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7-07-24王丽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

王丽华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 030024)

碎片化阅读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王丽华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 030024)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手机的极大普及,网络信息的爆炸涌现,随之而来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日益盛行。这一现象的出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阅读,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本文通过大量的事例,客观地分析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劣,并且利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以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详细统计了近年来出入图书馆的读者数量、读者借还书量,图书馆网站访问量、图书馆数据库点击量等等,客观地指出了碎片化阅读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为师生的良好阅读,营造一个积极的绿色环境。

碎片化阅读 高校图书馆 数据库 微信公众号 机遇 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为信息发布和知识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电子媒体成了当今获取信息、阅读文献、交友互动的有力工具。“碎片化阅读”一词一时间成为了高频词,它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碎片化阅读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碎片化阅读有其消极的一面,必有其存在、发展的积极作用。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是当今碎片化阅读的主力,如何正确引导他们阅读,是摆在高校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1 碎片化阅读引来学者的不同看法

1.1 持消极态度的说法

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有些内容不可靠,容易误导读者,读者去甄别信息的真伪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资源多偏向于资讯类和娱乐类,缺乏深度和连贯性。这些浅层次表面化的信息,难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深思。长期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势必会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网络上方便的提问、互动、搜索使人们养成依赖习惯,不容易形成深入思考、理性选择、系统积累的知识结构。碎片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读者不能深入地、系统地阅读文献。碎片化阅读可能引起读者的惰性依赖[1]。

1.2 持积极态度的说法

网络阅读降低了阅读门槛,可以快速、及时、便利地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长此以往也能不断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并且网络阅读更注重分享和互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丰富的资源,快速的更新,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兴趣。

碎片化阅读可以充分利用人们零散的时间,或者是躺下休息的时间去吸收知识,去交友。许多自媒体不光设置有文字阅读,还有有声读物。这些都是传统阅读所不能的。国内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自2013年3月手机客户端上线后,到2015年底,用户规模突破两亿[2],音频总量超过1500万条,单日累计播放次数超过5000万次[3]。

1.3 客观评述碎片化阅读

1.3.1 碎片化阅读的古往今来

其实传统的科普读物、专题讲座、实用技术、故事梗概,众多的检索刊物、题录以及一本书的简介、前言,一篇论文的内容提要等等,初衷都是以简短的内容,对作品做一精炼介绍,让读者利用短的时间,尽快地找到、选择需要的信息,这些就是传统的碎片化阅读。当今碎片化阅读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热议和重视,始作俑者就是互联网络的全面覆盖,智能手机的齐全功能,自发媒体的爆炸涌出。信息的爆炸呈现,资源的真假难辨,人们盲目参与、互动、阅读,不仅仅占用了大量零散时间,也分散了大块的时间和精力,低头族、手机控随处可见。

1.3.2 碎片化阅读的扬长避短

门槛低廉、方便快捷、时间灵活、读听并用的网络学习,的确很容易吸引人们。使得人们不用再去背诵一些知识。先入为主的印象,也让人们不愿再去看书,费脑改变一些认识,挖掘本质东西。这样长期下来一定会有懒惰的依赖,对知识的掌握不会很深入和准确。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没有深入研究习惯的人,以及不需要钻研一定学科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涉猎某些方面,学到一点知识,有一点长进,这样一个方便、快捷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何乐而不为。对于有自己专业的人士,在茫茫众多的媒体中,筛选出哪些是茶余饭后填漏补缺的、哪些是对专业有引导的,哪些该长期坚持关注的,哪些是泛泛了解的这样的补充无可非议。事实上有些自媒体不只满足于一时用刺激内容来吸引大众眼球,碎片化阅读发展也在日趋成熟完善。有不少自媒体在致力于做一个好的知识运营者,将庞大、繁杂的内容,用精炼、精彩、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们在短暂自由的时间段,掌握需要了解的知识。它们的学习内容也是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他们在利用人们零散的时间进行着系统的知识传播。在他们的平台上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定期捧出一个话题,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事件,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不仅有文字,还有视频、音频,躺在床上,关掉电灯,也可以倾听、思考,即使对某些方面知识缺乏,也很有一种冲动,想得到有关的书籍捧读。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自媒体能做到将一本很抽象的书籍,一天售出4万余册,不能一概而论说碎片化阅读定会削弱人们传统阅读的习惯,碎片化阅读完全可以起到导读的积极作用。

