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移动的敦煌壁画”

2017-07-21焦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7期

焦成

【摘 要】水陆画被学者们称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在中国宗教画中地位极高。这些水陆画在绘画史、宗教史、民俗学上,都有着与其相应的地位,被称为“稀有文化瑰宝”。本文以民乐县博物馆馆藏的水陆画为例,探析水陆画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水陆画 水陆法会 民乐县水陆画

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佛教寺院常举行佛事活动,这种佛事又称水陆法会。水陆法会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在“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在水陆法会上悬挂供奉的三界诸神水陆画像即称为水陆画,又称为水陆法会图,是水陆法会中使用的重要媒介。水陆画在绘画史、宗教史、民俗学上,都有其相应的地位,被称为“稀有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的起源发展

水陆法会起源于印度,在中国的正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中国的水陆道场起于何时。内典中最早关于创制水陆仪文的记载是在南宋时期,也就是说至宋代才形成具有规范仪轨的水陆道场。元明时期,水陆法会十分盛行,到清代晚期时,水陆法会开始走向衰落。

最初水陆法会是由朝廷斥资主办的。在朝廷的主导下,皇亲贵族、文士商人、地方官吏和一般民众也纷纷修设水陆道场。经长期衍变,后期的水陆法会内容已发展为追思祖先,祈福求愿。清代晚期水陆法会已成为寺庙的一种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全国各地的大型寺院、道观都要举行水陆法会。

水陆画于何时起源尚无定论,学者们一致认为依附于水陆法会的水陆画出现的时间应不早于唐代,到晚唐五代时期,水陆画才逐渐形成体系。至宋代初期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建观设醮,促进了水陆画完整规模的形成和发展。水陆画只有在举行水陆法会时才会悬挂,法事活动结束后,寺院就会将其珍藏起来,以备下次法会使用。水陆画南、北多寡不一,并无定制,在内容上也是有分有合,很难与仪轨一一对应。

到元明时期,悬挂于水陆道场的水陆画数量基本定型,它的悬挂幅数依法事规模而定。由朝廷主办的水陆法会使用的水陆画可达200余轴。这些水陆画绘制的严谨工整,艺术精湛,内容囊括了民间崇信的所有神祇。民乐县博物馆馆藏水陆画多达116轴,其中明嘉靖以前绘制的64轴,清康熙年间绘制的52轴。由此可见,目前保存下来的水陆画卷轴多为明清时期所绘,而现存的水陆壁画多集中于山西、河北两省的寺庙内。

二、水陆画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元明时期,水陆法会的盛行使水陆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陆画题材中的佛神画像日渐丰富起来,水陆画的题材包括了儒、释、道三教的所有神、佛、仙。归纳来看,水陆画的题材与表现形式如下:

(一)水陆画绘画题材

1.佛教系统的神佛,包括诸佛菩萨、诸天、明王、罗汉、护法等。

2.道教以及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本地神,包括三清、十二真君、五岳、二十八宿、列曜、六丁六甲、八仙、白虎玄武、青龙朱雀等。还包含有道教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等。

3.混合佛、道及民间信仰的鬼神,包括龙王、阎王、六道中的畜生和一切坠入六道轮回的鬼魂等。

4.水陆画的题材还包括了许多儒、释、道的故事画,如《树折崖摧》《自刎自缢》《墙倒屋塌》《含冤负恨》等故事。

(二)水陆画的表现形式

1.水陆帧画:水陆帧画是装帧后可以悬挂的卷轴画,卷轴画一般纵高为2~2.4米,横宽1~1.2米。

2.水陆壁画:元明时期,水陆法会的兴盛带动了一些寺院修建了专用的水陆殿,来用于举行水陆法会活动。并在水陆殿的四壁绘制所需供养的佛、神、仙画像,画像与殿堂功能相融,气势宏大,这种表现形式称之为水陆壁画。

3.水陆浮雕:用雕塑的艺术手法塑造出的水陆佛神形象称为水陆浮雕。

4.水陆版画:水陆版画分为帧画和图册两种形式,帧画形式是用制作版画的方法,首先将人物线条印出,然后用绘画的技法描金敷色,最后装裱为可悬挂的帧画。图册式水陆版画即为用版画的方法印制的黑白水陆画图册。

