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时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2017-07-20焦志旭杜庆海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安全

焦志旭 杜庆海

【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事情处理能力等方面,许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出现了一些威胁自身或他人安全,危害社会的现象。对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助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安全;危机意识;处理能力

1.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2.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2.1 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2 缺乏危机意识。大学生危机意识的淡薄,使一些学生淡忘甚至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没有紧迫感,学校的优越条件使部分大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积极性,更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出现了诸如考试作弊的恶劣风气。更重要的是一些大学生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而表现出幼稚和自私。

2.3 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2.4 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2.5 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3.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因此,在面临一些人生选择时,大学生的处理能力非常薄弱而导致许多危害自身安全,危害社会的行为。

4.如何处理存在的问题

4.1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4.2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4.3 提高自身能力,树立危机意识。在大学生活中,学校应强化危机教育,使学生理解危机意识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预防能力。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检视学生应急能力,并根据检视结果进行更加系统,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尤其在安全方面,更应该通过讲座,授课等方式加强法制安全,提升高校教师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要学会培养大自身心理素质,塑造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性格,以健康的心态,人格度过大学美好时光。

参考文献:

[1]于钦明,左军,崔国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疏导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安全
安全无假期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基于危机管理意识的施工管理体会
永远有危机意识
从危机意识谈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