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深度融入中蒙俄合作交流研究

2017-07-24李寅权

北方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蒙俄吉林省交流

李寅权

中蒙俄互为重要邻国和贸易伙伴,在地缘政治、资源技术、双边贸易、人文交流方面互补优势明显,合作前景广阔。2016年6月,中、蒙、俄三方共同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对接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战略,深化三方合作与交流已成为三方共同战略选择。吉林省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节点位置,新形势下,必须深度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为推进中蒙俄合作与交流做出贡献。

一、吉林省与蒙、俄两国合作与交流基本情况

中蒙俄三国地理上相依相邻,有着传统友好合作关系。2013年,中俄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俄蒙两国也长期保持友好。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三方先后启动了“元首会晤机制”和“副外长磋商机制”,为三方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吉林省与蒙、俄两国保持着长期经贸合作关系。2014年,吉林省商务厅组织24家企业,赴蒙古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与蒙多家企业在畜牧业开发、畜产品深加工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仅2016年,吉林省对蒙古进出口额为7,644万美元,同比增长96.3%。吉林省拥有对蒙出口企业10家,进口企业13家,出口产品包括糖及糖制品、机械器具、炉用碳电极等。

俄罗斯是吉林省重要的境外投资国,也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入境旅游客源国。2015年5月19日-22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率领我省代表团赴远东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双方就扎鲁比诺港建设、农牧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截至2016年末,吉林省累计在俄投资企业157家,设立境外机构14个,在木材加工、矿产开发、农业种植、港口物流多个领域进行投资。

二、合作领域与面临困难

(一)主要合作领域

1.交通基础设施

近年来,三方共同规划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国际陆路交通走廊、跨境铁路、国际运输通道,制定跨境运输协商规则,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班列,逐步实现三方交通运输设施互联互通。吉林省立足自身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为打通中蒙俄运输通道,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跨境铁路、公路建设。2015年开通“长满欧”货运铁路专线,至2016年末,累计承运货物1982标箱,货值9380万欧元。2016年“长满欧”运输进出口货值占全省进出口货值0.3%,占长春市进出口额0.4%。2017年前4个月,“长满欧”铁路专线承运货物6458标箱,预计全年将超过1万标箱,货值2.21亿美元;推进珲春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铁项目、珲春-海参崴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

二是打通海运和航空通道。推进珲春—扎鲁比诺—束草、珲春—扎鲁比诺—新泻航线稳定运营,开通珲春—扎鲁比诺—东海—釜山新航线;打通吉林航空通道,实现长春到莫斯科货运航班首航,加快国际邮路和邮件智能平台建设。

三是投资建设海港项目和铁路口岸。利用俄方在扎鲁比诺建设“300万吨粮食专用码头”投资项目,与俄农业部、苏玛集团合作建设扎鲁比诺万能海港项目,建设码头15个,年吞吐量6000万吨,将成为东北亚—欧盟最大国际货港; 建设内连黑龙江、外联俄扎鲁比诺港的珲春东站,2016年经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口岸全年过货量203.7万吨,同比增长80.7%。2017年前5个月,该铁路口岸过货量达到140.9万吨,同比增长42.3%,从俄进口煤炭和板材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

2.深化产业合作

中蒙俄三方在能源矿产资源、高科技、制造業和农林牧等领域均有合作,新形势下,通过扩大合作产业领域,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三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多领域区域合作经济体初具规模。

吉林省以中蒙俄合作为契机,逐步推进与蒙、俄产业合作。一是在农业领域,利用黑龙江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建设新友谊农场合作项目,延伸与俄罗斯境外农业合作,实施境外农业开发。目前吉林省正加紧在蒙古建设中蒙现代农牧业国际合作区,并取得2.5万公顷蒙古土地使用许可。二是在工业领域,推动省内龙头企业如一汽、吉林森工、亚泰集团等进入俄罗斯腹地开展合作,建设中俄双向贸易和加工基地,扶持食品、农产品、养殖业等行业开展境外投资,延伸产业价值链。三是在服务业领域,与蒙古东方省、俄罗斯赤塔州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开辟跨境区域旅游路线,完善跨境旅游综合保障机制。

