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

2017-07-24苏宏升

关键词:直通电感增益

陈 晓,苏宏升

(兰州交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

陈 晓,苏宏升

(兰州交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为了提高逆变器直流侧输出电压,提出了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该拓扑结构将Z源网络中的传统电感用开关电感代替,并且将两个开关电感型准Z源逆变器并联构成升压模块。讨论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拓扑结构在较短的直通时间内升压能力更强,有效地减小了Z源网络中一个电容的电压应力,达到预期设计的目的。

新型Z源逆变器;拓扑;升压能力;电容电压应力

0 引言

在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直流输入电压也在大范围内变化,给逆变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输入电压可在大范围内变化的新型Z源逆变器。Z源逆变器与传统的电压源逆变器相比,可利用其上下桥臂的直通实现升压功能,避免了传统逆变器中上下臂直通的死区问题,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等直流电压波动比较大的场合[1-3]。但传统Z源逆变器仍存在升压能力有限、输入电流断续、电容电压应力大和启动冲击大等问题。文献[4]提出了一种开关电感型Z源逆变器,利用开关电感代替Z源网络中的电感,提高了逆变器的升压能力,但仍存在电容电压应力大的问题。文献[5]在传统Z源网络中串接开关电容,直流侧电压利用率得到提高,但电容电压应力较大。文献[6]提出改进型Z源逆变器,将Z源网络与逆变器的位置进行调换,有效地抑制了逆变器启动时的冲击电流,稳态时电容电压也有所减小,但升压能力并没有提高。文献[7]将准Z源逆变器与Z源逆变器进行串联,减少了电容电压应力,并且使输入电流连续,但升压因子并没有提高。文献[8]采用耦合电感代替开关电感,减少了元器件个数,但变压器的漏感会对输出波形产生影响。文献[9]采用级联的方式提高直流侧的升压能力,虽然升压能力得到提高,但过多的开关电感组数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用开关电感代替传统准Z源逆变器中的一个电感,形成开关电感型准Z源逆变器,再将两个开关电感型准Z源逆变器并联。相比于准Z源逆变器,该新型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相同的直通占空比时升压因子较大,从而具有更高的升压能力;逆变器的并联分压减少了一个电容的电压应力。

1 传统准Z源逆变器

图1 传统准Z源逆变器

图1为传统的准Z源逆变器,阻抗网络由电感L1、L2和电容C1、C2构成。在传统的开关状态中多了1个开关零矢量状态,使上下桥臂同时导通,从而达到升压的目的。

由文献[10]可知,直流链电压UPN为:

(1)

电容电压为:

(2)其中:UC1为电容C1两端电压;UC2为电容C2两端电压;D为直通占空比;Uin为输入直流电压;B为升压因子。

由式(1)可知:若直流侧电压较低时,需直通占空比D无限制接近0.5,提高升压因子B来获得较高的母线电压,而电容电压应力也会随之增加。由增益能力G=MB可知:调制系数M与升压因子B有关,因此直通占空比D不可无限制增大,低值的调制系数M会增加输出的谐波失真,降低交流输出性能。

2 新型Z源逆变器

2.1 工作原理

图2 新型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

图2为新型Z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将两个开关电感型准Z源并联。为简化分析,假定所有的元器件均在理想状态下,并且L1=L2=L3=L4=L5=L6=L,C1=C2=C3=C4。

由对称性知:UC1=UC3,UC2=UC4,UL1=UL6,UL2=UL3=UL4=UL5。

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分为直通状态和非直通状态,图3为直通状态等效电路图。二极管D1、D2、D6和D8断开,D3、D4、D5和D7导通,电感L2、L3、L4和L5并联储存能量,电容释放能量,可得此状态下的方程为:

(3)

由电路的对称性可得到:

(4)

其中:UC3、UC4分别为电容C3、C4的电压;UL1、UL2、UL3和UL6分别为电感L1、L2、L3和L6两端的电压。

非直通状态下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二极管D1、D2、D6和D8导通,D3、D4、D5和D7断开,电感L2、L3、L4和L5串联,电容储存能量,可得此状态下的方程为:

(5)

其中:UPN为直流链电压。

图3 直通状态等效电路图图4 非直通状态等效电路图

由电路的对称性可得到:

(6)

由伏秒平衡定理可知,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两端的平均电流为0,直通时间为DT,非直通时间为(1-D)T,可得到:

