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研究

2017-07-25钟丽华王云雷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资源化全过程垃圾

时 颖 杜 菲 钟丽华 王云雷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 300410)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研究

时 颖1杜 菲2钟丽华1王云雷1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 300410)

面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低的现状,分析总结了各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全过程管理思想,并构建出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对各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能进行分析,最后对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运作提出了建议.

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资源化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家层面对城市化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逐步提升,然而在一片大好形势背后也存在一些隐患.城市离不开建设,尤其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城市存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由此产生的大量的建筑垃圾由于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市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怎样使建筑垃圾这一“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物尽其用,发挥最大价值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如何有效的处理建筑垃圾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许多发达国家较早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事实证明,“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所谓资源化,是指对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采取分拣回填、重新加工制备建筑用砖、水泥、沥青等方式,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使其成为新的建筑产品.其处理过程如图1.

图1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过程

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新技术等方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在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与发展.据统计,日本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做的非常成功,目前其整体资源化率已超97%;美国、欧盟等国家也在建筑垃圾的处理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达90%以上.相较而言,由于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研究较晚,我国整体上还处于由垃圾填埋处置逐步向资源化利用过渡的转型期,虽然从不同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仍低于5%[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1 国外成功经验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经验进行分析,笔者从法律、监管、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我国的资源化管理现状分别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1.1 完备的法律体系

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内容全面且分类细致,可操作性强,涉及到建筑垃圾的产生、清运、处理、再利用的全过程.如日本的《建筑再利用法》,对旧建筑的拆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由专业队伍对不同的建筑材料分类拆除,以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并在此过程明确界定了相关参者与及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便于管理[2].美国的《超级基金法》规定:各施工单位要对其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负责,不得随意倾倒,影响环境,否则会给与相应的罚款[3].在我国,一系列关于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多数主要是为了预防污染,并未考虑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全过程,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因而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的指导性还存在欠缺.

1.2 有效的监管机制

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源头治理.在建筑垃圾产生之前做到事前控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垃圾的排放,并卓有成效的建立了各自的监管机制.日本在建筑垃圾的运输方面,为了防止相关单位对建筑废弃物的非法处置,采取了传票制度,有效的促进了建筑垃圾的规范化处理[4].丹麦政府对建筑垃圾的排放采取了税收制度,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排放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有效的遏制了乱排乱放现象,提高了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5].在我国的建筑垃圾治理监管体系中,不同的省市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参与管理的部门不止一个,部门之间的权责范围界定不清,在监管过程中会出现多头领导或不作为现象,不利于协调管理,监管效果未达到预期.

1.3 积极研发技术,推广再生产品

再回收利用技术及再生产品的推广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建筑垃圾实现循环利用的有力保障,各国都在此环节进行了探索.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在每个地区兴建规模较大的再生骨料加工厂,并规定将这些再生产品应用于政府投资项目[6].日本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实行了环境标志,并规定了质量标准,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力,鼓励再生产品在社会上的流通与使用.在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正处于过渡阶段,因研发资金缺乏、政府激励政策不足、建筑垃圾责任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由于缺乏质量标准及认证,再生产品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本属于微利企业的资源化企业发展受限.

1.4 建筑垃圾治理产业化

纵观各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已不再是废弃物,而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在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中,各相关部门协调有序,真正实现了建筑垃圾价值的最大化,降低了环境与资源的矛盾,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缺乏全面指导和系统规划,资源化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利润偏低,效益不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经营相对艰难.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2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

2.1 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构建

建筑垃圾的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建筑垃圾从产生、清运、处理到再利用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有不同的管理任务,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严密系统的管理流程,这就是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7].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所有环节的系统化整合,不断进行管理循环就逐步形成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这样一来,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减少,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建筑垃圾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利用,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处理环节多、涉及面广,而且涉及的行为主体多,包括政府、设计单位、开发商、施工单位、资源化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等,建筑垃圾虽说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但其处理工作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能否按照系统的观点协同管理、各自尽分内职责,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垃圾的处理效果及资源化水平.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如图2.

