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凤溪半边街建筑群修复及更新

2017-07-24凌颖松

居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街巷风貌古镇

凌颖松

[摘要]位于成都以东47kin龙泉山脉中段东麓上的金堂县五凤镇,拥有优秀的山水环境资源和良好的古镇历史文化资源。曾为物资集散中心的五凤古镇现今迎来了文旅发展大趋势。需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优势,在保护生态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顺应区域发展趋势,进行合理有序的更新。

[关键词]五凤古镇;历史建筑群;修缮改造;功能更新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072-02

1成都之五凤

五凤古镇距离成都47km,是成都市著名“十大”古鎮之一,也是成都周边唯一的一处山地古镇。五凤是旧时成都小东路的要冲,首要物资集散地,曾是沱江河、黄水河的重要码头,后来水路交通逐步被陆路交通取代。目前成渝铁路穿五凤镇境内且设立四级货运站,周边围绕成南高速、成渝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成都第二国际机场高速公路。

五凤古镇原名五凤溪,始于汉,兴于唐宋,清置场镇。五凤镇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是金堂县三大建制镇之一。《金堂县志》记载:“石城山即云顶山自黑峰寺以下,山极屈曲,一路山山葱郁,绿水长流,遥望之若冲霄五凤。其峰有五,形似五只凤凰,五凤之间有小溪,终年水色清澈,故名五凤溪。”“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五凤溪作为旧时码头,汉唐时已为沱江上游重要商道,高峰时期每天有百余艘船只把川西的粮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往重庆,又从重庆、宜宾、泸州运来食盐、水果和洋货。后时世数变,此镇独偏安于山水间,安享宁静与闲适。五凤古镇文化多元,兼容并包。鼎盛时期有来自两广、两湖及陕西、江西等地大量移民,他们与原住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人文。这些移民兴建了关圣宫、南华宫等诸多会馆,也带来了基督、南华六祖、关帝、火神、镇水王爷等诸多信仰。独特的移民文化、宗教文化、码头文化和哲学在五凤溪交融贯通,诞生了众多知名人士与社会名流。

2山水太极

五凤古镇建筑始终以黄水河为发展核心,向两侧的山体上逐渐延伸,并伴随着河道的蜿蜒和山体的高差关系,呈现出层次错落的建筑形体与空间结构。特别是半边街部分,由于偏离沱江,在以往的发展中受到忽视反而保留了基本的山体、建筑与河道的层级关系。南华宫处河道依山两度蜿蜒成太极图样,五凤溪入沱江口冲击成的王爷庙原址三角洲地带则宛似凤头,极富传奇色彩,体现了当地原始居民在选择长期居住地时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传统风水观念。

3设计理念

相对中原一带保存完好的古镇而言,五凤溪半边街留存的建筑群就像一堆残片,秉承着与五凤溪自然共生的精神,创想“从山里长出来”的理念,通过营造独具山地古镇的空间格调,提升古镇风貌的天然性和游线的体验性。同时充分挖掘和考证古镇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将历史的变迁融入到整体规划,希望在中国当代社会进程中,既能保留从乡野到村镇的亲切氛围,又能珍视历史文脉,留存点滴从明清到当代的人文脉落。并且通过保持存在于原有和现有古镇格局中那些有助于促进活力和多样性的空间要素,延续传统的“山地一建筑一街巷一河道”的特色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再现传统山地古镇的街巷格局;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打造为古镇公共空间的高潮点和视觉焦点,创造出更多对当下旅游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空间场所——历史记忆的重塑与再生。

4山地古镇空间格局设计

场口,古镇之门面。明确主题,围绕凤字做文章,结合功能需要合理安排车流,人流路线。码头渡口,属于重要交通性景观空间,流线明晰,功能实用。渡口驳岸石阶均应选用当地石材,按照传统方式,并且顺应地势而设。院坝,结合民俗活动组织看戏,娱乐,祭祀,庆典以及一些公共集会,充分合理的利用五凤镇内几处广场式公共空间。街口,自白凤街至沱江码头重要街口应设置景观节点,使古镇街巷空间原有节奏感增强,并且利用地势以及街巷空间尺度营造开合有致的空间效果。街巷,街巷空问应营造一个全天候多功能的商业空间。弯曲的街巷,梯坎坡街是其特性空间,宜保留其街巷平面形以及街巷竖向变化。街道空间高宽比例宜有山地古镇特色,即不宜开敞无度也不应平直单调。晾坝菜园,瓜藤果架与古镇风貌交相辉映,生动而又和谐极为有利于营造出古镇的亲切朴实。因此,五凤古镇现有的生产性空间如菜地果园以及晒场都是古镇民居最直接的底景和配景,也是古镇民风民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铺装,五凤石材丰富,主要街巷地面宜采用石板铺设,采用新开采的石板铺街时,石板面层基本平整即可,可采用人工表面打毛处理,切忌机器打磨抛光。局部街巷可以用青砖立砌铺设或局部设置木栈道形式。