(7)

由式(7)得:

(8)

直流链电压UPN可表示为:

(9)

当直通占空比D≤0.24时,升压因子B≥1,可实现升压功能。

图5 两种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比较

图5为传统准Z源逆变器与新型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升压能力比较。由图5可知:当直通占空比D>0.1时,新型Z源逆变器升压能力显著增强,更适用于光伏、燃料电池等输入电压波动大的场合。

2.2 增益能力分析

逆变器的增益能力G由升压因子B与调制系数M共同决定,定义为:

(10)

本文采用最大恒定升压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策略[11],其直通占空比D可表示为:

(11)

由式(9)和式(11)可得出新型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的增益能力G与调制系数M的关系为:

(12)

图6为两种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增益能力G与调制系数M的关系曲线。由图6可知:与传统准Z源逆变器相比,新型Z源逆变器的电压增益更强。当电压增益一定时,新型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可以有较高的调制系数,从而改变输出电压质量,降低功率管的开关应力。

2.3Z源网络的电容电压应力

若升压因子B相同,假定新型Z源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为D1,传统准Z源逆变器的直通占空比为D,由式(1)和式(9)可得:

(13)

图6 两种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的G-M曲线

将式(13)代入式(2)得出与新型Z源逆变器升压能力相同时,传统准Z源逆变器的电容电压应力为:

(14)

3 仿真结果分析

对上述两种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的理论分析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仿真验证。设置直流电源为50 V,直通占空比D为0.2,升压因子B为1.6,传统准Z源逆变器输出直流链电压为80 V。若直通占空比D相同,则新型Z源逆变器输出直流链电压为312 V。逆变器输出直流链电压波形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直通占空比D相同时,新型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更强,与理论分析一致。

图7 两种逆变器输出直流链电压波形图

图8 两种逆变器电容电压应力波形图

当升压因子B相同,即输出直流电压均为80 V 时,两种逆变器电容电压应力波形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传统准Z源逆变器电容C2电压为21 V,新型Z源逆变器电容C2电压为16 V。可见,在相同升压因子B下,新型Z源逆变器减少了一个电容的电压应力,与理论分析一致。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相比于传统准Z源逆变器,该新型Z源逆变器具有升压能力强、电容电压应力小的优点。输出电压相同时,新型Z源逆变器具有更高的调制度,减小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因此,新型Z源逆变器更加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等输入电压有波动的场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新型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虽然在升压能力方面做了改进,但是不可一味增加升压比,如何平衡直通占空比D与调制系数M的限制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PENG F Z.Z-source inverter[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3,39(2):504-510.

[2] 石林林,祝龙记.一种新型高增益电压变换电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6):51-54.

[3] CASTILLA M,MIRET J,MATAS J,et al.Control design guidelines for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v inverter with damped resonant harmonic compensator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1,56(11):4492-4501.

[4] 石季英,王莎,左志鹏,等.开关型电感准Z源逆变器[J].电气传动,2012,42(12):31-34.

[5] 王思,庄圣贤.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型Z源逆变器[J].电源技术,2015,39(10):2228-2231.

[6] 徐聪,程启明,李明,等.Z源逆变器及其多种改进拓扑结构的比较[J].电网技术,2014,38(10):2926-2931.

[7] 汪成明.基于新型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8] 周玉斐,黄文新,赵健伍,等.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4,29(6):31-39.

[9] 李正明,张国松,方聪聪.增强型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9):1803-1811.

[10] 汪成明,孙春霞,滕青芳.改进型Quasi-Z源逆变器[J].电气传动,2013,43(8):38-43.

[11] 党存禄,刘虎,董瑞洪,等.Z源逆变器的改进型精确调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3,47(4):79-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6300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2RJZA071)

陈晓(1989-),女,甘肃白银人,硕士生;苏宏升(1969-),男,甘肃靖远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并网控制.

2016-10-20

1672-6871(2017)03-0045-04

10.15926/j.cnki.issn1672-6871.2017.03.010

TM464

A

猜你喜欢

直通电感增益
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PMSM电感失配研究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浅析西藏卫视《直通藏晚》的叙事结构
江苏兴化:培训提级从课堂直通赛场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
基于NCP1608B的PFC电感设计
基于耦合电感的自均流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
程控增益射频宽带放大器
浅谈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