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017-07-20赖剑峰

职教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赖剑峰

摘要:探索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育特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打造高职音乐表演特色之路。通过客观综合分析学生择业兴趣和企业需求两部分,剖析行业人才需求失衡现象的内在问题,在教学改革措施中应引入适合的企业参与,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人才标准,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提高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音乐表演;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4-0069-03

当前,在高职层次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还有许多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突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育的特色,必须对相关专业院校进行调研,横向比较研究,深入行业、企业并结合办学理念的顶层内涵,确定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力求构建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学指导性目录》为依据,音乐表演专业把发展岗位群划分为三类工作岗位。分别是演员岗、音乐教育岗和文化专员岗。高职院校应以“择己所长,择己所爱,择市所需”,根据学生意向及学生实际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主修方案,制定以学生未来以从事与专业主修相关职业岗位为原则的精准人才培养。“保持专业性、突出职业性、培养创新性”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急切转变的办学定位。它要求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要求对接和行业接轨的职业素养培养;注重课程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本专业的学生做到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好的岗位意识、岗位能力和对于知识探究方式的掌握,以增强学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为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探索新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

一、就业需求失衡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源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就业面虽然宽广,但分析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与需求的动态发展,企业实际上是越来越难招聘到具有职业素养且符合岗位技能基本需求的人才。一方面是毕业生无法明确自身就业的方向,在技能上没有专攻:其次,企业发展成分支很细的行业链,对人才的要求既全面又个性。尤其在发展迅猛的二线城市,以肇庆市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为例,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全面落实“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演艺事业和大力发展艺术培训业是肇庆市文化发展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走访相关行业得知,肇庆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高端艺体人才匮乏,演艺企业和艺术培训企业由于基础表演人才、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基础音乐教学人才、乐器销售人才和琴行管理人才缺乏已严重制约演艺企业、琴行和艺术培训企业的发展。为此,对学生择业兴趣和企业需求两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客观综合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出现失衡的关系,因此,急切需要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明确办学定位,打造专业特色。

二、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主要工作岗位要求分析

通过访谈行业、企业.根据调研数据得出“标杆企业主要工作岗位要求分析表”与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岗位要求分析”进行对比,发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未能与高速发展的行业、企业人才技能要求同步(详见表1)。

三、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改革措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体制机制创新是广泛利用政府、企业、行业及其各种社会资源来举办高职教育,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紧密对接,既大大地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了学生的培养水平;又能够更为有效地为企业、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认真领会校企合作中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可以发现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不能没有企业参与的。

(一)引入适合的企业参与,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科层次的音乐表演专业基本学制虽然相对本科层次时间较短,但其优势在于高校与行业、企业长期深度合作。同时,积极研究与探索如何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能否良性发展,在校企合作中获取实际性成果的关键。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地区劳动市场发展与需求、学生择业兴趣与意愿、企业的规模、企业招聘岗位的匹配程度和企業对校企合作的需求度,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引人行业标杆企业.校企要致力于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人才标准、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训实践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以及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服务标准引人课堂。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要求对接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此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慎重地调整通识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的学时比例,实现专业知识由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组成。专业建设中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改造传统专业。校企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既符合区域经济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二)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人才标准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以为,必须引入行业标杆企业的热门岗位能力模型,校企共同探讨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标准和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认证体系。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人才标准才能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明确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岗位所需要掌握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行业人才标准与能力认证对照表”对行业进行分类,并划分出若干社会需求量大的职业,同时对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进行准确表述。依照“行业人才标准与能力认证对照表”设置了对应的专业主修课程和专业能力辅助课程,对专业核心课进行了专业方向的细分和修订了相关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三)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增加艺术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可以转换学习场地,将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合二为一,实施“一体化”教学,使二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最后实现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组织行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办法,从教学支撑层面着手规范教学行为。为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管理办法》,明确课程执行学期、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生人数对应周学时、开课周次、授课地点和课程实践内容。

(四)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教研室是承上而下地贯彻执行办学理念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精神的枢纽。正如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中对集群效应的总结“如果没有来自顶层的指导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会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停滞不前。如果没有某种领导元素存在,下层的广大群众会在很多选择面前丧失行动力。由无数小东西连接而成的网络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这种集群的力量需要某些来自上层的指点才能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专业带头人培养与选拔至关重要,关系着专业的发展、常规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选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且与崗位能力匹配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为加强培养对象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系部可支持参加骨干教师省培项目和各类学术会议。

(五)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一线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必须与社会、行业发展同步,“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与培养是人才培养能否实现的关键动作。必须建立企业讲师和院校讲师长效互换机制,有计划派出院校教师们到企业顶岗实践。分阶段实现院校教师与企业讲师技能统一。具体可从以下阶段操作:

1.院校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文化、相关岗位业务和授课技巧。

2.院校教师到企业各相关岗位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学习。

3.企业在时间节点对院校老师岗位能力认证。

4.院校教师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的顶岗实习。

5.院校教师回校内对顶岗期内活动进行汇报。

6.聘请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完成时间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

7.院校获企业认证教师定期到企业增课。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许多理论上、实践上的规律需进一步认识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不间断地开展社会调查,实施职业分析研究和进行可行性研究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体部分最基础工作,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动作。同时,在人才培养支持部分应充分发挥教研室带领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规范教学实施流程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必须坚定信心、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地推进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