的小农经营,无法与高效的现代农业种植方式相媲美,但当我们站在绿色农业大局的高度上去分析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防患、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好举措。

绿色循环农业涵盖很多科技新理念,潜能特别可观。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氧气;动物吸进氧气,从事有氧运动,呼出二氧化碳,这就形成一个气体循环圈。采用“电机耕作、育苗套种”能在减少气体污染的同时,扩大光合作用,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排放,进一步净化空气。如果农业专家对叶片扩大光合作用的能力有所新突破,不仅能相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能确保田野的空气更加清新。

天上的雨雪落到地面,受熱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天空的水蒸气受冷又变成了雨雪,这就形成一个液体(水)循环圈。采用“蓄水喷灌、生物治虫”就能在节约地下水的同时,加大地表面的潮湿度,使水蒸气、雨雪增多,缓解干旱,净化水源。进一步讲,如果能在地表一米下设置隔水渗透层或地下水保护区,那么借助“夜潮沙”(夜间沙粒受凉使地下的水蒸气凝聚成小水珠)原理,就不需要抽取地下水来抗旱。在地下水位没下降的年代,民谚称“淹不毁的山东,旱不毁的河南”,就是“夜潮沙”所发挥的作用。

此外,植物被动物吃掉后,排出的粪便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后,又被植物所吸收,这就形成一个生物循环圈。那么,采用“种养结合、家肥还田”,就能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利用大量的秸秆、草叶、粗粮,通过“黄牛加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进而种植出绿色食品。

初步预计,假设这种绿色农业能够取得成功,按2亩地的秸秆、粗粮养一头牛计算,10年后,我国黄牛数量将会增加很多,所有的秸秆、草叶会得到有效利用,粮食产量和品质会同步增长,生态环境会得到改善。否则,按一亩地每年投资“100公斤化肥+6升柴油+3升农药+60立方米地下水……”计算,百年过后,人类将面临“气候变暖、能源枯竭、淡水短缺、食不养体”的生存危机。

为此,笔者希望国家能制定出关于“水土护理、绿色种植”的法规及扶植政策:在农田周围不得有工厂废气和高大树木,确保田间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蓄水池的水源主要来自雨雪水,以青蛙、莲藕能健康生长作为水质合格的标准;每10亩农田要养3~5头牛,每亩保证施加70%的绿色有机肥,限制化肥使用量在30%左右;再逐步限制化学农药的喷洒,最好不使用除草剂;在降低南方蔬菜运输价格的前提下,限制北方的大棚数量(因反季节蔬菜欠缺绿色营养);定期进行土壤检测、深翻改良、灭菌杀虫,同时配套完善的电机设施;保证绿色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牛肉、奶基本价格,激发中年农民工返乡种田的积极性;在以点带面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绿色循环农业,造福子孙后代。

总之,尽管绿色循环农业(电机耕作、育苗套播、种养结合、家肥还田、蓄水喷灌、生物治虫)是一匹“治理水土污染,生产绿色食品”的“千里马”,但要想成功驾驭,还需要政府、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的重视和驯养。

猜你喜欢

治虫雨雪水蒸气
藏在空气里的水蒸气
悲伤的事就不说了
新闺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fabrics and fashion trends
雨雪天气城际站防止旅客摔滑问题探讨
农科110专家赴汾阳“治虫”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
秋蚕期桑螟防治的关键技术
秋蚕期桑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