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双创教育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07-20郭飞军

职教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计算机互联网+

郭飞军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升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命题。而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整体的课程体系,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使得其成效甚微。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文化氛围等方面亟待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的新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更要注重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塑、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打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期培养具有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的学生,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从而助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跟上计算机行业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互联网+”;双创教育;计算机;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4-0051-05

信息技术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席卷的浪潮而来,在“互联网+”时代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比工业革命时期更为显著的影响,只有利用好了“互联网+”,才能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谋得一席之地。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双创教育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命题,它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必然。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Ul-richSendler曾说过:倘若没有人才,最先进的工业软件或信息系统,都只是“金钱的坟墓”。也正因如此,当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在适逢百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数据、新思维、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低质量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了企业和学校脱轨的尴尬局面。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时代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带来的先天优势,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创业专业能力的打造是破题的关键。

一、“互联网+”双创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展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了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优化和集成的重大作用,继而将互联网的最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行各业之中。站在教育的视野,“互联网+”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育技术的改革,而是对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更深层次影响。因此,“互联网+”教育,超越教育内容自身的桎梏,涉及到教育的体验和评价等多个相关领域。

(二)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站在多学科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解读。当下,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有学者认为其侧重于创新教育,注重与时俱进,将创新摆在教育的重心:有的学者将其等同于创业、就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角色由求职者向创业者的改变,帮助学生完成就业是其宗旨:更多的学者认为双创教育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特点,并侧重于创业层面的教育。当然所谓结合并不是将两个概念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在理念和内容上实现了对创新教育抑或是创业教育的超越,达到“1+1>2”的效果,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其关注的重点.注重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和素质结合,体现了教育的一种进步,其本质是一种实用教育抑或言之实践教育。因此,经过双创教育的人才,必须拥有获得“第三张教育通行证”的能力,即科学文化知识+道德素养+创新创业能力。

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发展双创教育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势。互联网在其中不仅仅是双创教育的媒介和手段,也是实现双创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二、“互联网+”双创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由来已久,其萌发于1989年,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启动——发展——融合,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见表1)。启动阶段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发展阶段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成熟阶段看中的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也陆续开展(见图1)。

(二)研究趋势

笔者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以发文年份、研究层次和学科作为三个维度,对其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检索以及相关统计发现,在2008—2017年的十年间,2014年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研究发展最快的一年。2014-2015年发文量达到1399篇。比2014年多出了1236篇,2016年的发文量已超过2000篇,CN-KI对此进行预测分析,到2017年,关于该主题的文章可能达到2531篇(见图2)。由此可以发现,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研究是当下关注的一个热点。

在对其研究层次这一维度进行统计时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行业指导、基础研究和职业指导,由此可见,“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发展是面向就业的,是指向行业和职业发展的。而通过对其学科分布的研究,在发文前十名的学科中,经济学科占据了主导地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总和仅占总数的20%,尤其是职业教育,才占了4%的比例。从其面向的发展领域而言,与职业教育最为相关,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教育的低关注度,职业教育对其的关注远远不能满足它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和重视的一个话题(见图3)。

三、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的现状

相较于其他专业,计算机学科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发展更为迅速,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新的知识、技术、理论也不断更替,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赋予了更多的要求和期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提倡双创教育,既符合市场需求,又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在短期内可以缓解计算机行业面临的人才短缺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可以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是对人才进行一次“换血式”的改造,最終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然而,在当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缺乏”。

(一)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高职院校相比普通本科院校而言更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然而现阶段其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导致在一些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相脱节,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内容划上等号,人人都上同样的双创教育选修课,而不是根据专业划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通识教育,这样一来,双创教育的开展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此外,还必须更正这样一个认识,双创教育的首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大批创业者。这样的定位是不合理的,毕竟人人不能成为企业家,双创教育更多的是希望将创业创新的这样一种理念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的发展。据相关统计,2013年我国80%以上的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此专业名列最受欢迎专业榜榜首。与高熱度相悖的是低区分度,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方向,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应有别,然而现状是普遍的统一化,同质化现象突出是目前人才培养设定上的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缺乏配套于双创教育开展的课程体系

