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24吴玮琦

读天下 2017年20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经济社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更加追求享受生活的模式。中国产业也在不断转型,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也得到了中央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也看到了原来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各地开始响应政策,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兴起也带动了人才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又开始热炒。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社会

一、 前言

时代发展让我们看到旅游管理专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所以也就意味著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中国坚持“四个方面”和“五位一体”的发展政策,空气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有了初步成效,也就意味着中国对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发展将投入更多。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新时期旅游教育的研究和培养专业型人才有助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滞后。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公共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这些是各个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课主要有大学语文,微积分,管理学类课程,经济学类课程,文化学类课程,旅游学类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等,专业课主要饭店管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旅游专业英语,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等实习与技能课,定期的旅游企业实习,通常放在毕业的最后一学期,有的院校将实习时间定在入学后的。以上四个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构成大致为10%~15%的公共课基础课,约40%专业课,约15%的实习与技能。这个模式是我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的,当时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但是这个模式到现在没有变化,已陈旧,脱离现实,有的缺乏前沿性,而且课程设置与旅游业发展变化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专业课程设置面过窄,不能涵盖当今旅游行业的实际内容。

三、 国内外旅游模式比较

国外旅游教育发展较早,当时是世界各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因为国家的不同,各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样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后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一般而言都是根据各自的旅游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美国内华达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是美国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力量和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有旅游与会议管理系,宾馆管理系,食品与饮品管理系等。就旅游与会议管理系而言,又分五个专业方向,课程有世界文化与酒店管理,集会与娱乐园管理,游船管理等。会议管理专业开设如贸易展览运营,展览服务后勤,国际博览会管理等课程。俱乐部管理专业,娱乐与节目管理专业,课程有宾馆娱乐,途中娱乐,目的地公司管理,产品布展管理,酒店与赌场营销专业。对比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我国专业设置过于粗略,实践性不高。内华达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的旅游专业课程门类具体精细,涉及行业广泛,许多与旅游相互交叉的或旅游边缘的行业都成为旅游专业的范畴。课程设置极具特色,旅游产业的现实活动紧密联系,带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直接联系,学习已为就业上岗挂钩。大背景来看目前我国由于许多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学生对于旅游管理的学习还暂停于理论知识,少部分的学生有所实践,但是并不如外国那么系统。学生对专业认知模糊,对于专业方向的了解也很低。这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所以国内各普通高等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有很多探讨,也已经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模式。

四、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探索

比较国内国外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我们应该修正原有的培养目标,随着形势的变化已不能仅局限于培养国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更应从历史与时代高度审时度势培养国际旅游管理部门,国际旅游企业,旅游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不能只仅仅培养成为中国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要调整原有课程的结构与模式。

(一) 旅游市场导向

深化了专业旅游管理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重视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基础薄弱的人才,要建立饮食保健、景区规划和开发、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管理课程的不同方向,让学生从自己的成长环境出发进行选择;指导学生明确择业方向,做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 加强校企合作

要学习和研究高校拥有的丰富的人力资源,集成现有的学校设施,同时,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让信息和资源共享。学校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合作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管理诊断和产品开发等服务,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的教学和应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让学术更实用,使关键的内容转换成生产力。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实习材料和动态市场信息,并获得员工培训、企业诊断和产品开发等服务。

五、 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我们应合理开发人员培训的目标和计划,并尽快按照旅游行业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抓住机遇,努力摆脱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尝试,同时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旅游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作者简介:

吴玮琦,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经济社会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