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入点进行长文短教

2017-07-26钟伟文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6期

钟伟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切入点,实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标题、对比片段、细节、人物形象、阅读感受、关键词等切入,抓住带动全篇的关键点,精选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到长文短教。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 切入点 长文短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39-02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小说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的知识点多,可读性强。它们有着小说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而且篇幅往往都比较长。有3000多字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更有4000多字的《范进中举》、5000多字的《故乡》等课文。这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课堂上教师用心良苦地讲作者,讲背景,讲人物形象,讲故事情节,讲中心思想,讲艺术特色。一篇小说教下来,没有四五个课时没办法完成。可结果又往往事与愿违: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课堂变成了“讲堂”,本应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探究小说的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重点,大胆取舍

任何教师都不可能通过一篇文章就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突出重点,大胆取舍,不面面俱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凸显重点,尽可能地挖掘文本的魅力,深入浅出,更好地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选取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来教,以此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语文教学中有一种理论叫“一课一得”,就是说每节课不要面面俱到,而应集中学习一个问题,讲深说透就行了。笔者认为小说类长课文最应采用这种教法。小说这种体裁容量相当丰富,要做到面面俱到,一篇课文讲十天半月也是有东西可讲的,而讲得太碎太细无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所以,必须忍痛割爱,大胆取舍,这样方能做到长文短教,教而有效。

我们不能指望用一篇课文来完成许多目标,即使有些课文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要大胆而又谨慎地舍弃。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当然,舍弃并不是真的舍弃,而是临时把它“寄存”起来,在别的课文中再把它突出出来。文虽长,却可短教。

二、找准切入点,是长文短教的关键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巧妙地运用这些切入点,操作好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級教师钱梦龙也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

可见精心选择一个解读文本的切入点,对于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长文由于文字较多、信息繁冗、难以驾驭等特点,切入点的选择就尤为重要。如何选准切入点,做到长文短教呢?现浅谈一下笔者在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从标题切入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本的眼睛,甚至是文本的灵魂。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意思。正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一点看,准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也就成了阅读和理解文章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如《智取生辰纲》,我们从题目上就可以找到切入点:谁智取生辰纲?怎么智取?这两个问题一解决,就把吴用等好汉的智用天时、智用矛盾、智用计谋很好地探究出来了。再如《美猴王》,我们也可以从文题入手,找到切入点:文章为什么以“美猴王”为题?美猴王到底美在哪里?由此带动对全文的解读。

(二)从对比片断切入

许多小说在对比写法的运用方面非常精彩,如《范进中举》《故乡》等。教师应以对比处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领悟,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故乡》时,把“掌握主题思想,学会肖像描写”作为教学目标,抓住两处闰土的肖像描写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反复诵读有关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先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评述少年闰土的特点,再让学生联想:按照闰土现在的相貌,长大后会是什么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联想得合情合理,有的还借助自己熟悉的原型进行描述。接着引导学生集中阅读描写中年闰土的段落,对比其与少年闰土的反差,思考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这就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从细节切入

细节是无声的语言,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表现出作者善于提炼概括生活的功底。文章的细节描写常常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因为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命运遭际。如《故乡》,我们可以从闰土那双手的变化上突破:本是一双红润圆实的手怎么会变成松树皮般粗糙的手呢?这前后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接着带领学生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剖析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节奏快而效率高。又如《最后一课》,我们可以把切入点选在上课时的细节描写上:韩麦尔先生穿上一件平时不穿的漂亮礼服,课堂后边坐着一群不是学生的镇上人。这种反常的情形是怎样出现的呢?小弗朗士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上的最后一堂课呢?这一细节的引发,造成了浓郁的课堂气氛,引听者进入文章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从而很自然地领会到这最后一课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引起强烈的共鸣。

(四)从人物形象切入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可以说读小说其实是在读主人公,只有把人物读懂了,才能通过他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情感历程、思想变化等,了解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人文特点、民族风情等,也才能通过这些去感悟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知识,熏陶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执教小说《小男孩》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对主人公小男孩遭遇的自主品读,读到了一个由于父母离婚而变得无所依靠、寂寞孤独的近似孤儿的形象,感受到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困苦。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样学习该课的最重要的目标就已经达成了。

(五)从阅读感受切入

在教学小说《美猴王》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再让他们谈谈印象最深的一点,很多学生都对美猴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根据学生感受最深、兴趣最集中的一点来联系本篇最应把握的教学重点,确定本课的重点教学目标是“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去探究完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课堂活跃,很多问题在探讨中也顺带完成,学生的小说阅读分析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语言的组织思维能力也有了提高,同时还得到了美的熏陶。即使教学没有面面俱到,可教学效果真的很不错,跟之前的传统式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六)从关键词切入

每一篇课文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词语,有人称之为“文眼”。关键词是我们理解文章的切入点,是打开文章之锁的钥匙。《故乡》的切入点就是一个“变”字,可以由“变”而引出一连串的问题:二十年前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发生了什么变化?故乡的人又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然后引导学生精读深思,解读全文。

总之,切入点不一定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但必须是关键点,是能抓住局部而带动全篇的关键点。我们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只要精选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绳,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关键,结合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就能找到小说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做到长文短教。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