3.完善项目平台建设

吉林省先后与俄远东发展部和滨海边疆区政府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建设了长吉产业示范区开放平台、中俄经贸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达通服务公司,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

4.科技与文化交流

在科技领域,吉林省重点培育中俄科技园等10个产业合作园区,打造深度合作产业链。2015年8月,由省农业科学院与省科技厅组成代表团,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在农作物品种资源保存、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黑土地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就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合作开展签署了1个农业技术合作框架协议、4个合作研究协议;每年定期举办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产业技术论坛、“一带一路·中俄科技合作北方论坛”等多项科技、经贸论坛,加强多方技术交流与合作,多位专家获外籍院士称号。

在文化交流方面,2010年,长春大学获教育部审批,在俄罗斯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设立“孔子学院”,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与蒙古国教育大学合作,将2010年12月两校合作成立的孔子课堂升级为孔子学院,吉林与蒙、俄两国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近些年,通过每年定期举办的“中国吉林省旅游宣传周”“中国汉语年”活动,三方文化交流呈常态化、规范化发展。2016年5月,“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塔斯社、全俄国家广播公司等驻华记者组成采访团到访吉林,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文化繁荣进行全面、深入报道。

(二)吉林省参与中蒙俄合作与交流面临的困难

1.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尽管合作取得诸多成效,但从全省看,仍然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方案,市级单位之间也缺少交流机制,导致各区域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从省外看,尽管建立了东北四省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但如何实施、具体分工仍不明确,机制落地困难。

2.企业境外投资运营成本高,未形成投资合力

一方面,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的物流成本较邻省辽宁、黑龙江高出1倍,企业负担重;省内企业在境外投资很难得到精准评估和信贷支持,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省内企业投资多是个体行为,且多为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小、回报低,难成合力。

3.国际形势负面影响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加之國际原油价格下跌、卢布汇率波动较大、投资限制较多,使全省企业在俄投资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大;蒙古受民族右翼势力和“第三邻国政策”影响,对经济带发展和全面合作比较犹豫,使吉林省企业在蒙投资压力增大,风险过高。

三、下一步建议

吉林处于中蒙俄合作与交流的节点位置,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深刻融入中蒙俄合作与交流,可以倒逼吉林省经济发展,加速对外开放步伐。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东北四省统筹协调合作机制

国家层面,建议按照《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尽早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统筹小组,以便黑吉辽蒙四省形成分工和合作机制;适当减免通关贸易、边境贸易等企业进口关税,简化通关手续和资格认证,建立四省企业征信互通系统。省级层面,建议吉林省利用东北四省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等机制,组织四省联合会议,签署四省合作规划,探索建立跨省、跨市联合工作机制;由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外办牵头,出台《吉林省参与中蒙俄合作与交流行动计划》,制定参与中蒙俄合作的目标和路线图。

(二)扩展与蒙、俄重点领域合作

一是基础设施领域,打通吉林省与蒙、俄陆地短缺路段和瓶颈路段交通设施建设,加大对“两山铁路”、扎鲁比诺万能港、滨海二号物流通道走廊、中俄高铁项目投资;参与蒙、俄远东口岸、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口岸运输安全;二是农业领域,在蒙、俄建立新型农业园区,发展畜牧养殖和肉类加工,推动吉林省农业输出;与当地农户、政府合作,创新农业合作新模式,实行产销一体化;三是能源领域,继续推进与滨海边疆区煤炭合作开发、与蒙东方省石油煤矿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到蒙、俄投资建筑业、建材业、渔业,成立吉林省中蒙俄合作专项基金,为重大产业项目和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和金融服务。四是旅游领域,开辟跨境旅游项目,加强珲春等边境城市休闲度假功能建设,打造吉林与蒙俄联合旅游品牌。

(三)加强与蒙、俄科技与智库交流

由省科技厅成立专门对外技术合作网站,建立外域专家库,召开科技论坛,举办科技比赛等,促进科技交流;搭建对蒙、对俄科技合作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发挥长春中俄科技园孵化作用,形成科技合作与交流长效机制;加强吉林省高校、政府智库、科研院所与蒙古和俄罗斯科学院、高校的合作交流,通过设立项目基金、互派工作人员、建立智库联盟,形成吉林省对蒙、对俄智库合作常态化机制。

(作者系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中蒙俄吉林省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