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7-07-25周晶瑾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秦兵马俑兵马俑评析

周晶瑾

一、检查、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疏通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穿越历史,看一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感受“威武之师”。老师吹响了号角,同学们愿意一同前往吗?

生:愿意!

师:旅游攻略做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成语: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举世无双 惟妙惟肖 目光炯炯 若有所思)

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成语,师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师:战车千乘的“乘”应该怎么读?

生1:这个字有两个读音shèng、chéng,此处应该读shèng。

生2: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知道,在古代,4匹马拉一辆兵车叫做一乘,车上甲士有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个人。

师:那千乘就是?

生2:1 000×100。

师:对,有近3 000个甲士,外加97 000个拿着武器的士兵和后勤人员,当时就是这么计算的,这说明什么呢?

生:兵车很多。

师:我们要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渠道?

生3:可以查字典。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所向披靡”一词的意思,“所向”是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是指溃败,这个词语是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梁书·萧确传》中提到“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惮之”,这里是告诉大家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都被扫空,形容战事或竞赛中没有对手的境界。

生4:在阅读描写战争类文章时,我结合上下文知道了“南征北战”这个词语的意思,它是指转战南北,形容经历了很多战争。

师:同学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理解成语的含义,做得好!其实,这也是我们学会学习的第一步。

【评析】小学中高年段要求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执教老师根据文中词语的特点,联系词语背后的典故,精讲几个成语的含义,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字词和历史的兴趣,还达到了理解词语含义的双重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执教老师在点评时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给予了关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整體感知课文,理解关键词句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文中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边读这段文字边画出文中出现的数字。读完后,在不看原文的情况下,你能回答出空缺的数字吗?(课件出示文段填空:兵马俑总面积近 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米,南北宽 米,总面积 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

【评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默读速度的要求是,一分钟不少于300字。在一定时间内,学生读完课文并且能够捕捉到文中的关键信息并复述出来,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师:同学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1:鸟瞰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看这个画面(播放课件,从高空俯视的角度呈现兵马俑的全貌),你看到了什么?

生2:兵马俑很壮观,又多又整齐,让人叹为观止。

生3:兵马俑真大!我们从这一头肯定无法看到那一头,从高空俯视,能看到它的全貌。

生4:我去过兵马俑一号厅,感觉就是老师给我们看的这个画面。我走了整整一天也没把这个厅的所有东西看完。

师:鸟瞰是指从高空——

生:俯视。

师:(课件出示文字:兵马俑总面积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这么大。)我们上体育课时围着篮球场跑步,感觉如何?

生1:太累了!

生2:我曾经跑了5圈。

生3:据我了解,操场一圈是300米,几圈跑下来,我已经快断气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兵马俑一号厅,假设有50个300米。你要走完它会是什么感受?

生4:走完整个厅或许要一个上午,如果边走边看,不到一个小时可能就累了。

生5:走的时候肯定会看兵马俑,如果仔细看,可能一整天都走不完。

师:一整天都未必能看完,何况还是走马观花。兵马俑一号大厅已经是这样的规模了,那么所有的大厅加起来有多大呢?课文用了一个词语——

生:规模宏大。

师:对,当我们希望形象地描述一种事物时,往往会引用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事物进行对比,让读者产生联想并准确理解。下次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时,也可以尝试联系大家熟知的事物,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师:我们现在所在的阶梯教室大概可以装下几个咱们班的教室呢?

生1:阶梯教室这么大,至少能装下3个教室。

【评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文中的数字和词语体会兵马俑的“宏大”,得出不仅大而且是巨大的结论,接着提示学生思考,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即运用大家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或者用数学进行说明,这样能够让人更容易理解。

三、学以致用,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4人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把感兴趣的部分挑出来细读,然后分享阅读感悟,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介绍兵马俑?

师:有不明白的知识点吗?

生:鹖冠是什么?