1.3.3 碎片化阅读的交友需求

人是个社交动物。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方便的移动互联网,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参与交往,根据自己的爱好、时间、情绪可以随便参与,不受任何约束。有个自媒体短短两年受众达到六百多万人。每天约定早上60秒的见面时间,谈一个话题,定期一个长话题,让人受益匪浅,这样的碎片化阅读好友备受关注。

昔孟母,择邻处。网络信息大爆发,信息、媒体同样需要选择。肖锋的一段话说得在理“深与浅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资讯的漩涡中学会自救、冲浪,然后享受”。“浅实质是轻松、轻快、轻灵。浅与深每个人可根据职业、立场、心态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毕竟,选择的自由,这是浅阅读时代的最大的进步。浅阅读保持速度,为不与时代脱轨”[4]。

2 碎片化阅读对高校图书馆的挑战

2.1 图书馆有关数据统计

以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馆藏纸质图书230万册,期刊3000多种,网络数据库60多个。近年来有关读者入馆借阅率和数据库访问量统计如下。

表1 读者入馆借阅率和数据库访问量统计

从表1看出:(1)2011年入馆读者数是四、五十万,全年借还书总量是七十多万。可见入馆的读者平均每人借还图书1.5册。(2)2012年以后,入馆人数急剧逐年增多,2012—2015年年接待读者人数都是两百多万,但是入馆读者平均每人借还图书不足0.1册。2012—2015年读者入馆人数较2011年增加了将近五倍,但是入馆读者借阅图书人均下降十二倍到二十多倍。(3)2013年图书馆换了新的系统,因此只统计了2013—2015年网站及数据库的访问量。2016年数据库数量有所变化,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2013—2015年,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每年是八、九十万,图书馆数据库点击量每年是八、九百万,访问图书馆网站的读者,对图书馆数据库的点击率是人均10.5次左右,到2015年有所下降。

分析:(1)2011年读者进入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借还书,借还书是图书馆服务于读者的传统的重要内容。2010年图书馆改建装修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可能的增大读者学习场所和增加学习座位,有空间就设置舒适的座位,并且引进了人性化的座位选择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读者多的区域都铺设局域网,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来此研习。(2)图书馆藏书量很高,但是相对每年接待上百万的读者,每年的借还书量很少,说明大量的读者在这样的舒适的环境下做功课、做科研,也不乏有不少的读者利用有利的环境在手机上进行碎片化阅读。(3)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很多,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量是很小的,2013—2015年访问量是八十多万,对于拥有四万多读者的大学来说,人均每年访问量仅20次,365天只访问20次,花费大量经费的有价值的数据库太可惜了。如果按表1统计,访问一次图书馆,就有10次点击数据库的可能,那么四万多读者若每人每年能有200次访问图书馆,那么年点击数据库的频率就是八、九千次,可见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2.2 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全民移动阅读

表2 2009—2016年全民数字化阅读统计

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可见数字化阅读方式逐年增加。

2.3 碎片化阅读减弱了师生纸质阅读

借还图书、查阅期刊,历来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要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和网络信息的爆炸涌现,冲击着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读者喜欢图书馆的舒适方便的环境,但是读者的注意力已经大大地偏离了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

为了弥补纸质资源的不足,图书馆花费大量经费购置了内容全面的数据库。2010年为了方便读者工作学习,图书馆和学校的网络中心同数据商共同努力开通了远程接入系统,读者随时随地就可以享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

入馆读者平均每人借还图书0.1册左右,这些还不包括有更多的读者没有光顾图书馆。对于拥有四万多读者,人均每年访问图书馆网站20次。这不能不说是移动互联网给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挑战。

3 碎片化阅读带给高校图书馆的机遇

3.1 重视碎片化阅读的研究

表3 截止2016年主题锁定“碎片化阅读”

在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截止到2016年底,主题锁定“碎片化阅读”检索到297篇有关论文。碎片化阅读的论文逐年增多,碎片化阅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主题二次锁定“图书馆”的论文共30篇,其中刊登在图书情报刊物的相关论文共18篇,占总数的60%。可见碎片化阅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图书情报界的高度重视。

3.2 碎片化阅读与图书馆优势有机结合

3.2.1 占用师生碎片化阅读时间,融入所订购的数据库

来图书馆研习的读者,有一部分同学是在搞科研,因此要用到数据库。作为图书馆人,一定要对每个数据库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数据库的研究内容不可能完全明白,但是对每个科研数据库的特点、变化、动态要时时跟踪。数据商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数据库,应互联网的发展特点,许多数据库都设置了二维码,及时推送消息,这些图书馆人应最先掌握。