5建筑设计

(1)风貌与层数分析。半边街建筑群以历史院落及建筑居多,风貌古朴,由于地形复杂,建筑多因地制宜、依山而建。风貌最佳历史建筑呈散点分布,白凤街、小凤街建筑风貌良好,历史建筑相对集中。现存六幢珍贵的历史保护建筑,分别为:关圣宫、南华宫、观音堂、火神庙、来凤楼、刘氏祖宅,设计时予以保存并精心修缮,作为五凤古镇与其他古镇赖以区别的城镇名片。还有少量保存完整的历史院落及历史建筑。除此以外为大量的新建建筑及临时搭建,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应重新设计该部分建筑的建筑外观,使古镇内的整体建筑风貌保持一致。建筑高度多以1~3层为主,古镇与山水的空间格局保持较好。局部地区3~6层的建筑空间分布杂乱,建筑高度对整体风貌有所影响,需加以调整。新增建筑以及改建建筑高度应充分考虑古镇原有空间高度和山水环境。重新设计天际线、制高点的空间分布以及视线通廊。

(2)结构与质量分析。半边街建筑群结构形式较丰富,早期因地取材,建筑中多含木结构,后或受新技术影响、或因工期成本要求、或需批量化生产,开始出现新结构形式。风貌较好的一二层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少数砖混结构建筑改造难度低,效果好。风貌较差的3~6层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其中三层建筑改造相对简单,4~6层建筑是改造主体。建筑群半数以上建筑质量较好,但有相当数量的建筑现状质量较差,不仅影响居住,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现有建筑中以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质量最好,而大部分砖木结构建筑质量都较差。风貌好的大多数建筑均质量较差,需要改造加固处理。大多数层数较低的建筑质量都较差。针对不同质量区别建筑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建筑品质。

通过对建筑风貌、层数、结构、质量的分析研究,权衡改造工程综合影响;对传统风貌良好且质量较好的建筑予以保留,对传统风貌较好,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以及建筑风貌较差的建筑予以改建,对于临时搭建的建筑予以拆除。平面形式采用天井重台重院式的山地四合院形式。随功能而设敞口厅、天井、望楼,均可因地制宜,布局灵活。立面形式多用屋顶大出檐,屋面曲折,屋顶檐口薄且轻盈。出挑部分宜选用木结构斜撑,木、石质立柱。墙身部分可选用青砖墙或用白色粉刷墙面。外墙宜较少设窗。墙基础宜选用毛条石。重点建筑重点部位地面铺装可选用毛石板铺设或者青砖立砌。室内地面应依据功能而定。沿街、滨水建筑外墙面尽量采用石、砖木结构,重点建筑宜选用穿斗结构形式。内院建筑可选用钢混结构。主入口大门宜采用悬山瓦顶素面简饰的简易垂花门形式。体现民居建筑的乡土特征。檐口檐下装饰、出挑斜撑均应采取简洁大方的形式,不宜繁琐。撑弓虽是装饰重点,考虑整体古镇风貌,除重点建筑重点部位可稍作装饰外,其余建筑宜采用简洁明朗风格。五凤镇原有花格窗式样繁多,新修窗户栏杆在重点建筑重点部位宜选用相应的装饰形式,其余部分宜用简洁大方的形制。设置用于拔风抽气作用的风巷、天井时宜采用简洁形式,砖石木雕。鉴于现代手工工艺水平,宜尽量利用原有构建。材料方面多选用桐油处理过的本色木材,毛条石材(切忌用机器打磨光滑),青砖,青灰瓦,白粉墙面。

猜你喜欢

街巷风貌古镇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包裹的一切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同里古镇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库车城市风貌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