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图时代的语文教学探析

2017-07-25朱福芳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探析语文教学

摘 要:读图阅读正逐渐成为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给语文教数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拒绝文字、阅读产生误解和思维想象能力退化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处理好图像和文字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讀图能力。本文基于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就以上问题进行浅显的探析,以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读图时代;语文教学;探析

目前,读图阅读已成为当代人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读图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亟待反思和探析。

一、何谓读图时代

早在20世纪中叶,海德格尔就说过:“我们进入了世界图景时代,世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系列图景。”“读图时代”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1998出版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80后”在动画片、蔡志忠、朱德庸、几米的漫画陪伴下成长;电视、动漫、各种基本不依赖文字说明的漫画书包围着“90后”“00后”。形象直观的图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惊人的速度与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以独特的功能创建人们的阅读、学习世界。

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笔者曾经对所教五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喜欢图画呈现的比率高达80%。可以看出,图像以其生动形象、直观互动性更容易被人接受。因此,读图时代正在对以文字为主的语文教学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力。

二、读图时代语文教学的现状

当人类进入读图时代,当铺天盖地的图像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当人们每天都沉浸在图像世界里,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陷入人类自身设下的困境。

1.对文字的抗拒

“读图时代”的到来,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很难静心去阅读文字。因而,以文字阅读为主的传统的语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阅读文字成为一种有负担的事,不如通过直观的影像去了解名著。笔者曾经讲授曹禺先生的《雷雨》。在对《雷雨》的讨论中,对于周朴园、侍萍和蘩漪等形象,学生进行的讨论应该说是很热烈的。在学生的发言和作业中,不乏精彩的见解。但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与课文有出入。这些讨论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他们看了电视剧版的《雷雨》。学生的讨论,都是建立在经过演绎的作品上的。电视剧是很好看,可那是编剧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原作做了不小的改动。笔者不得不把讲授的重点放在了这个问题上。通过原著和电视剧的比较,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学生通过电视剧《福贵》,知道了余华的《活着》;通过斯琴高娃,知道了老舍的《骆驼祥子》等。学生的兴趣点不是阅读文字,而是捕捉直观的画面。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文字产生抗拒情绪。

2.对作品的误读

现代人的阅读心理由文字逐渐向图像转变。但以“呈现”为主的影像消解了原著中思想的沉重和所谓“哲理性”,读者有时会产生一种歧义性阅读,即误读。在语文教学中,这种误读经常出现。如路遥的《人生》,教材上没有原著,学生通过电影进行视觉的阅读,学生捕捉的是人物的爱情故事。当看到高加林给刘巧珍围上红丝巾时,学生哈哈大笑,感叹人物太幼稚;看到刘巧珍甜蜜的样子,直言她太傻。这就是感官带给学生的印象,抛开了故事的背景和文本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自以为是的感官接受,就会产生“误读”。

3.语文阅读中思维能力的退化

对于读图,人们反思最多的是在追求视觉快感的同时,其思想被图画所遮蔽。惟有读者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字作品展开想象,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才可能被还原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作者通过作品传达出来的深意才有可能被正确解码而被人们接受。

夏学銮教授认为:“图文书的畅销,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人们从中获得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在这里,图片遮蔽了文字,游戏取代了阅读,娱乐替代了思考。”笔者所教的是五年制大专班,所教课程为中国文学之现代文学部分,很多作品都是存目,即教材提供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文字作品。但他们最期待的是观看同名电影。沈从文的《边城》是节选,学生借助电影来理解小说的主题。电影的画面很美,人物也很美,观看之后,学生记住了里面的爱情故事和人物名字,却无法品读沈从文清丽、流畅、美丽的语言文字,也无法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生出不同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谈不上审美。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陷在图像当中的时候,他只是暂时忘记了自己作为智慧生物的特长——思考。

三、读图时代语文教学的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各种媒体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面对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阻挡,更不能回避,而是把语文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1.正确处理图与文的关系

读图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也为其提供了机遇。教师要发挥图的有限性,让它与文字进行互补。教师要明确图与文的关系,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图文互动,并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共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深切感受到,学生更加喜欢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也很好。例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课前找到北方秋天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根据课文内容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配上朗诵,学生感受北方秋天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利用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点评。

2.正确引导学生读图

读图需要引导,读图能力应该表现为:能真正读懂图画、图像,并领略其内涵,体味其精髓。现如今,面对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思维,并进行批判反思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首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感悟图像,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和图像达成共鸣。例如,要想让学生理解《人生》,就要让他们了解高加林所在的背景;想让学生理解鲁迅,就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图像的阅读不仅要理解其表层的意义,还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领略其深层意蕴。例如,在《祝福》中,学生看到的祥林嫂不仅是无人问津的、改嫁两次的寡妇,而是千千万万个受着封建礼教压榨的旧中国女性。

最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信息时代图像鱼龙混杂,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以活泼、健康、深刻、隽永为标准去审视图像。例如,在看电视剧《福贵》时,要看到历史的变迁以及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从福贵的活着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活着。

总之,在读图时代,如何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者关注的教学重点内容。当图像可以把深邃的哲理思考传达给普通大众时,它会成为读者阅读文字的有益补充。简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处理好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图文共存将成为有利于学生思考人生、体察社会和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2](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张永清.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策略[J].求是学刊,2005(3).

[5]李培林.读图时代与教育技术创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作者简介:朱福芳(1977— ),女,山东单县人,硕士,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欧美文学、幼儿文学。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探析语文教学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