图2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2.2 各参与主体分析

(1)政府.

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运作模式中,政府处于中心地位,与其他所有参与主体都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采取监督、管理、激励、宣传等措施来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使得整个系统有效的运行.

(2)设计单位.

对于一个建设项目,建筑物的标准、规模、所用材料要求等都是在设计阶段完成的,施工现场就是照图施工的过程,所以说,设计阶段对工程施工影响最大.研究表明,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和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最好时机就是设计阶段.因此,加强建筑设计师的标准化和减量化设计理念,选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对于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具有重要意义.

(3)开发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主要负责前期的决策和管理.它是连接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桥梁,向设计者提出减量化的目标和要求,在实施阶段监控施工单位的执行情况,自身需支付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作为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者,建设单位应加强建筑垃圾优化处理的责任与意识,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

(4)施工单位.

施工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建筑垃圾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施工单位是控制建筑垃圾产生的直接环节.因此,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选取耐久性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来限制建筑垃圾的产量,加强现场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建筑垃圾减量化理念,并尽可能在现场消化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废弃物,以减少后期分类回收处理及再资源化的成本.

(5)资源化企业.

在建筑垃圾产业链中,资源化企业负责分类回收现场难以再重复利用的建筑废弃材料,并通过再加工技术制作可重复使用的再生产品,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政策的扶持、先进的再加工技术、质量过硬的再生产品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度是其快步发展的关键.因此,资源化企业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来实现共同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目标.

(6)科研机构.

科学研究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得以顺利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技术研发,科研机构可以为资源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的咨询服务,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提供参考依据.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密切合作,不断产生新技术来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7)社会大众.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系统中,公众不仅是监督者也是消费者.资源化产品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大众,只有公众消除了顾虑接受了再生产品,才会刺激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利于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大众不熟悉的产品,政府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广泛应用.

3 运行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建议

3.1 健全监管机制

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要坚持全过程的管理思想,最主要的是做到源头控制,也就是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其直接负责单位是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嵌入监管机制,如重视可行性研究的垃圾处理方案,优化设计,注重现场管理,限制垃圾产量,严控验收等等.政府站在全局的角度,切实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规划,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以利于协调管理.

3.2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

企业是逐利的,要促进其自觉积极地进行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资源化产业处于起步时期.政府可采取综合运用信贷优惠、财政补贴、降低税收、绩效奖励等手段引导建筑企业在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而对于资源化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投入科研基金,对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专项奖励,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促进再生产品的市场推广.

3.3 创建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平台

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搭建一个公共平台来加强信息流通.该平台可以定期发布各企业内部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以及各城市的垃圾管理信息,包括政府出台的各项新的政策.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中,社会大众不仅实施了监督权利也有了反馈渠道,通过全民参与,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3.4 加强宣传教育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由于我国的资源化产业还不成熟,公众认知较少,因此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加强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必要性,了解再生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其接受并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此外,广大市民还可以发挥其监督作用,使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得以规范化发展.

4 结 语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资源化处理是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相比于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资源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全过程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具有源头减量化,各阶段管理精细化等优点,是处于资源化产业起步初期的我国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1]杨卫国,王京,暴雷,郭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1(12):100~102

[2]朱东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庞永师,杨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研究[J].建筑科学,2003(2):77~79

[4]Sclafane,S.Insurers‘Green Up’gray coverage areas[J].National Underwriter Property&Casualty,2010(1):12~16

[5]刘桦,雒新杰.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技术,2012(4):313~315

[6]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2):38~41

[7]低碳经济视野中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model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SHIYing1,DUFei2,ZHONGLi-hua1,WANGYun-lei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Zhangjiakou 075000;2.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Tianjin 300410)

Fac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w level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hina,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puts forward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thought,builds up the model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and analyz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each participation main body.Finally,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are put forward.

construction waste;whole process management;recycling

2016-11-25

时颖(1988-),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10.3969/j.issn.1008-4185.2017.02.025

F 2

A

猜你喜欢

资源化全过程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垃圾去哪了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