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仍以学科体系为主,更有甚者采用“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照搬照抄本科计算机课程模式,而忽略了社会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计算机学科的实时性决定了其核心知识的更替速度,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加速更替。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实行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而言,一方面没有厘清双创教育和本专业教育内的创新创业的关系;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上轻视甚至忽视学生双创精神的培养,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程度远远低于预期。落后的课程体系导致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进度的缓慢,其远远滞后于社会预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三)缺乏具有双创性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创业,学生何以能创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需要声明的是,本文说的创业并非局限于教师一定要自己去创业,而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纵观当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容乐观,一般分为高学历低经验和高经验低学历两类。对于前者,这类人才拥有一定学术能力,熟练的教学技巧但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较弱:后者,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往往学历较低,跨不进高校的门槛。教师要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能够把“业”创好,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精神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双创素质的学生,这样的教师走上讲台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双创性不强,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继而教师自然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满足,造成恶性循环。究其源头,当下我国师范院校本身也缺乏创新创业类的教育,师范生在实践教学中也忽视了这一因素,师资培训课往往都是短时间、过场化,导致了师资双创能力在源头上的缺失。

(四)缺乏双创教育的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讲究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打造作为校园人文素养建设的一部分在近几年也得以重视。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是当下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现在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欠缺,很多高职院校都缺少这一因子,导致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淡薄,使其能力的培养缺乏孕育的空间,对其成长发展都非常不利。在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但是政府对其支持力度不够,很多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停留在了政策文本层面,拥有较好的规划却并未落实。在资金层面,学生创业融资难,许多创新创业计划由于缺乏物质支持不得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从社会、家庭层面,社会公众和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偏见,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有较多的疑虑,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较低,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造成了打击。

此外,双创教育的受益面较小,就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无缘参与,它只是少数精英学生锻炼自我的平台,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甚至是这场比赛的赛外陪同者。而且,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在参加同等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中,甚至在完成一定程度的挑战,继而进行最终角逐时,高职院校的学生仍然面临比“985”、“211”或则是普通高校更多的质疑,往往也与最高等级的奖项失之交臂。

四、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机制

(一)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更新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双创教育的本质绝非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我们需要从单一计算机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以双创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在新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索行业发展新方向,优化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正确认识两者关系,更新传统的、单层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理念,通过改革传统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在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双创教育,力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创新创业精神,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动机,具备创新热情和创业能力,从根本上去落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二)多平台合作下的双创课程体系的重塑

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而是要其融入到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公共类课程分门别类进行管理,以及对专业课程和双创课程之间的互相补充。使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专业课、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实训体系的建设,使其作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其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平台是基础,教学平台是关键,服务平台是保障。

此外,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竞赛、知识竞赛,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更能激发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斗志和热情。除了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各类技能大赛以外,还可以鼓励我们的学生扩展视野,参与到宽口径教育领域的大赛中去,这对他们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较强的心理暗示,点燃其创新创业的激情。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既是一次创新大赛,又是一次创业大赛。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有优势,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采取个人或是团队组合的方式来完成具有创新性作品的设计,与全国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较高低。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建设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是关键,必须要坚持全员参与、专任和兼职教师结合,配齐配强专业教师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引进来,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双师型建设。让一些高素质的创业企业家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让其担任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指导教师,以增强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教师的综合实力。同时建立双创教育导师人才库,为高职院校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励走出去。可以组织校内符合相应标准的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走进企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亲自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运用岗前学习、课程交流、核心骨干培养等多种形式来调动教师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职院校要多鼓励教师下企业,多实践,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积极鼓励高职院校的老师走出去.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此举既有利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也有利于其将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是对教师的发展还是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政、企、校协助模式下的双创环境的打造

其一,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来自于政府对资源的整合,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降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门槛。其二,加强高职院校自主双创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借助校园实地宣传和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另一方面,开展带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讲座,为学生提供和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好地推动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其三,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邀请计算机行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来,鼓励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使学生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来思考自身的定位,此举既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又为自主创业积累经验,使企业和学生实现双赢。此外,要借助职业教育广泛联系社会的优势,形成全社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的良好氛围,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创造最优的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形势的要求和新时代的召唤。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打出了這个时代特有的组合拳,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必须凸显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注重信息化时代的时效性和更替性。各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首要前提是让学生找准目标定位,对创新创业的理念和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关键之举是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的结合,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前提下,进一步将知识运用到实战演练中。继而帮助其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最后是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学校打造的全方位、多种类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计算机互联网+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