5.水陆纸板画:是以纸板为材料的水陆画。

6.一些以布画或以堆绣形式制作的水陆画,如材质为绢本、纸本、麻布三种类型的水陆画。民乐县博物馆所藏的水陆画,它们均以绢或麻布为本,用金银粉、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描绘。

三、水陆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水陆画是我国宗教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型,其画风严谨,设色古艳,且用纯色系矿物颜料,历久不变。它的绘制与普通绘画迥异,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线条表现

水陆画为工笔重彩人物画,勾线最为重要。勾线不仅用于塑造人物的形象,也用来构建画面的整体框架并以此来划分各种纯色色块,对整幅画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这种用线条分割纯色块的技法,可使色块在各自的区域内展现自身的本质色彩。下面以民乐县博物馆所藏水陆画为例来说明水陆画的线条表现。

民乐县博物馆所藏《十方灵宝天尊》水陆画(见图1),其线条流利婉转,既连贯呼应,又富有生气。用笔纯熟,描绘的人物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形象表現出人物的形体结构和神情动态,给人以有灵魂、有生命之感。人物的衣服裙带舒展流畅,衣褶线的组织有繁有简,疏密有致。

(二)色彩表现

中国民间绘画多使用颜色鲜艳的色彩,多用正红、正绿等色,很少使用暗沉灰郁的色调。设色的熟练程度对水陆画的艺术效果有着直接地影响。着色过程中如有压边、盖线、走形、色彩不均等问题,都会影响水陆画的品质。水陆画多用矿物颜料及金属颜料绘制,用料考究,有石青、石绿、雄黄、金银粉、泥金、朱砂、白垩、云母、赭石、靛青、雄黄、铅粉、泥银等。用料皆为化学性质稳定之物不会褪色,即便历经千年也能保持画面色彩的鲜明艳丽。

为了增加水陆画的吸引力,渲染出水陆画金碧辉煌的气氛,画工们还采用了凹凸法与泥金、沥粉贴金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工艺考究,使用青、绿、红和黑、白、金等色调进行敷染,使得人物的细部毫发毕现,变化自如,精湛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叹。水陆画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文化艺术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民乐水陆画的研究价值

目前留存下来的水陆画数量极少,仅河北、山西、青海与甘肃省保存有水陆画。甘肃省共有水陆画516轴,而民乐县博物馆馆藏的水陆画就多达116轴,其中33轴为二级文物,83轴为三级文物。民乐水陆画的线条自然流利,着色鲜明和谐,色彩艳而不妖,笔力劲健,内容热烈而肃穆,给人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些水陆画像负载了民众的愿望、理想与信仰观念,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真实生动的写照,对研究中国统治史、绘画史、宗教史、民俗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

(一)在统治史上提供资料

唐宋以来历代君王常举办水陆法会追思忠臣烈士,借以安抚民心,祈求社会太平。统治者通过宣扬水陆画的宗教思想来教化统治人民。

(二)为中国绘画史研究提供资料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史中,人物画是重要的一部分。水陆画中人物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水陆画作为宗教绘画在绘画历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是中国绘画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绘画实物资料。

(三)为宗教史研究提供形象资料

水陆法会起源于印度,随着佛经传到了中国。宋元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水陆画的神祇中逐步加上了许多道教、儒教、民间众神,水陆画的起源和发展为中国的宗教史衍变提供了十分具体的形象资料。

(四)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资料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没有全民性的信仰过一种宗教,而水陆画中的500多位佛、神、仙都是中国民众所敬奉的。水陆画成功地描绘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动作、表情和心理状态,在简与繁、虚与实的对比中,可以为中国的信仰民俗和民众信仰心理以及中国服饰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赵庆生.宝宁寺明代水陆画造型艺术再认识[J].东南文化,2007(05).

[2]吴连城.山西右玉宝宁寺水陆画[J].文物,1962(Z1).

[3]李德仁.山西右玉宝宁寺元代水陆画论略[J].美术观察,2000(08).

[4]黄河.元明清水陆画浅说[J].佛教文化,2006(02).

[5]刘凌沧.民间壁畫的制作方法[J].美术研究,1958(02).

[6]陈耀林.毗卢寺和毗卢寺壁画[J].美术研究,1982(01).

[7]孔有生.山西右玉宝宁寺水陆画探究[J].文物世界.2005(05).

[8]叶削坚.水陆画及水陆法会仪式[J].丝绸之路,2004(01).

[9]王定理.中国画传统颜料的制作[J].美术研究,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