师:(课件出示鹖的图片)鹖,性好斗,至死不却,武士冠插鹖毛,以示英勇。

学生汇报阅读成果。

生1:我最喜欢的是将军俑,因为将军是一个军队的首领,他的气势让人心生敬意,文中使用了4个成语描述将军,如身披铠甲、昂首挺胸、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读了之后感觉他们就站在眼前似的。

生2:作者用了贴切的词语形容将军俑的风采,这让我知道积累成语的好处。课件中的图片让我联想到两个词语:气宇轩昂、挥戈上马。

生3:我也喜欢将军俑,拿破仑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再说士兵的收入肯定不如将军高,所以,做将军一定很棒。(众人笑)

师:估计你的推测是正确的,不过高收入的背后他需要付出的是什么呢?

生1:要打赢仗,要对人民有所交待。

生2:要保护好自己的士兵,有勇有谋。

生3:要十分努力,如果将军打了败仗,那么国家有可能沦为殖民地。

……

师:一个军队的核心指挥来自将军的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败,还关系着千万战士的生命,所以,将军责任重大。

生4:我喜欢武士俑,他们身材魁梧,感觉十分威武。

生5:我喜欢骑兵俑,他们挥鞭上阵,英姿飒爽,看得出都是训练有素的勇士。

……

师:同学们,作者在介绍这些兵马俑时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文中用了很多四字成语描写兵马俑的外形。

生2:除了外形描写,还有作者对兵马俑的评价。

生3:作者使用的词语形象生动,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想象出他们的样子。

师:对于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所见+所想”。我们对所游览的景物有所感触时,可以借鉴这样的表达方法。

师:按照“所见+所想”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其他的兵马俑,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想象描写。

学生练习写话并分享写话片段。

生1:看着这个头戴双卷尾鹖冠,身着双重战袍的俑,我想他一定是位将军。瞧,他双手交叉叠于腹前做拄剑状,不时望向远方,显得气度非凡,仿佛已经想出了一条妙计。

师:看来这位将军已是胜券在握。

生2: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腿跪地,上身挺直,双目凝视前方,双手紧握弓弩,随时准备射击敌人,被他瞄准的敌人估计很难逃脱。

生3:他右手下垂,左手牵马缰,上身穿着披甲,下身穿着短皮裙,神态机警,我想象着他飞身上马,驰骋沙场,杀敌无数,一定能够立下战功。

师:我认为加上一句“腰束革带,脚登轻便皮靴,头戴小皮帽”会显得更加英姿勃發。

【评析】学生通过理解文本关键词,结合图片,从所见到所想,领略兵马俑的风采。这部分教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兵马俑的壮观,而且使学生对古人的智慧无比的敬仰。另外,在教学中开展写话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总结全文,激发实地观看兵马俑的情感

师: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机会到西安一睹兵马俑的真容。

【评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回顾,执教老师在课中开展读中练说、读中练写、读中思考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兵马俑的兴趣。

【总评】

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基于编写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学情,执教老师在预习环节要求学生搜集与兵马俑有关的资料,并在课中呈现大量的史料和兵马俑图片。在汇报环节,学生对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总结出作者运用了“所看+所想”的写作方法,执教老师再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其他的兵马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言语样式,同时也是语文知识自成的一个相对体系。这个体系涉及的知识很多,到底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取决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发展需求。在这节课中,执教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深入挖掘教材,对于学生已知已会的不讲,但在学生能力提高处则不遗余力。比如,为了让学生感知兵马俑坑规模宏大,体会作者用比照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特点,执教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从理解课文句子入手,再引申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后总结方法,迁移运用,落实语用训练。

可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语用”,在何处“语用”,关键在于教师正确认识语文活动需要用到什么样的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优化知识的获取方式。

(注:该课例曾获广西小语学会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秦兵马俑兵马俑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评析复数创新题
秦兵马俑旅行攻略
兵马俑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基于力矩平衡原理的秦兵马俑重心测量及临界地震加速度计算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