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创作:从“读”开始

2017-07-24张铜彦

中华书画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读帖丙申临帖

□ 张铜彦

书法创作:从“读”开始

□ 张铜彦

书法的学习与提高需要认真读帖与临帖,这是书法家必备的基本功。读帖练心、练眼力,临帖练手、练功力,读帖、临帖相互配合才能心手合一。

近些年,有一些书家讲临帖多,谈读帖少,致使一些书法爱好者忽视了读帖这一环节。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推重读帖胜于临帖,启功则推重临帖,这曾经在书坛引起过不少争论。其实两位前辈都是在纠偏:前者纠正只临不读,后者纠正只读不临。我认为,临帖和读帖都很重要,各有各的作用,而读帖,是创作之前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临帖之前,书法创作者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然后去临习。书法界应当倡导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甚至书法家在读帖上多下功夫,只有真正理解了碑帖的内容,抓住了它的特征,才能临得准、临得像,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书法新人。

毋庸置疑,学习书法,离不开对临、背临、意临等基本方法。但在上手临摹之前,读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有人说临帖可以学得碑帖的体貌,那么读帖学到的则是碑帖的精神。遗神而取貌,是学书者之大弊;遗貌而取神,却是掌握古人行间气质、杂取百家而化为已意,进而培养个人书写气质的正途。

张铜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纸本 2016年款识:丙申夏月,铜彦恭录。钤印:张铜彦(白)

读的过程,是书法家在翻阅碑帖和浏览墨迹的过程中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乃至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和韵味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很多知名书法家所看重。《新唐书·欧阳询传》记载:“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返。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宋代黄庭坚曾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由此可见读帖对学习书法而言至关重要的环节。

张铜彦,1958年生,河北高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出版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专辑系列—张铜彦作品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张铜彦卷》等。

读帖,于当今书法创作,应该涉及书法本身技术特征,也应该涉及中国文化内涵的领悟与感受。有的学者将读帖方法总结为记忆式读帖、对比式读帖、分析式读帖、欣赏式读帖,我想,前两者关涉书法技术方法,后两者则涉及中国文化和书法精神的领会。创作者在领悟了用笔方法、字的形体结构特征、作品的布局、意态等方面之后,对于范本的文化内涵—碑帖年代作者情况、文意内容、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价值与审美倾向—的研究与“读”,更可感受原作者内心的创作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信息和审美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读帖就变成原作者和临帖者思想的双向对话与交流,经典碑帖的真实价值与意义才会在细“读”之下逐渐呈现,其审美语境中有创造价值的元素也有可能一一显现。■

责任编辑:陈春晓

张铜彦 杜甫诗《绝句》 136×68cm 纸本 2016年

张铜彦 廉洁勤政格言警句 136×68cm 纸本 2016年

张铜彦 观史读书八言联 136×68cm 纸本 2016年

张铜彦 《陋室铭》句 136×68cm 纸本 2016年

张铜彦 莲出兰生八言联 136×68cm 纸本 2016年

张铜彦 文章翰墨八言联 136×68cm 纸本 2016年

张铜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6×68cm 纸本 2015年释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岁在乙未春月,铜彦书。铃印:张铜彦(白) 静心斋(朱) 乙未大吉(朱)

张铜彦 贤文厚德五言联 136×34cm×2 纸本 2016年释文:贤文传世代;厚德泽家邦。铜彦书。铃印:张铜彦(白) 静心斋(朱) 丙申大吉(朱)

张铜彦 高怀和气五言联 136×34cm×2 纸本 2016年释文: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铜彦书。铃印:张铜彦(白) 静心斋(朱) 丙申大吉(朱)

猜你喜欢

读帖丙申临帖
关于书法临帖的四点看法
临帖孙过庭《书谱》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读懂细节 临出神韵
——《书法练习指导》五上《读帖与临帖》教学课例
2018年(丙申年)春联集锦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读帖浅谈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
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