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子湖畔,旧时风物

2017-07-24蒙蒙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桂子妙处湖山

蒙蒙

古往今来的杭州客,多半是被西湖牵绊住了脚步,连白居易也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也难怪,四时风光皆有其妙处,随时到此,皆可一游。这一游,便游出了许多故事,前有古人唱罢的离合,后有来者演绎的悲欢。

而我只是个看客——看苏小小乘油壁车而来,与她的阮郎相会在西泠桥畔;看白蛇入世,一眼瞥见那撑着油纸伞的少年;看梁祝依依惜别,在长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几遍……西湖的水,不知洒入了多少情人泪,焉能不美?

湖水本是常见的,但配上四围的山色便成了绝佳之处,再加上古今雅士赋予的传奇色彩,这一片湖山,从此睥睨天下。

西湖的群山中,有一座很特别,它个头不高,却爱特立独行,不与群山为伍,偏要步入水中,站成一座孤岛,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孤山”。它虽遗世独立,世人却不愿弃之不顾,修了一座西泠桥将它与陆地连在了一起。苏小小曾居此处,死后亦葬在桥畔,与湖山相伴。林逋晚年结庐孤山,在此养鹤植梅,“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门前的童子便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想来孤山有佳人、隐士以及后世的诸多文人墨客为伴,也是“孤”不起来了。

我从山南拾级而上。一路行来,只看到零星几个游人,偶遇一亭,有丝竹之声,原是几位老者聚在一起练曲。走到人迹罕至处,看到满山落花,那些花,我不识,只觉得它们红得楚楚动人。我将落在阶上的花瓣一一拾起,放入道旁的草丛中,免被往来游人的践踏。

湖上的风吹来,树影婆娑,我倚在山石上歇脚。一时兴起,作了首小诗:“孤山闲行客,不识梅鹤翁。幽微灵秀处,拾得旧落红。”

从孤山上下来,到湖边小坐,想象昔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景象。柳永的这首《望海潮》构建了我最初对杭州的印象,此詞历来被人称道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前我并不觉得这近乎白描的笔法有何妙处,直到我听到了“满觉陇”这个名字。

曾听一位杭州的朋友说起,那是一条隐于西湖之南的山谷,每逢秋至桂花开时,香满空山,花落如雨,故又有“满陇桂雨”之名。我喜欢桂花的甜香,常在秋日嗅着一缕香去寻一棵桂树,徘徊许久,不愿离去。听她说起那满陇的桂花,虽未见,但已是满心欢喜。她说小时候,同母亲一起到山上去采桂花,回来制成酥酥糯糯的糕点,脸上露出纯真的笑容。

“三秋桂子”的背后,竟然是这般活色生香,更何况是被吟咏多次的“十里荷花”!这一笔,将西湖夏秋两季的风物之美,尽收其中,那是一种看得见的美景,嗅得到的清香,尝得到的甜糯与品不尽的意味悠长。这一切,未到过西湖的人,不会懂。

从杭州归来,某日午后,泡一壶龙井,配一碟桂花糕作茶点。咬一口桂花糕,呷一口茶,龙井的甘甜冲淡了桂花糕多余的甜腻,只留两段香,一在舌上,一在喉间。窗边吹进一缕风,心头一阵恍惚,仿佛又置身于西子湖畔了。

猜你喜欢

桂子妙处湖山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公开表扬的妙处
探寻字源妙处多
桂花
采桂花
湖山融沧海 一揽天下奇
湖山真意
湖山融沧海一揽天下奇
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