研习的读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图书馆做自习,这样他们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可能性最大。图书馆人要将数据库中那些社科方面做得好的数据库,及早、及时介绍给读者。例如: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设有APP客户端。上面有唱片、电台、视频、剧院、有声读物。有声读物里资料很全:唐诗、传纪、宋词、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莎士比亚、其他作家、经典文学、诗词、哲学、音乐家传记、艺术、史诗、历史、文集/诗集、选辑、初级历史、非小说类、文学、初级非小说类等等。不少内容是英文,有些伴有英文翻译的原文,对学习英语是很好的一种途径,既学习了有关知识,也加强了英语听力。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上内容也很全面。如右图用学校一卡通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登录,可以添加、搜索需要的内容。很多数据库尽管没有必要设置APP,但是为了更多的宣传产品、更多的吸引读者,他们都设置了公众号。

高校图书馆花了大量经费,购置了内容全面的数据库,图书馆应分若干小组,去熟悉若干个数据库,及时把动态推送给读者,让读者根据他们的研究、爱好及时准确地选择好数据库。从而使数据库的利用,融进读者的碎片化阅读中。

3.2.2 搭乘全民碎片化阅读趋势,推荐有价值的自媒体

碎片化阅读是应运而生的,阻挡不住就应合理的放流。高校图书馆有资源,高校有众多的新生代,合理的引导学生去有效阅读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因为82.92%的大学生认为校园中的微信公众平台、博客等阅读推广活动促进个人的碎片化阅读[9]。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们应接不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指出,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对读者有启发、有帮助的自媒体屡见不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窗口。图书馆人不仅要熟悉馆藏资料数据库,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体,图书馆人有责任下功夫去学习把握,那些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媒体客户端,要及时的推荐给他们,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让学生少走弯路。

3.2.3 引导读者碎片化阅读理念,建构易交流的公众号

不少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平台,这是和学生接触最及时最近的窗口。平台上不仅仅局限学生查阅自己借阅的信息,以及阅读率排名的图书。还应将数据库的资源动态、整合等信息,以及网络媒体的好的信息及时在平台上推送给读者。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你荐、我购、他展”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平台上随时的荐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荐购者优先借阅更让读者踊跃参与。“星期五讲座”成为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骄傲品牌,定时奉献给读者优秀讲座,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给了读者一个很好的引导。

4 小结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岁人群占40.3%[10]。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学习阶段,多数生活在校园,舒适的图书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学生。图书馆不仅在设施上提供满足,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网络全覆盖,充电设施齐全方便。图书馆人更重要的是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利用不受时间、距离限制的微信平台,给学生指明一个个方向、通道。不光满足于荐购,还要带动学生推出更多的荐读、荐看、荐听、荐讲、荐学等等。让学生在茫茫信息大海中,不至迷失方向,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

〔1〕 段志兵.巧对碎片化阅读需求,优化科技图书设计[J].中国编辑,2012(5):29

〔2〕 “喜马拉雅FM”余建军,陈小雨:2年撬动2亿用户的“2架马车”[DB/OL].[2015-12-21].http://mt.sohu.com/20151221 /n432089884.shtml

〔3〕 喜马拉雅FM入驻shout 1500万条声音能为时尚玩咖们带来什么?[DB/OL].[2015-11-17].http://mews.sina.com.cn/o/20151117/doc-ifxkrwks4070215.shtml

〔4〕 胡海燕,蹇瑞卿.阅读新趋势挑战图书馆导读工作[J].新世纪图书馆,2011(5):15

〔5〕 杜羽,刘彬.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4-04-19(009)

〔6〕 刘彬.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4-04-21(009)

〔7〕 刘彬.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4-04-22(001)

〔8〕 卢宏.近五次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4(1):72

〔9〕 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6):82

〔10〕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DB/OL].[2015-04-20].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hw/y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Fragmentation Reading to University Libraries

Wang Lihu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he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explosion, the phenomenon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became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on is affecting people’s traditional reading and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 Through a lot of examples, the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Taking Taiyu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uses Huiwen litera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makes a detailed statistics of the total visitors in and out of the library, total book loans, library site visits, library database hits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 Then, the paper objectively points out the impacts that fragmentation reading brings to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exist. From the CNKI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 statistics, the study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great atten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How to combine the positive side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o as to create a positive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agmentation reading; University library; Database; WeChat public number; Opportunity; Challenge

G252.2:G258.6

A

王丽华(1963-),女,副研究馆员,本科,发表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数据库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